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把老躯献柑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18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285
颗粒名称: 愿把老躯献柑园
其他题名: 市县政协委员庄麟卿侧记
分类号: K820.857
页数: 11
页码: 65-75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南靖县奎洋镇店美村人庄麟卿的生平和在农业科技领域的杰出贡献。庄麟卿在农业领域展现了卓越的才华和不懈的奋斗精神。他在柑桔栽培管理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经验,对柑桔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创新,并在南靖县推广应用。同时,他还通过参政议政的方式,为农村和移民安置等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为农村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整篇文章真实展现了庄麟卿在农业科技和农村发展方面的不懈奋斗和无私奉献。
关键词: 南靖县 庄麟卿 柑园

内容

庄麟卿,南靖县奎洋镇店美村人,生于1932年农历12月5日。1951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南靖县政协第二、三、四、五届委员,第三、四届政协常委,漳州市第七、八届政协委员。1988年,他受县政协委托,编写科学种柑技术资料,传播科技知识。他根据南靖气候特点,和自己22年来从事柑桔栽培管理实践,于同年5月编写《柑桔栽培管理简要》,印发2000本,分发全县种柑专业户及村级以上柑桔场参考使用,受到柑桔专业户和柑农好评,他们说:这本教材具体实用,容易查阅,层次分明。他壮心不已,足迹跑遍全县成百个柑桔场的山山岭岭,传经送宝,默默奉献。现在已成为柑桔行家、助理农艺师。
  挫折磨砺志不泯
  1951年夏,庄麟卿毕业于南靖县中简易师范班,同年7月被选送参加省工农教育培训班。结业回县后,分别在山城区的葛山乡东田村办民校,在县速成识字实验班协助教学工作,并负责过县机关干部文化学校速成班。1953年6月,奉调金山乡速成识字班授课。9月,受命四区工农教育学校校长,具体负责民校、冬学教学指导。在四区工作期间,他围绕生产中心,抓好教学工作,使该区的扫盲工作荣获先进单位称号。与此同时,他还倡议并协助县教育部门编写《记工识字》、《农民识字》等的扫盲教材。
  正当庄麟卿积极为工农教育做出奉献时,1959年,开展了“反右倾”运动,他参加了县教育工作会议,会上对他协助编写的教材,因一时粗心大意,忽略忌讳,被误解为有意识的“政治”错误,形而上学地无限上纲上线,在县人委会召开的干部大会上,被批判三个夜晚,任从打棍子,戴帽子。1960年11月17日,又以“处理不纯”为名,把他从干部队伍中开除,安排到县林场当工人。从此,他背上政治包袱,经历20年坎坷不平的逆境生活。
  头一年,在林场半山工区植树、牧羊、管牛。生活的磨砺,使他反复思考,虽然离开教育队伍,不能再为工农教育尽心尽力,但趁此劳动锻炼时间,学点科技知识,学点实用技术,将来也许会派上用场。因此,他身居竹篱茅舍,勤阅技术书籍报刊,与场医生陈松柏合订《人民日报》,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同时,还向场酿造师傅康锦川借阅食用菌技术资料,并与他共同榷磋白木耳制菌生产技术,利用林场的资源优势,和自制菌种的有利条件,于1964年为林场生产白木耳。
  潜心种柑结硕果
  1966年秋季,他被场长李文样、工区主任庄庆祥安排在半山工区试种芦柑8亩,400株,与工人陈炎南共同管理。他想:在此“劳动改造”期间,多学一门技术,多为人民做点实事,也不会虚度年华。起初,他就利用登门求教的机会,向县果树站技术干部杨厚、颜长城等借阅果树技术书籍,平时自己舍得花钱订阅《福建果树》、《柑桔通讯》、《植物杂志》及《遗传与育种》等书刊自学,锲而不舍,提高科学种柑知识,获取柑桔科技信息,借以丰富生产实践。但在栽培管理过程中,常遇到书本上没有、难以处理的棘手问题。如1975年秋,他带着防治病虫害,适时放秋梢,培养健壮结果母枝等二十几个难题,骑自行车跑了52公里路,到龙溪地区农校请教黄德灵老师,(现为该农校校长),直至太阳快下山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农校。回来后,他按照半山工区地处海拔160—250米之间的区情,选择放秋梢期在立秋前后,结果树上一律剪除夏梢,让春梢枝条上再萌发3—5条秋梢,作为明年结果母枝。
