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南靖县实验小学校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266
颗粒名称:
南靖县实验小学校史
分类号:
G629.285.7
页数:
15
页码:
133-147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南靖实验小学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校舍建设、教师队伍、学生规模等情况。
关键词:
实验小学
发展史
南靖县
内容
南靖实验小学的前身是公立荆城小学,创办于公元1915年(民国四年),校址在山城盐管街,校舍简陋,校长李荣秋(清孝廉),全校有四、五名教师,学生六、七十名。民国十四年(1925年)谢春庭继任校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余江川任校长,学校教师增至8人,在校学生200余人,按初、高级六种不同程度分为八班。民国二十五年(1936)叶宗宏接任校长期间,学校迁至城关电火头忠烈祠右侧——原荆山小学(即县商业小学校址),有教室五间,办公厅一间,教师宿舍数间,校舍条件比原址有所改善,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黄元接任校长,改校名山城中心小学。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蔡培发接任校长,改校名为山城第一中心小学。此后,校长屡有更换,蔡锦祥、周兆莲、许采杏等先后任过校长。学校教师12人,学生七班280多人。民国三十八年,简会元任校长时,教师虽增至15人,学生仍是7班200余人。同年暑假,溃逃的国民党败兵刘汝明兵团竟占校为营,大肆烧掠,校产损失不计其数,校园体无完肤,疮痍满目。
1949年9月中旬,国严党军刘兵团潜逃,山城解放,在人民解放军部队支持下,教师回校组织学生入学,发动校产还家。同月,县人民政府文教科派冯兴江到校任校长,冯带领师生整理校园教室,安定教学秩序,学校教学工作逐步走上正轨。1950年黄国梁接任校长,当时社会兴起冬学,学校兼办了3班,学员百余人,教师白天教小学,夜间辅导民校学员。“抗美援朝”期间,学校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师生捐款参加抗美援朝。1952年10月,县文教科接办私立育民小学,将其并入山城中心小学,学校规模扩大至13个班级,学生523人,教师20人,还兼办两个速成识字班。原有校舍已不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人民政府拨款万余元,征上地、扩建校舍。至1953年,建起12间平房教室,一间办公厅和部分教师宿舍。
1954年9月,吴贞元接吴智心为学校校长。秋,山城中心改办南靖县实验小学。学校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劳动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劳动实践。1957年张沈南接任校长,吕学芳任副校长时,县教育部门又拔款四千元兴建教室三间。同年10月起至1959年间,由于“整风”和“大跃进”运动,学校盲目办起土工厂,小农场,又投入“大炼钢铁”,教师参加所谓“学习班”两月余,教学工作一度波动。1960年王秀华、陈添水任副校长后,学校恢复正常教学秩序,教学重新走向正轨,在校学生增至17班1112人,教职员工33人。
1962年由于学校师生年有增多,为了充实领导力量,增派吴升阳任副校长。为了适应事业发展需要,1963年又兴建平房教师宿舍6间。1964年苏南辉任校长,崔浩达任副校长时,在圩头森工局左侧开辟新校园,建一座二层八间教学楼和7间平房宿舍。1965年庄联鸿接任校长后又在新校园建一座四间平房教室。教学设施也初具规模,五、六年级从旧校迁到新校上课。全校教学班增至25个班,学生1262人。在六十年代初期直至“文化大革命”前夕,学校师生轰轰烈烈开展学习刘文学、张高谦,学习雷锋、焦裕禄活动,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高潮。请老工人、老贫农、老干部讲厂史、讲家史、讲村史,开展忆苦思甜等等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师生无产阶级觉悟。全体师生利用假日、午休、夜晚运沙建校,勤工俭学。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骤然降临。全校师生进入了文化大革命行列。校长庄联鸿“靠边站”,学校领导机构瘫痪。1968年,学校复课闹“革命”,建立了三结合领导小组。学校下放给山城公社管理,并改名为“东方红小学”,工宣队进驻学校。课程开设语文、算术、劳动课。《毛主席语录》、《老三篇》作为语文教材。