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县的“海里蔬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654
颗粒名称: 漳浦县的“海里蔬菜”
分类号: Q949.2
页数: 2
页码: 323-324
摘要: 本文介绍了漳浦县的海藻类资源,包括鹧鸪菜、紫菜、海带、石花菜、江篱、海萝和铁钉菜等。其中,鹧鸪菜是稀有特产,产于漳浦县井尾半岛少数海礁;紫菜是漳浦主要海藻类养殖品种,自古野生于本县近海礁石间;海带是一种新产品,在漳浦发展很快,现全县年产四万担左右;石花菜、江篱、海萝和铁钉菜等也是漳浦县管养的藻类。文章还介绍了这些海藻的分布、生长环境和利用价值等。
关键词: 漳浦县 海藻类 水产品

内容

有“海里蔬菜”之称的海藻类,繁殖力强,味美富营养,自古为人类所食用,现代更开辟了广阔的利用前景。漳浦县对海藻类,尤其是紫菜,管养历史悠久,自1964年人工育苗成功以来,蓬勃发展,与贝类和鱼虾蟳并列为漳浦海水养殖三大类。笔者凭多年在县水产局工作所知,在这里作简略介绍。(产量都指干制品产量)。
  据现有资料,最迟在明朝,本县近海众多的礁石间天然海藻已有专主管收。至清朝和民国,大都为有势者所占有,坐收佃金。紫菜已经以干制品运销外地,只有零星杂藻如蚝仔菜(海萝)、王公嘴须(江篱)等才听任群众采取,乘鲜挑到集市叫卖。(蚝仔菜、王公嘴须直到现在,才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全县可供利用的海藻主要如下:
  一、鹧鸪菜,又名美石藻,稀有特产,能治蛔虫,现全世界仅我国福建和广东少数海域有产。(但广东成药“宏兴鹧鸪菜”虽然能治蛔虫而非以鹧鸪菜为原料)。福建鹧鸪菜产地仅在漳浦县井尾半岛少数海礁。鹧鸪菜藻体扁平,叶状或细线状,有中肋,分枝。基部生毛状根,附着于中潮带岩礁上。生活时紫色,干后青色,近来沿海致力于大宗的海水养殖而忽视稀特产品,井尾鹧鸪菜产量日减,现每年仅产25公斤左右,研究其发展途径很有必要。
  二、紫菜,是漳浦主要海藻类养殖品种,属广温性红藻类,自古野生于本县近海礁石间。明朝,一个盛产紫菜的岛屿已经得名为“菜屿”,有专人经营。清初“迁界”,沿海划为“弃土”,紫菜礁无人管理,“复界”后为有势者占有。漳浦知县陈汝咸在康熙廿九年《漳浦县志》中说:“陆鳌外有紫菜屿,为利颇夥,奸民凭藉势豪,纳课反轻,余稔其弊,乃以紫菜屿归官召佃,征课银三十两。……”到乾隆年间,菜屿紫菜礁归大学士蔡新所有。至民国年间,蔡家后代争产,涉讼不休,管理紫菜的渔民不时争夺,引起涉讼、武斗等情。解放后所有权收归国有。
  自明、清至民国,紫菜有专人管养,劳动人民已创造了用洒石灰水促进繁殖的方法。建国后发展人工养殖,初时发展缓慢,至1963年,全县年产量才五至七吨。这一年,中央水产部组织全国藻类养殖科技人员,以福建为基地,向全国推广紫菜养殖,在晋江成立紫菜养殖试验场。漳浦县于当年从晋江试验场运回自然海区采苗,在整美(井尾)和岱4(大桑)二试点试验,半亩产量达到50斤。1965年试验亩半,产量800斤。1967年增加虎头山人工培苗基地,并由设在厦门的省水产研究所支援部份苗种,养殖45亩,产13500斤,值33750元,以后逐渐发展,尤其自1976年紫菜人工育苗成功以来,推广的结果,全县沿海六鳌、古雷、佛昙、赤湖、深土、霞美、旧镇、前亭等乡镇掀起了群众性的土法自育苗、自养殖的高潮。亩产从几十斤提高到三百至四百斤,可值千元。1986年全县养殖2708亩,总产8499担,产值二百多万元。尤其六鳌,从以竹帘采苗的人工培苗发展到化纤尼龙丝全人工育苗。几乎家家户户从事紫菜育苗、养殖、加工、编制养殖器材、产品运销等一系列工作。1986年全乡共养殖2563亩。沿海其他各乡镇也有发展,深土乡养殖120亩,佛昙镇养殖25亩。
  三、海带,在漳浦是一种新产品,而发展很快、现全县年产四万担左右,超过紫菜而跃居全县海藻类产量的冠军。它从不适宜在漳浦生长至发挥生产优势,有一番过程,详见本辑《海带是怎样在漳浦落户繁殖的?》一文,是科研实验工作者的亲历之作。
  四、石花菜,藻体深棕红色,羽状,分枝如蜈蚣足。生长于中潮或低潮带礁石上。可煮出其胶凝成“石花粿”,为夏令清凉食品。可提取琼胶,为工业、医药原料。本县年产五十担至六十担。
  五、江篱,旧县志称赤菜,土名“王公嘴须”,为一年生红藻。可食用,可提练琼胶。本县潮间带和低潮线附近多有野生。霞美乡曾进行半人工养殖试验,后下马。现属于管养,年产量约一、二千担。
  六、海萝,旧县志称海菜,俗称蚝仔菜。色微红,生中潮区礁石上,本县岛礁间多有分布,约一百亩左右。现属于管养,年产二、三百担。
  七、铁钉菜,单叉如铁钉,双叉如鹿角,旧县志称鹿角菜,又名猴葵。有茎无叶,紫色。可食用,年产量约一百担。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士成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