  庄麟卿欣尝柑农的俗话:“柑仔好吃,虫害难治。”“柑桔树好似小姐树”。但他并不满足已经掌握到的防治病虫害知识和技能,而是虚怀若谷,不耻下问,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如他善于利用参加地、县柑桔技术经验交流会,倾听先进经验介绍与病虫防治规律,学习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他在严格防治柑桔病虫害发生,摸索防治疑难病主要三条办法:一、对于有黄化现象的植株,经过切除病枝条,增施钾肥,其萌发的夏秋梢片仍失绿黄化者,冬季清洁柑园时,及时挖除烧毁,病穴里用茅草熏烧,通过热处理,进行土壤消毒,杜绝黄龙病发生,待明年重新定植大苗,保持柑园一片常绿。二、鉴于山区温度低,湿度大,疮痂病常年威胁芦柑生产,除春梢,幼果期喷药预防外,还要注重秋梢萌发期结合治虫加以防病,以最大限度减少疮痂病的危害。三、溃疡病是橙类的大敌,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①摘除病叶、病枝、病果,集中烧毁,减少病原菌;结果树加上压掉夏梢,杜绝传播途径。②除尽柑园杂草,修剪植株的下垂枝,改善柑园环境。③增施钾肥,提高抗性。④喷药预防病菌感染。半山工区水电片10亩橙类,1976年定植,经过认真防治,已杜绝溃疡病的发生。
  庄麟卿由于扎实解决科学种柑的技术难题,一步一个脚印,开拓半山工区柑园新面貌,1980年柑桔种植面积增至80亩、4200株,其中采果树48亩,产柑113吨,产量比1979年翻了一番。其中有5亩芦柑256株,平均亩产高达6054公斤半,最高株产为332公斤半。
  青春焕发,献身柑桔科技
  1980年,组织上恢复他的国家干部待遇。这时,他心潮澎湃,挥毫作诗以表达心声:
  “历尽坎坷二十年,风华岁月殁深渊;
  三中重见光明日,润雨和风泽世间。
  往事依稀须了结,纵观“四化”务当先;
  伊人笨拙无才艺,愿把老躯献果园。”
  当组织上征求他对工作安排有什么要求时,他出于对党组织的感激,没有提出别的企求。因为他想的是:伟大的祖国已开始了工作着重点的转移,自己是炎黄子孙,中华民族一员,祖国兴衰,匹夫有责。自己没有任何理由计较过去得失,去向党组织讨价还价。再说,20年的林场劳动和1生活,已使他和柑桔栽培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更何况压在他身上的沉重包袱甩掉了,心情舒畅,毅然地向组织上申请留在县林场,继续从事柑桔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争取在有生之年,为县林场水果生产做出微薄贡献。
  县林场党政领导同意他的申请,立即成立以他为主的果业生产技术组,负责全场果业技术推广指导工作。他肩负重托,不敢陶醉于点滴收获,而是壮心不已,默默奉献在县林场五个工区柑园,与五十几位柑桔专业队员同舟共济,大力发展柑桔种植业,至1992年,县林场共种植柑桔800多亩,其中结果树600亩,产量900吨,并且种上龙眼50亩。
  庄麟卿为县林场柑桔栽培管理技术指导作出可喜成绩,但他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再接再励,为县内柑桔场、承包户和省内林场系统柑桔场的建立、发展,接受咨询,排忧解难,授课培训,编写教材,指导实践,奉献柑桔科技知识,竭尽绵薄之力,作出可贵贡献。
  一、接受咨询,指导实践。仅省内就有22个柑桔场,其中漳州市九县一区共有18个林场办柑场,邀请他指导的有龙海县九龙岭、平和县国强、漳浦县中西和芗城区天宝十字岭等14个林场的柑桔场,1991年这些柑场总产柑桔达到2500吨。省内受聘技术指导的有:省直属林场——莱舟、洋口林场、永安东坡、福清灵石、将乐城关等7个县市林场的柑桔场。如厦门市坂头防护林场引进美国脐橙600株试种成功,从第三年株产10斤,第四年20斤,第五年40多斤,至第六年80多斤,脐橙斤价5元,价值24万元,经济效益可观。从事引进、试种美国脐橙成功的刘文万,荣获厦门市“十佳”青年光荣称号,省《福建文学》杂志记者及厦门大学中文系学生,在采访其先进事迹的报告文学中,曾写道:其技术得益于庄麟卿技术员的指导。1985年龙海县九龙岭林场未种柑以前,先请他讲课培训二次,并从半山工区引进柑苗,种上200亩,1991年六年龄柑共采收近500吨,亩产2500公斤。
  二、参观学习,虚心求教。为使技术精益求精,他受县林场委托,参加县里柑桔技术参观团学习取经,先后分赴粤、桂、川、浙、苏等省13个著名柑桔场,和中国柑桔研究所、桂林柑桔研究所、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厦门大学生物系求教取经。如半山工区在1976年引进400株橙类试种,有85%苗木染上溃疡病,经过四、五年取经防治,终于控制该病危害,1982年取得亩产2000公斤。1982——1983年,美国加州三兄弟公司董事长杰克·潘多一行来县考察筹办南靖友谊果场,也莅临半山工区柑场考察橙类生长情况,贵宾专程前来询问溃疡病防治情况,通过介绍、交流经验,使贵宾感到满意,作到抛砖引玉。
