森林公园——紫荆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資料第二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393
颗粒名称: 森林公园——紫荆山
分类号: K928.7
页数: 5
页码: 94-9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紫荆山位于南靖县山城镇,是南靖县古八景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中雨仙洞牌坊、登云寺等景点颇具历史底蕴。紫荆山还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游击队活动的根据地之一。
关键词: 南靖县 紫荆山 森林公园

内容

紫荆山美在自然,古物之胜。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环境怡人,是游览、避暑和休养的好去处。
  紫荆山由大小五座山峰组成,连峰叠翠,古树参天,山峦岩石嵯岈,石径曲折通幽,悬崖峭壁挺拔耸峙,磅礴奇秀,山下临双溪夹流,紫金夕照,自然风光尉为壮观。山麓有一座寺庙朦胧隐现其中,兴云吐雾,紫云缭绕,名胜古迹历史悠久,文物遗址、自然景点颇多,夙称奇胜,是南靖县古八景之一。诗曰:“峰峰并耸秀圆奇,旦暮兴云接太虚。元气攸钟双榜瑞,光回万象景迟迟。”
  紫荆山,古称紫云山,又名水尖山。相传宋代有方士结庐山间炼丹修道,时有紫色云雾绕岩谷,故名。紫荆山位于南靖县山城镇境内,距县城2公里,海拔640米,面积6670亩,整座山属火成岩结构,具有亚热带雨林特点。方圆十数里内,奇岩怪石层拱错叠,形成无数洞穴泉井,素有九洞十八景之称。其中最为游客涉猎观赏的,有登云岩寺、紫云寺、七星拱月、兴牌庙、龙井、斗泉、一线天、猴探井、停云峡、遇雨亭、雨仙洞、磨洞石、龙鳞崖、承雨台、源湖古寨、兵防要隘、紫荆夕照、美人照镜、倒树径岩诸景点。据(南靖县志)记载,今仍留有历代名士的遗迹和碑文。紫荆山石刻,清乾隆五年(1740年)知县胡必奇书写的石刻“佛”字,字径约2米。雨仙洞牌坊,在紫荆山上,石构筑,高3米,横匾长1.56米,宽0.26米,厚8.5厘米,上刻“雨仙洞”及“明万历乙未春三月南靖旱,知县陈宗愈祈雨于此”等。右边半山腰有1块高82.5厘米,宽42厘米,厚12厘米的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立的祈雨碑。遇雨祠,在紫荆山半山腰,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以规格石板构筑,旁立建祠碑刻,今保存完好。登云寺,在紫荆山下,清代紫云禅师建。正面5间,庭院式建筑,左右厢房及回廊与前围墙相接。正堂65.2平方米,单进穿斗式建筑,四周间隔大通道,左右石柱刻“一禁周围不得暂停贮柩罐”、“二禁乞丐不许借片时住宿”,今存清乾隆及嘉庆年间碑记。山城汛遗址,在今元湖村及碧侯村紫荆山麓,通往平和县的古道上,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包括元湖古寨及碧侯古寨两部分,连接5个兵寨、形成群落。元湖古寨紧靠荆江,占地315平方米,圆形、寨中有单层厢房及韩氏宗祠,寨墙周长约250米,设有炮眼,寨门及石砌墙基尚存,基高1.5米,宽0.8米。碧侯古寨占地约3亩,寨墙由大石垒成,有碑刻及部分墙基尚存。
  乾隆十三年,紫荆山兴牌庙信士为重修寝坏庙宇,募缘重兴其事,香客董缵文从台湾回故里源湖时遵禅师咐嘱,造石佛三尊答谢神恩(并勒碑于此),喜诸吾信乐趋就绪,僧始得华力营缮,躬自凿山砌石,叠级如谐,修墙铺瓦,饰新堂宇,规模毕具、亦式廓矣,极栋宇之巍峨,显宫墙之美富,庙貌古朴典雅,佛灯表祥,慈云护之,如天造地设然。堂宇、佛像、钟鼓、法器宏伟庄严倍异囊时。选佛道场、众神仙参禅、点悟无常,在昔名贤掘起,人文蔚然,然至今称羡。又何逊奇之有?实民无量功德欤。
  据《南靖县志》载,该庙宇始建于宋代,当时有官兵屯兵山城,在紫荆山开采铁矿。山高缺水,民夫生活艰难,遂请南山寺熟知天文地理的禅师上山寻找水源。禅师遍游紫荆山,在三条主要山脉汇集之地搭盖小庙,设坛祈雨,选定位置,开挖水井,约二丈深,泉水涌出,味道甘甜,禅师称之为龙井,并称紫荆山为水尖山。此后,当地居民常上山祭拜。
  清嘉庆十六年因旱,暑南靖县永丰司江右文,山城汛张升高,率同乡人叩请神示,往紫荆山龙井取水在兴牌庙祈雨,即遇甘霖大沛,灵验也,则兴修“遇雨祠”,择吉安座伏望,神灵永垂点佑。联对:“厚德随求感,甘霖应节施。”
  紫荆山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且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紫荆山周围峰峰屹立,岭岭照应,连绵树海群山一望无边。抗战时期,紫荆山成为游击队活动的根据地。1931年8月邓子恢派王占春、冯翼飞等12人到山城一带开展革命活动,组织农民赤卫队和秘密农会,在基点村成立农民协会,进行轰轰烈烈的抗捐抗税活动,震惊了漳州的国民党军阀张贞,1932年2月张贞派两个连兵力配合南靖的反动武装,向小山城革命根据地发动进攻,行军途中,活动在紫荆山的游击队和农民赤卫队,在王占春的率领下,隐蔽在道路两旁沉重地打击了敌人,扩大了游击队在南靖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闽南游击队在紫荆山下的碳坑、半山、小山城等地相继开辟革命基点村,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里紫荆山的雨仙洞、兴牌庙曾作为游击队的秘密联络点,同时也是一个观察敌情的了望哨。还有紫荆山山麓的兵防寨古道是通往平和县的必经之道,历代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之一。1949年9月15日活动在山城地区的红三团和游击队配合南下解放军31军先头部队侦察营,奉命抢占紫荆山制高点,绕道紫荆山集中火力从背面打击平和守敌,切断国民党漳州驻军退路,顺利解放平和、南靖。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1996年南靖县人民政府根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将开发紫荆山森林公园作为县城总体规划建设的一件实事来抓,并成立了领导小组,开展先行工程筹建工作。三年来,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各有关单位的积极支持配合,共投入500多万元修复古庙宇、“登云亭”、“绥安亭”、“一线天天梯”、“兵防寨”等景点和开通3公里长、宽7米的环山公路及停车场,面积600多平方等设施,大大地方便了来客游览和观赏。
  城市呼唤绿色,人类渴望森林。我们深信,这座历史悠久丰姿多彩的名山,将会更加风韵,不仅成为佛教圣境,更是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資料第二十二辑

《南靖文史資料第二十二辑》

本文收录了南靖,天然的旅游胜地、围绕中心履行职能,真抓实干促进发展、沧桑巨变话金山、在改革中崛起的靖城镇、抚今追昔赞改革、干名农民跨出家门跑运销、绚丽的人生,坚实的足印、向新的科技高峰攀登、康师傅,超常发展的品牌、为了泰华的繁荣和友谊、心与心相连,情与情交融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吴天福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

相关实物

紫荆山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