1969年,学制改“四、二”制为“五年一贯制”,中学恢复招生,但废除考试制度,采取“推荐”、“保送”。上面欲实行“工分加补职”报酬取代原来教师的工资制,部分本县籍的教师离校回本生产大队任教,航民小学停办,学生合并到本校。1970年7月,全校教师参加县教改组召集的全县中小学教师历时三个月的清理阶级队伍“学习班”,1971年暑假,全校教师又参加县中小学教师的清查“5·16”分子,在无休止的政治运动中,教师挨批受斗,有些带着莫须有的罪名留班学习,有的被调离城镇赴深山改造,厦门师范毕业来支援山区教育的原本校副教导吴仰聪含冤受屈跳楼自杀身亡。1971年韩家明任校长时,原实验小学教师剩下无几。1972年“工宣队”撤出学校,陈仁义任校领导小组组长,实施省全日制小学教学计划,教学开始出现好的势头,但次年,升学考试制度又被废除,隔年,“工宣队”又进驻学校,还开展“批林”运动。学校大张旗鼓学工、学农、学军。在县“苗圃”开辟学农基地,师生上山种万亩树。学校还组织“红缨枪”、“大刀队”开展学军,教学秩序又被冲垮,教育质量低落。1975年,学校又不顾师资奇缺和办学条件低劣,盲目办起附设初中班。
1976年10月“四人帮”粉碎后,师生欢欣鼓舞,拍手称快,学校召开师生大会,愤怒声讨“四人帮”的滔天罪行,翌年5月,学校师生批判“两个估计”,拨乱反正,教育事业犹如枯木逢春,复苏起来。同年8月,学校按新旧校园分为东方第一、二小学,李首民、陈金石分别为一、二小学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学校工作,努力做好学校各方面的恢复工作,停办了附设初中班。1978年实施了部颁教学计划和部编教材,健全了学校各种规章制度,教育质量日益提高,“二小”119名应届毕业生参加升学考试,百分之九十八录取中学,统考成绩名列全县第一,县举行首次城关地区数学竞赛,“二小”获全县第一名。下半年省召开“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大会”,“二小”被评为省教育先进单位,陈金石同志代表学校出席了省粉碎“四人帮”后召开的首届教育“双代会”。
1979年2月,东方红第一、二小学合并,恢复名为“南靖县实验小学”,在校学生28个班1561人,教职工55人。复名以来,全校师生在张智祥校长、陈金石副校长带领下,怀着“创第一流水平”,办示范性学校的决心。1980年12月省教育厅确认各县实验小学为重点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由省、地、县三级管理。学校重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在师资配备上除加强语、数两科外,还配备了体、音美和自然常识专职教师,辞退民办教师。学校深入开展“学雷锋、创三好”(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和“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活动,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帮助别人,拾金不昧蔚然成风,师生利用休息日上街,进单位打扫卫生,到车站扶老携幼,博得社会舆论的好评。学校建立值勤、值日、考勤(出勤点名请假)、质量检查、期中期末教研组集体命题,集中评卷、学籍管理、图书、教具管理制度。学校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开展校际教研活动。是年,学校添置体育联合架、攀梯、单双杠,逐步改善体育设施。1981年9月,荆江暴发了百年未见的特大洪水,学校淹水丈余深,教室、宿舍倒塌29间,桌椅漂失410套,教具损坏严重,损失值20多万元。师生安然无恙。灾后,省教育厅副厅长魏绍文,县委、县府领导亲临视察灾情,全校师生协力抢修校产,八方人民解囊捐资援助,县财政拨款救灾,学校于一星期内,二部制复课,一个月内竹棚为舍,恢复全日制上课。12月,上级拨款12万元,在新校兴建一幢4间房的综合大楼。同年,编辑《探索》第一期,向全县推广先进教学经验。当年学校被评为抗洪救灾先进单位,杨玉华同志获二等功,戴朝富被评为县抗洪救灾积极分子。1982年3月,上级投资12万元,在庙后建起一幢20单元的教师宿舍大楼,解决教师住房问题,8月,上级又拨款28万元,在旧校址兴建一幢有40间房(其中30间教室)的五层教学大楼,同时,学校还购置打字机、油印机、收录机、图书等一大批教学设备,改善了办学条件。是年,学校文艺队参加县中小学文艺汇演获优秀奖,任肖盟获省、市优秀青年教育工作者,徐民安获市“学雷锋树新风”活动积极分子,简阳珍获地区优秀辅导员。
