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源型项目招商中推进六鳌区域特色经济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094
颗粒名称: 在资源型项目招商中推进六鳌区域特色经济发展
分类号: F127.57
页数: 3
页码: 1555-15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六鳌镇位于漳浦县的六鳌半岛上,是一个渔业大镇。近年来,该镇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了风电、砂矿、海产品加工和造船等产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大唐集团在六鳌投资的风电项目是福建省的重点建设项目。此外,该镇还拥有丰富的硅砂资源,吸引了许多企业前来投资。近四年来,该镇的招商引资硕果累累,经济运作模式、群众思想认识和村镇人居环境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关键词: 漳浦县 经济发展 特色经济

内容

六鳌镇位于漳浦县的六鳌半岛上,半岛全长12.7公里,宽2公里(平均数),陆地面积26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5700多户,2.5万人。这里的居民祖祖辈辈在海上谋生,是漳浦县重点的渔业大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六鳌人民大念“海经”,着力发展养殖和远洋捕捞,经济取得较快的发展。
  2002年6月,新一届镇党政班子成员上任后,深入各村、各企业开展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在镇党代会、人代会上,创造性地提出开展以招商引资为载体的“项目工作落实年”活动和“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着手开发三大资源,发展三大产业,建设六大战略区,全面建设六鳌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战略,以招商引资开发资源优势,以项目带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得到了党代表、人大代表的响应、支持,形成决议并付之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经济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区域经济得到全面提升,初步呈现了三个明显的转变。
  一是经济运作模式的转变。传统自给自足的自然、半自然经济受到外来资金和经济运作方式的冲击,经济发展由自力更生向借助外力型转变;以粗加工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开始向高、优、精、细、深加工为特征的集约型经济转变。
  二是群众思想认识的转变。外引内联力度的不断加大,促进项目建设的不断升温,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务工,同时也使群众在利益观上的可喜转变。
  三是村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镇建设项目不断深化,乡村脏、乱、差得到治理,广大居民的住宅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据统计,2002年-2005年以来,累计投入1800多万元建成1个5000吨级综合码头和2个陆岛交通码头,还有1个陆岛交通码头已完成施工图评审,着手招投标工作;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13.5公里长的水泥路,建设里程是建国以来总建设里程的60倍。
  2002年-2005年的四年间,六鳌镇的招商引资工作,特别是资源型项目招商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初步形成四大资源型临海工业主导产业:
  一是风电产业。引进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落户六鳌,注册成立大唐漳州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六鳌风电场,首期计划投资11亿元,规划装机容量1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2.3亿kwh。第一期工程于2004年12月28日开工建设,总投资3.5亿元,装机规模3万千瓦,年发电量0.7亿kwh,于2005年11月26日投产并网发电。大唐集团六鳌风力发电项目,是福建省2005年重点建设项目,也是目前我省投建的最大型风电项目,该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创产值9400万元,上缴税收600多万元,如果实现海上风电开发,年发电量、年创产值、年创税收均可翻番。
  二是砂矿产业。2002年漳州市劳教所投入500万元兴办的祥龙标准砂厂,2003年福建省华福石英砂有限公司投入2000万元兴办的年产40万吨硅砂项目,2005年开工并投产的漳浦福鑫硅砂厂。随着这三个硅砂开发项目的相继落户和投产,表明六鳌的硅砂开发生产能力已居全市一流,标志着六鳌已成为全省包括硅砂、型砂、过滤砂、标准砂、玻璃砂等型号最多、品种最全的乡镇之一。
  三是海产品加工产业。2005年,引进菲律宾客商投入400万元兴办龙鑫(漳州)水产品有限公司和厦门客商投入800万元兴办漳州和晟食品加工公司,应用自动化生产线对紫菜深加工,将有效地带动全镇的紫菜加工业的发展。引进的台商总投资560万元进行鲍鱼养殖、加工的国统水产品公司,就鲍鱼加工在全市尚是首项。
  四是造船产业。2005年9月底签定的漳州一帆重工有限公司六鳌船体分段生产厂项目,总投资达1亿元,年可形成预处理及制造4万吨钢材的船舶分段制造能力,该厂将于2006年3月建成投产。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2亿元,上缴税收近千万元,解决用工近千人。
  回顾近4年来六鳌镇的招商引资硕果,我们的做法体会有如下四个方面:
  一、立足镇情,紧扣特有资源优势,确立好发展思路、引资思路、区域经济培植思路
  六鳌半岛面积仅仅26平方公里、距县城或者距高速公路出口都是40公里以上,而且仅与深土镇接壤,受地域、交通等限制,长期躺在纯海洋经济的怀抱里。由于长期积贫积弱造成的工业基础、交通条件落后等原因,经济总量在全县处于中下游的位置。2002年6月,新一届党政班子一上任,就对六鳌如何抓工业抓招商进行认真思索,并清醒的认识到:海洋是六鳌最大的优势,六鳌地处海峡西岸最前沿,海岸线长38公里,浅海滩涂面积2万亩。紫菜养殖面积上万亩,而且“六鳌紫菜”还是2004年度福建省名牌产品。但长期以来,受纯海洋养殖、捕捞经济的束缚,海洋意识缺位,造成了临海工业的缺位。半岛是六鳌最大的实际,大澳湾深水良港、虎头山深水良港……都是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特别是大澳湾,岸长、水深、风小、浪平,可建5000吨至万吨泊位10几个。另外,六鳌半岛是全国最大的冲积沙平原,蕴藏着储量达5亿立方米的硅砂,拥有硅砂、型砂、过滤砂、标准砂、玻璃砂丰富的矿产资源。六鳌四季风力充沛,风电资源丰富,具备承接大型风电场入驻的能力,尤其是海上风电开发,前景更加喜人。为此,我们从实际出发,着手开发硅砂、风力、岸线三大资源,发展种植、捕捞、加工三大产业,建设高优海产品养殖加工、砂矿开发、滨海旅游、风电开发、物流仓储、造船修船六大战略区,正是我们这一届党委、政府简洁梳理出的六鳌的发展思路。思路一通百通,四年来,我们一如既往的按照这一思路,积极实施资源型项目的招商引资和建设。
