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圣(则吾)生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625
颗粒名称: 黄仁圣(则吾)生平
分类号: K825
页数: 2
页码: 282-283
摘要: 本文介绍了黄仁圣是漳浦县长桥村人,毕生从事教育事业。他早年丧父,在教会帮助下完成学业,并担任多个学校的教职。他的教育生涯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菲律宾、南非和马来西亚。他在不同学校建筑新校舍、增办师范与初中、开设印刷馆、整理校政等,为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女儿们也继承了他的教育理念,在不同国家继续他的事业。黄仁圣于1984年去世,享年91岁。
关键词: 漳浦县 黄仁圣 生平事迹

内容

黄仁圣字则吾(1893——1984),漳浦县长桥村人。毕生在海内外从事教育事业,学生遍处国外各地。黄氏早年丧父,家无产业。缘长桥为基督教较早传入地区,黄母郑点系鼓浪屿教会办怀仁女校早期学生,为漳浦教会女传道,并服务于教会所办孤儿院,因此仁圣在教会帮助下由小学而中学至大学毕业。
  黄仁圣系1919年福州协和大学第一届毕业生,协和大学属于美国纽约大学,毕业生的学士学位由纽约大学颁给。黄氏毕业后任泉州培元中学教员,转任集美中学教员。在集美时于1925年与丘淑结婚。婚后赴菲律宾度蜜月,受宿务中华中学聘为英文部主任,并为宿务基督教长老会副牧师。三年后回国,任海澄县教育局长,后再到集美中学任教。集美增办幼稚师范时,任幼师校长。后因橡胶市场不景气,学校经济有困难,集美各学校实行部份合并,幼师在裁并之列,黄氏于1934年携带夫人及三女儿回漳浦,曾任绥安中学校长,并从集美带回印刷设备,开设绥安印务馆,为漳浦铅字印刷史的开始。1935年至1936年任漳浦第三区区长、县财务委员会委员等职。
  1936年应马来亚槟城卫理公会主办的协和学校之聘,黄氏挈眷至槟榔屿任校长。任内建筑新校舍,增办师范与初中,使该校成为一所规模完整的学校。继任实兆远南华中学校长,建筑胡文虎捐资的虎豹大礼堂,又增建教职员宿舍,开辟体育场。
  1941年应南非洲约翰尼斯堡国定学校之聘为校长。那时正值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新加坡、马来亚首当其冲。黄氏在政局纷乱中偕英人安礼逊牧师乘最后第二艘轮船离新赴南非洲,后开的最后一艘轮船即被炸沉,黄氏以捷足先登前轮,得能安抵南非港口德班,与安牧师乘火车抵约翰尼斯堡国定学校履新。该处原有华侨学校一所,在国定学校隔邻,用广东话教学。经黄氏多方联络,合并为一校,以华语(普通话)授课。
  1946年日军投降。第一艘三千吨货轮由南非启行赴新加坡,黄氏遂长女爱丽搭乘该轮船返抵新加坡,拟送她回国升学。经陈嘉庚劝告,认为和平尚未实现,不可前往。适香港大学招生,乃将女送往香港大学习医。自己则在中正中学作短期工作,后被聘为华联中小学校长。为该校扩建体育场,增建教职员及学生宿舍,那时其夫人也由南非回来,同为教育服务。
  1950年,黄氏任吉隆坡文良港中华中学校长,三年后南下佛柔新山,任宽柔中学校长,增建新校舍一座,并创办高中。
  1960年已届退休年龄,仍接受马来西亚教育部委派,至笨珍任培群中学校长,整理校政。至1963年六月三十日退休,定居于新加坡淡滨尼斯地方。那时新、马尚未分治,该地僻居一隅,比较清静。
  不久,新加坡基督教锡安堂牧师贺友三至该地拜访黄氏,邀请其至该堂协助,膺选为长老,并派其担任勿洛宣道所主任,将宣道所扩展为堂会。至1979年体力衰退,行动不便,长女爱丽劝他回马来西亚居住,这近奉养,因为那时新、马已经分治,往来比较不便。至198年十一月三十日晨,黄氏在睡眼中安息,享寿九十一岁。次女美丽偕婿蔡文宝由菲律宾奔丧,三女清丽由美国奔丧。遗体安葬星州圣光堂教会墓场。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林茂云
责任者
黄仁圣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