1983年提出创办“文明教研组”、“文明班级要求”,进行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制定了教师考勤,考绩制度,建立了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岗位责任制,大力开展学校绿化、美化环境建设。同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行了国旗、国徽、国歌、国土(版图)以及历代爱国人士光辉事迹教育。举办“伟大祖国”图片展览,举行“歌唱祖国”音乐周活动,出版第一期“荆城小花”,建立升旗制度。学校被评为县“文明单位”。教学工作建立了责任制,实行先进班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的记分评奖制。学校一年级在县里率先试“六年制”。第一次向全县教师开课,进行全县性的语文、数学、自然、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教学观摩。学校成为全县初等教育教研活动中心。学校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巩固率达100%,应届毕业生292名参加初考,及格率达94.9%,人均成绩高出重点中学一一
一中录取线2.60分。五年级学生参加县数学竞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名,音乐周活动获省奖励,参加县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二名。学校获省“音乐周活动”优秀奖。张智祥被评为县、市“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分子”。1984年元月,省教育厅长傅崇碧、地委宣传部长阮三河、地区教育长陈玉璋等一行到校检查指导工作。是年,学校积极行动起来,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除了抓好第一课堂一一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主要基地外,还开辟第二课堂一一教室之外的广阔天地,教材之外包罗万象的学习内容,教师之外宇宙间万物之师,发展学生个性、智能、才干,培养多方面人才。学校建立了少年红十字会、红领巾生物室、图书室。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地区考核验收,达到合格水平。学校文艺队参加县举办“荆城歌会”获一等奖。韩素珍获市“优秀班主任,简柳琦获省工会积极分子。新校归县教师进修学校使用,集中于旧校址上课,解除了一校两地之忧。
1985年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学校以“三个面向”为办学战略目标和指导思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学校施教区内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普及率经地区行署验收均达100%,达到一类标准。学校三次向县兄弟学校全面开课,选编“探索”第二期,“荆城小花”作文选第二期。学校教师柯炳根的《蝴蝶会》和林跃进的《红领巾生物室》二篇作品获全国少工委发起的少先队“创造杯”竞赛活动中获奖。学生“体育达标”被评为省先进单位,县举行小学生运动会,学校获团体总分第二名,黄科样被评为市体育先进工作者。县调拨放象机,彩色电视机三台,电子计算机11台,价达万余元充实学校电教设备。学校设有电教室、电脑室、生物室、音乐室、体育室、卫生室、图书室、文印室、教工之家。建有文娱队、鼓号队、体育运动队等。学校还重视加强教师在职业务进修,六名高中文化程度教师参加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及格,二位教师带薪离职参加二年级中师进修班,二位教师带薪离职到市参加“电视大学”学习,一位教师自学考大专毕业居全县第一位。是年,学校被评为市教育先进单位,周智君获省教育先进工作者,白秀玲获省“三八”红旗手称号,六位教师得到县府表彰。全体师生热烈庆祝第一个教师节,各级党政、各单位慰问教师,赠送纪念品。
1987年,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论文《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序列探索》在省召开的小学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上作重点交流。《学导式课堂结构探索》一文在湖北省荆门市召开的全国首届学导式教学研讨会上发表。平和进修学校、育英小学和龙海榜山乡170多名教师来校听课。继1986年林跃进、王秀治、游南忠等分别获县语文、数学青年教师教坛新秀比武一等奖,陈俊颖又获县作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陈秋阳获市美术教育研究先进工作者,李灵华获市少儿工作者,林跃进获省“优秀辅导员”称号,市“青年业务能手”,学校第二次获“教育、教学双达标”年度奖。283名应届毕业生参加初考,语文、数学人均总分166分,合格率达百分之百,继续保持复名以来在全县领先地位。学校体育成绩显著,“小篮队”和“田径队”分别获县“小篮”第一名和“田径”团体总分第一名。少先队获省优秀活动奖章一枚。全校64名教师,符合资格规定的60名参加职称评定,其中17名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33名被评为小学一级教师,10名被评为小学二级教师。
