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的漳浦盐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690
颗粒名称: 建国以来的漳浦盐业
分类号: F727.57
页数: 4
页码: 437-440
摘要: 本文介绍了漳浦县历史上盐产过剩,经过合并和裁废后,解放初期私盐问题严重。县人民政府执行废坎计划,分给盐民土地并拨发救济金。1958年,福建省盐务管理局提出恢复和发展盐业生产的政策,漳浦县成立漳浦盐场筹备处并围海滩造盐埕。经过多次扩建和改建,漳浦盐场成为全国八大盐场之一。同时,还有其他集体所有制的盐场,如杜浔盐场等。
关键词: 漳浦县 盐业 盐场

内容

漳浦县历史上存在盐产过剩问题,早在民国20年便将清朝遗留的浦南盐场与诏安盐场合并,称“诏浦盐场”,场署设在云霄。又因存盐大量积压,浦、云、诏、东四县只保留东山产盐,其余三县盐埕全部铲除,诏浦盐场场署迁设东山。只因抗战期间江浙一带产盐区大部分受日军占领,湘赣等内陆省份食盐仰给于闽省,漳浦杜浔才于民国28年(1939年)复设浦南场务所,辖西浯、屿头、盐墩三盐区,修建已废盐埕,恢复晒盐。但战时闽南公路破坏,食盐靠步挑至龙岩才能用汽车载入江西,运输困难,至民国32年(1943年)7月4日,盐墩盐区(设竹屿)先告停产,只保留西浯、屿头盐区。至民国34年(1945年)日本投降,根据民国政府战后复员计划,本省盐产过剩,确定“以产配销”,对零星分散管理不便及盐质粗劣的产盐区全部裁废,漳浦尚存的西浯、屿头二盐区属于“零星分散管理不便”类型,也在铲废之列,驻防盐警撤移东山整编。此后,民国政府三令五申,加紧铲除残存零星盐坎。
  在漳浦解放前夕,盐警及地方政府观望时局,放松限制产盐工作,有部份盐民私自复晒,私盐充斥街市,小贩甚至挑下乡村,沿户叫卖。解放初期也未对私盐生产作出严格限制,有待对盐民生活作出妥善安排。
  盐税是国家重要收入,私盐问题自然必须解决,县人民政府奉令执行废坎计划,在土地改革中分给盐民土地,并于1953年8月10日拨发盐民转业救济金4200万元,发放326户。
  1958年元月15日,福建省盐务管理局发出通知,根据国家《1958年工作纲要》的方针政策,提出:1957年原盐销过于产21125吨,我省原有盐产已不能满足销售日益增长的需要。基于上述形势,1958年盐业的基本任务是在盐区继续贯彻以盐为主,全面发展生产的方针,动员主要力量,争取盐业大丰收,有计划有步骤和有条件的恢复部份民营盐滩,增加生产力。
  同年6月27日,省盐务局又下达指示:省委已决定将省厅现有盐场与今后新建盐埕下放到有关县份进行建设和经营管理,当前尚须大量建设滩晒盐场,县应迅速办理上报审批。在省委和省局批示的推动下,漳浦激起了迅速恢复和扩建盐场的积极行动。
  1958年3月成立漳浦盐场筹备处,场址择在竹屿,由国家投资围海滩造盐埕,4月兴工,8月正式成立盐场。1959年部份投入生产,1960年4月基本竣工,全部投产。工程调动本县和诏安、云霄、东山、平和、海澄共6县民工5800人,共投入2146万工日,完成土方221万立方米,实际投资354万元。1966年又改建7个单元。1985年调整后至翌年盐坎面积已有47754公亩,生产能力达39300公亩,为全国八大盐场之一。八十年代全场1518人(包括退休309人),全场划分为6个作业区18个生产队和2个代管渔农队(雄厝村、竹屿村),总人口7462人。有场办坨运队、精盐厂、建筑公司、印煤厂、化工厂等企业。有小学二所(雄厝小学,竹屿小学),有幼儿班三班,有锦屿中学一所。场内有卫生院,公安派出所、粮站、银行,有烟杂、饲料、百货、建材、饮食等各种商店。
  漳浦盐场操作基本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截至1986年,有各种动力,和机械50多台共700多匹马力,并有110吨位货轮一艘。
  在历史上著名而废坎已久的“浦南盐场”所在地杜浔,于1958年12月10日成立“杜浔盐埕筹备处”。1959年边建边生产,起初属于集体所有制(社办)1960年3月正式成立国营杜浔盐场,场部设北坂村,1980年除划6000公亩归杜浔公社社办(今镇办)八〇盐场外,尚有盐埕面积12413公亩,平均年产量6417.4吨。与竹屿盐场一样,水陆运输利便,产品行销江西、上海、浙江、广东及本省芗城区、龙海、云霄、南靖、长泰、龙岩等县及本县各地。
  与国营竹屿、杜浔二盐场同时发展的还有公社(乡镇)及大队(村)办的集体盐场,经调整合并,至1985年保留12场归乡(镇)村集体所有。1989年又将深土乡私建盐场10个经合并组建成集体盐场5个,产销纳入国家计划。经过情况如下:
  一、西浯盐场,原是杜浔公社山东管理区于1958年所建,管理区取销后改为社办,职工125人,年产盐2494吨,1960年与北坂化工厂的盐场一起并入国营杜浔盐场。
  二、沙西盐场,1958年沙西管理区建的,管理区取销后分属沙岗、河墘、涂楼、屿头四个大队,1972年并为社办屿头盐场。
  三、西林盐场,1958年由西林大队派四名盐工生产,评工记分,产品由国家收购,盐款收入归大队核算,后撤销。