  二、未雨绸缪,围绕特有资源优势,重点抓项目前期、项目规划、项目储备
  思路一确定,抓好项目前期是根本。比如说六鳌有丰富的风电资源,但同样的半岛乡镇、沿海乡镇也有风电资源,为此我们秉承一棒传一棒的发展意识,从地方的长远发展战略出发,高度重视并积极抓好项目前期。如六鳌的风电资源,我们从1997年开始,就率先在我省首开设立测风塔收集测风数据,深入研究地区风资源的风向、风速年变化规律及其特点,并提出合理的风能资源评估结果,编制出《漳浦六鳌风电场工程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六鳌风电场的顺利投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如六鳌的岸线资源,我们依据38公里长的海岸线做好规划,并积极申报下大澳5000吨级综合码头为对台开放的二类口岸。如今,六鳌已有大澳湾、崂岈山、虎头山等3大优良港区,加上即将开发建设的原拆船厂码头,环六鳌半岛的临海产业发展,面临极好的前景。
  三、突出“运足内力,巧借外力”,搭建引资平台,搭建落地平台
  我们主动推介项目。热心宣传介绍六鳌独特的资源和投资环境,充分发挥4.9、9.8、6.18、11.28和网上招商等五个招商平台,印制《六鳌招商指南》,多层面、全方位做好宣传推介。我们还分4批次组织班子成员、企业主到上海、张家港、南通、东莞、厦门、晋江等地进行招商推介。2005年初,东莞台商黄先生组团到六鳌考察后,镇党政主要领导多次主动与其联系,提供第一手翔实资料,三天内把鲍鱼加工意向传真到东莞,促成了全市首家鲍鱼加工企业的落户,以主动争取了这个项目。
  我们主动跟踪落实。建立了“领导带头、分管挑担、部门对接、分工协作”的项目建设工作新机制,实行项目工作“一门子”管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做到每一个工业项目均指定一名领导责任挂钩,一套人马具体负责,一笔经费给予保障。大唐六鳌风电场项目正是通过县、镇二级领导多次上北京、福州等地,协助大唐福建风电场项目筹备处到省发改委、经贸厅以及中行福建分行抓好项目立项、工可、论证、初设和可研的设计评审以及资金问题,让投资者深受感动,坚定了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投建的信心和决心。
  我们主动加强服务。“不讲诚信,难凝万人之心;不会服务,难聚八方之财。”镇党委、政府树立谋发展、议发展、求发展的“发展意识”,用亲商、扶商、富商的态度,努力为工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全身心服务。大唐六鳌风电场是2005年全省重点建设项目,我们为确保该项目按原定计划实施,建立了项目挂钩责任制,指定人大主席全程跟踪,并长驻公司上班,到现场为项目排忧解难,通过建立责任制,将任务落实到班子成员身上,责任到人,有力地促进了该项目的顺利建设。强化服务,领导到位,精力到位是关键。镇党委、政府在进一步加强对工业发展领导的基础上,要求三套班子成员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民本意识,把招商引资作为关系六鳌经济发展的一项头等大事来抓。通过走群众路线,实施“一线工作法”,深入农户,向群众宣传引进外资的好处,镇村干部的入户率高达95%。群众工作的难点,项目工作的难点,我们能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正是班子成员的步调一致,奋勇争先,自始至终抓工业、议工业、上工业,工作才能取得这样的显著成绩。
  四、倾力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打造良好平台,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近年来,六鳌镇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综合投资环境建设。2005年7月,六鳌镇创建市级文明乡镇通过市委验收组的考核验收;2005年,六鳌镇创建“平安六鳌”深入扎实有效开展;六鳌也是信访“三无乡镇”之一。
  在硬环境建设方面,我们围绕路、港、水、电等生产基础设施打造新六鳌,将水泥路、码头建设同步并举,为六鳌经济发展铺就一条康庄大道。充分把握抓住上级交通主管部门先后出台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政策这一机遇,大掀基础设施建设热潮。近年来,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完成农村水泥路的硬化13.5公里,为建国以来六鳌水泥路面的60倍,发展环境大为改观;全县功能最齐全、效能最突出、功能最合理的大型码头之一的下大澳5000吨级综合码头建成运营,横屿、菜屿陆岛交通码头的开工建设,为广大渔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
  用招商引资促进工业化,用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既打破了城乡之间二元结构,也统筹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镇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就业率分别由2001年的13699万元、8500万元、4070元、83%,增长到16400万元、14600万元、4500元、95%,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就业率的大幅攀升,有力地保障了全镇开放开发及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四年的努力,四年的成果,我们深感来之不易,这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市、县有关部门,诸多领导和广大项目工作同志鼎力支持热心帮助的结果,是六鳌人民为建设美好未来的明智的选择,也是六鳌党政干部不懈努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这一切,都还是六鳌发展起步初始阶段,发展的路还很长很长,我们仍须继续努力、继续奋斗。我们充满信心,坚信再过一个、二个4年,六鳌将会更加飞跃发展,更加繁荣富强,更加和谐美好。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本书共11辑,收录了漳浦1996~2006年的文史资料。包括《闽南 第一洞——国道324线盘陀岭隧道建设纪实》、《车本公路建设记实》、《漳浦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利用》等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何晓明
责任者
魏唐国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