1989年,学校继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既抓师德教育,又抓《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贯彻,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同时组建以退休老干部、老教师为主体的“校关心下一代协会”,会长张智祥校长,名誉会长任功襄(离休干部)。同年,学校《开放式教育点滴》一文在市首次召开的德育工作会议上发表,收入市德育论文集。学校被评为市德育先进单位,徐民安、王秀治分别被评为市、县德育先进工作者,曾惠斌获省“红十字会活动积极分子”。六制改五制的应届106名毕业生参加初考,语文、数学人均总分达到176分,双科成绩分别居全县兄弟学校之首。是年,学校小运动员又获县小学生田径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并得道德风尚奖,学校还被评为省“体育达标”先进单位。校文艺队参加县中小学生文娱汇演获一等奖。少先队获市级先进集体荣誉。
1990年,学校教育管理机制日臻完善。实施考绩、目标管理条款和奖罚规定,促使学校各方面工作有章可循,管理逐渐科学化,工作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学校派出三名教师到北京参加“学导式”教法研讨。学校第二次获县颁发的小学“双达标单位。是年,学校加强德育环境建设,设置了30平方米宣传栏,布置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雷锋、赖宁画像,中国地图、世界地图等。少先队员为“亚运”捐款1400元,为建黄淑华建碑立馆捐款1510元。少先队被评为市先进集体,第三大队第二中队被评为全国优秀中队,总辅导员徐民安被评为省优秀辅导员和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校“关心下一代协会”配合县“关心下一代协会”开办暑期小艺术夏令营,培训了一支小乐队,一支舞蹈队和一批书画兴趣学生。校“关协”被评为县、市先进单位。张智样校长荣获市关心少先队工作好领导育苗奖。学校接受市德育工作评估获优秀成绩。同年学校获恢复实验小学十二年来第十二次教育先进单位光荣称号(其间二年被评为“建设社会主义四化先进单位”,三年被评为县“文明单位”)
1991年,学校加强了“二史一情”(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学校增加了省颁发的“二史一情”阅读资料,学生人手一册,《小学生国情十知道》和《我爱你、中国》活动的阅读课进行教学。各科教学强调相机渗透“二史一情”教育。是年,少先队员拾旧利废,节支创收3010元寄往灾区。少先队被团市委、市教育局评为“学雷锋、学赖宁”先进集体。同年,学校派遣二名教师参加在郑州召开的全国学导式讲习班,该学年度二名教师为兄弟学校开学导式研究课。並再出版《探索》一期。是年,张智祥校长被评为市教育先进工作者。学校还积极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活动。如开展春游、秋游、夏令营活动和“六一”、“元旦”文娱汇演,语、数自然知识竞赛,体操、眼保健操、歌咏比赛,按学年举行一次田径运动会,一次体检。按学生不同兴趣组织电脑、器乐、鼓号、歌咏、舞蹈、书画、生物、习作、田径、小篮等等兴趣小组活动。多年来,学校制定的“勤奋、严谨、求实、进取”的校风基本形成。从1990至1991年,学校有13名教师、8名学生获县以上先进个人,二届四百多名毕业生参加初考,平均成绩达到优秀水平,并达到毕业率、升学率二个百分之百。学校72名中有6人到省外,20人到省内参加业务学习,让60人次为学校教师开课,25人为兄弟学校教师开课。教师教学论文发表在县市达18篇。是年,学校田径运动员参加县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又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和道德风尚奖。参加运动会的10名运动员中个人成绩进入前六名的有9人。近几年来,参加市级活动的,有“金龙杯知识竞赛”获奖者刘靖筠、郑志勇、沈钢生,“美展”获奖者林永辉、肖晓珍,“玉兰杯”获奖者魏榕山、曾婷婷;参加省级“作文竞赛”获奖者有黄张华,魏征;参加全国活动的,有“学赖宁读书读报”获奖者刘靖筠、王志艺,“好少年好学”获奖者刘靖筠,“好儿童健美”获奖者曾婷婷。
92年学校“四率”获四个百分之百,是县教学双达标单位和教育先进单位。按省颁创建文明学校标准,经市教育行政部门验收合格,我校荣获九二年度“市文明学校”称号。