  三、授课培训,传播经验。近十年来,他应聘到全县八个乡镇举办的柑桔讲座及培训班讲课,听众约达四、五千人次。如山城镇几年来坚持每月举办一次“柑桔讲座”活动日,既是各村柑桔技术员、柑桔承包大户定期碰头,交流经验,又是接受咨询,针对近期发生问题,解答疑难,传授技艺,介绍水果科技、流通信息,形成制度,累计听众约达2000人次以上。龙山镇举办柑桔培训班讲课时结合录音,然后将录音带带到各村轮流播放,扩大柑农受教育面。县委党校村干部培训班安排柑桔技术讲座二次,聘请庄麟卿授课,他有的放矢,谆谆善诱,村支书。村主任反映“庄麟卿讲解柑桔技术,通俗易懂,一听就学到。”
  四、爬山越岭,深入桔园,现场施教,对症诊治。他经常以“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自勉,为南靖发展柑桔生产尽心尽力。他不顾年迈,翻越山山岭岭,应邀在全县89个集体、国有柑桔场与数十个家庭柑园传经送宝。丰田华侨农场红星作业区柑桔场1990年由林群欣承包时,有2000株芦柑幼龄树,由于一公里远的对面溪柑场发生黄龙病,波及该场。林群欣慕名请他出诊。他细心观察,当即建议掘毁病株,杜绝病源并注意梢期喷药防治柑桔木虱。柑农按他说的照办。至1991年产柑40吨、1992年产柑95吨,1993年(第七年柑龄)结果树1500株,产柑增至115吨。他还应聘到过44个树级办的柑场进行技术指导,如岩前村柑场得到他传经送宝,柑桔产量激增,1992年产柑仅25吨,1993年产柑竟达到150多吨,增产5倍多。许多家庭柑园主人登门求教,接受咨询,龙山镇龙山村委员吴六合1990年在溪沙埔种的蕉柑,每次新梢均黄化。在村举办的柑桔讲座,提出询问,他认为主要原因是溪沙埔柑园含肥量低,土壤中严重缺锌。他指点柑农要速喷硫酸锌,增施有机肥。经他辅导,当年柑园大变样,植株茁壮,硕果累累。
  由于庄麟卿热心传播柑桔科技知识,促进柑桔优质高产高效。从1982年至1992年先后六次荣获省、市、县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参政议政 余热生辉
  1984年12月9日,庄麟卿作为农林界的代表,被邀请为南靖县第二届政协委员。1986年4月中旬,在县政协第二届第三次会议上,他与杨厚委员联名提出“应退还柑桔预购款利息”的提案,县供销合作社果品公司认为提案正确,立即清退,及时发还农民的柑桔预购款利息,受到农民称赞。1987—1993年,他连续被选为县政协第三、四届常务委员。他没有辜负人民的重托,经常深入柑园访问群众,调查研究,联合其他政协委员提案,参政议政。
  1985年9月,他还代表农林界,在漳州市政协第七届第一次会议上,被邀请为市政协委员至今。1989年,以他为主,联合其他委员提案“建议组织视察‘南一水库’,了解民情,为库区人民办点实事案”,促使市、县政府有关部门抓紧办理征地和“农转非”手续等问题。1992年,当他了解到漳州市马山劳教所、收容站作为南一水库移民点,因市公安局、司法局关于房屋产权问题尚未解决,导致移民点迟迟得不到落实时,又以他为主,联合其他委员提案“恳求市政府抓紧解决马山劳教所、收容站转让给南一库区移民安置的意见”,督促市、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早为南一水库部份移民落实建立锦山村村址,得到妥善安置。此外,他还附议苏荆华、沈衍士等委员的提案:“农村村级两委主干应分期分批进行农业科技培训,以实施‘科技兴农’的发展战略案”、“关于加强行业工程,发展竹业经济的建议案”等,以上三件提案,被市政协评为1992年度优秀提案。
  1993年4月,他年逾花甲,在县林场办理退休手续。人虽退下来,但对林场五个工区柑桔生产时时挂在心头,经常翻山越岭到柑园走走看看,与工区领导、承包者探讨摸索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他仍以“莫道黄昏近,夕阳无限好”的余热生辉,既鼓舞了承包者战胜困难,力争金秋硕果压枝头,也为县林场经济效益更上一层楼,奉献余热。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18辑

《南靖文史资料第18辑》

《南靖文史资料》 第十八辑,发表了南靖县政协18位委员的事迹。这18位委员在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进程中,发挥各自的优势,成为各自所在单位、所从事职业范围的行家里手,为南靖经济的腾飞,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展示了政协委员的风采。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国栋
责任者
叶千
责任者
庄麟卿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