  四、埔尾盐场,盐工5人,年产盐30多吨,归旧镇公社埔尾大队核算。1960年撤销。
  五、打铁港盐场,1958年深土公社开办,后经扩建,职工42人,年产盐800多吨。
  六、佛昙盐场,1958年佛昙管理区建,管理区取销后由佛昙公社与园东、石埕、岸头三大队合办。1962年赤尾化肥盐埕并入该场,职工共33人。1976年因生产费用提高而原盐收购价不变而亏损,将职工减缩至16人。
  七、东坂盐场,原系佛昙公社所建,1960年下放给东坂大队,职工7人,1965年停产。
  八、庄厝盐场,原是佛昙公社所建,在公社分为前亭、佛昙二公社时,该场归属前亭公社,有职工15人,年产盐300吨。1962年该场下放给庄厝厝大队,1967年大队加以扩建。
  九、六鳌盐场,1967年六鳌公社建。省盐管局拨7.7万元补助,维修码头1.2万元,又给无息贷款2.45万元,为经营资金。
  十、旧镇盐场,1967年旧镇公社建。
  十一、白沙盐场,旧镇公社白沙大队1967年建。
  十二、狮头盐场,旧镇公社狮头大队1978年建。
  十三、旧镇新建盐场,1978年建,原批准给白沙大队,因力量不足,转给公社建,称“旧镇新建盐场”,以区别于旧盐场。
  十四、杜浔八〇盐场,杜浔公社1980年建。
  十五、前屿和南港盐场,深土公社1976年建。
  1985年调整后至1989年,全县有2个国营盐场,17个乡(镇)及村办盐场,盐埕面积及生产能力、产量如下:
  漳浦盐质在清朝就以“色白、味咸”见称。民国二十年《新盐法》规定食盐标准:氯化钠含量90%以上者为一等盐,85%以上者为二等盐,85%以下者不得为食盐。漳浦盐质测验结果,盐墩区所产含氯化钠93.95%、盐化镁钙0.51%、水份5.3%、泥沙量0.41%。屿头区所产含氯化钠87.65%、盐化镁钙0.51%、水份8.7%、泥沙量2.79%,漳浦盐属于一等盐。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所颁盐质标准:优级:氯化钠不少于94%、水不溶物不多于0.40%,水溶物不多于1.40%、水份不多于4.20%;一级:氯化钠不小于92%、水不溶物不多于0.40%、水溶物不多于,2.20%、水份不多于5.40%;二级:化钠不少于88%、水不溶物不多于0.60%、水溶物不多于4%、水分不多于7.40%;三级:氯化钠不少于83%、水不溶物不多于1%、水溶物不多于5%、水分不多于11%。1985年10月本省盐业大普查结果,漳浦盐场所产之盐含氯化钠94.60%和94.75%、盐化镁钙含3.79%和3.46%、不溶物含0.13%和0.10%、可溶物含0.94%和1.29%,属于优等盐;杜浔盐场所产较次,属于二等盐。
  漳浦为各盐场多产好盐,于1986年开展劳动竞赛,评选先进,获选单位有:一、国营漳浦盐场第一工区,公亩产量0.412吨,优级品46.81%,一级品53.19%。二、国营漳浦盐场第二工区,公亩产量0.408吨,优级品47.35%,一级品52.65%,三、镇办杜浔八〇盐场,公亩产量0.548吨,优级品66.77%,一级品32.23%。四、国营杜浔盐场,公亩产量0.453吨,优级品45.30%,一级品54.7%。各场质量都有显著提高。
  制盐工艺逐渐进步。漳浦与本省各地一样。在明朝中期才改煮盐为晒盐。以后工艺迭有改进,工具不断更新。1958年漳浦恢复晒盐后,国营盐场的扬水工具从沿用人力戽改为风力水车,继则以抽水机、电潜泵取代古老工具。由于生产规模大,纳潮和排淡的闸门宽,门板以电力升降。收盐归坨集堆也已改变人力挑送,登上十多米陡板倒盐的老办法,而使用沟船、手推车、手扶拖拉机运输,漳浦盐场以电动皮带输送机上堆。
  漳浦现在盐业每年为国家缴纳税金二、三百万元,许多年份达到五百多万元,少时也有一百多万元。上缴利润每年数十万元,最高年份1971年89.61万元。盐业专款积累每年也有数十万元,最高年份1971年90.10万元。漳浦盐业对国家贡献不小。但自1974年以后,由于生产资料提价,工资调高、退休工人增加等原因,每吨盐的生产成本由1959年的12.02元,至1984年已上升为52.86元,增加4.4倍,而盐价不变,因此盐业亏损甚大。如国营漳浦盐场,仅1974年就亏损70万元,为本省轻工业系统的亏损大户。为减少盐业亏损,财政部于1984年10月下旬下文降低盐税,每吨由142元减为127元,(减15元);并提高盐价,一级盐每吨从29元提为33元,(提高4元)。但这样还不能扭转盐业亏损局面。漳浦各盐场于1981年起实行体制改革,以后逐步改进,日臻完善。国营漳浦盐场实施“三包、四定、五放权”方案,包产量、包质量、包成本,定人员、定吨成本、定滩改维修、定计件工资,场部在经营管理、生产指导、人事调动、请假、维持纪律等方面对工区适当放权。各集体盐场则都实行联产承包或定产定酬奖赔责任制,盐场收支获得平衡。同时各盐场还进行多种经营,主要是利用盐池作水产养殖,虽然有的成续不错,有的并不顺利,但漳浦沿海有水产养殖的有利条件,在总结经验之后趋利避害,是大有可为的。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邱寅照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