是年,张智祥校长,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认真探索、总结学校管理经验,提高办学水平,其论文《协调管理机制,提高办学水平》在县校长会议上交流,深受行家的重视、好评,被收入《南靖教育》论文集。湖北期刊“读写算”的封二刊出他个人的先进事迹和照片。
为闯出一条办学的新路子,把我校办成有特色的学校,全校教师领导上下齐动员,全身心投入教改活动。继“尝试法”、“学导式”教改实验基础上,我校又推广“愉快教学”经验,不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此教改信息中央教科所《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省《教学与研究》、市《教学研究通讯》相续发表。市龙师教改小分队,龙海、平和等兄弟校还派人到我校听课,受到好评。学校实验教师认真总结经验写出论文,《南靖教育》专刊发表,我校愉快教学论文经验总结发行全县。由于我校教改工作显著,全国语文学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封底刊登我校活动照片,发刊全国,为我县教育事业争得了荣誉。
学校各项工作全方位的发展,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好评。本年度,学生9人获省、市、县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四年三班被评为省先进班级。教师王仁钦荣获省优秀班主任光荣称号。学生参加省音乐周活动评比获一等奖。
当前,学校在张智祥、陈金石两位正副校长和王秀治副支部书记的领导下,教导处由白秀玲、王炳森、徐民安等几位同志负责,既分工又合作,学校各项工作欣欣向荣。全校师生更把实现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己任,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积极改革教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为培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打好“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进入了全盛时期。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我校将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黄金时代。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本辑主要介绍了南靖县的历史、地理、文化、人物等方面的内容,包括水利建设、修堤碑记、烟草生产、交通运输、信用合作社、民歌民谣、革命志士、历史人物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张焕
责任者
秋阳
责任者
炳森
责任者
能惠
责任者
李荣秋
相关人物
谢春庭
相关人物
余江川
相关人物
叶宗宏
相关人物
黄元
相关人物
蔡培
相关人物
蔡锦祥
相关人物
周兆莲
相关人物
许采杏
相关人物
刘汝明
相关人物
冯兴江
相关人物
黄国梁
相关人物
吴贞元
相关人物
吴智心
相关人物
张沈南
相关人物
吕学芳
相关人物
王秀华
相关人物
陈添水
相关人物
吴升阳
相关人物
苏南辉
相关人物
崔浩
相关人物
庄联鸿
相关人物
刘文学
相关人物
张高谦
相关人物
雷锋
相关人物
焦裕禄
相关人物
吴仰聪
相关人物
韩家明
相关人物
陈仁义
相关人物
李首民
相关人物
陈金石
相关人物
张智祥
相关人物
魏绍文
相关人物
杨玉华
相关人物
戴朝富
相关人物
徐民安
相关人物
傅崇碧
相关人物
陈玉璋
相关人物
邓小平
相关人物
韩素珍
相关人物
简柳琦
相关人物
柯炳根
相关人物
黄科样
相关人物
周智君
相关人物
白秀玲
相关人物
林跃进
相关人物
王秀治
相关人物
陈俊颖
相关人物
陈秋阳
相关人物
李灵华
相关人物
张智样
相关人物
刘靖筠
相关人物
郑志勇
相关人物
沈钢生
相关人物
林永辉
相关人物
王仁钦
相关人物
王炳森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南靖实验小学
相关机构
荆城小学
相关机构
荆山小学
相关机构
山城中心小学
相关机构
山城第一中心小学
相关机构
南靖县实验小学
相关机构
圩头森工局
相关机构
东方红小学
相关机构
航民小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
湖北省
相关地名
和龙海
相关地名
榜山乡
相关地名
郑州市
相关地名
龙海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