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鳌——昔日海防重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599
颗粒名称: 六鳌——昔日海防重地
分类号: E255
页数: 2
页码: 246-247
摘要: 本文介绍了六鳌半岛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自然景观,以及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六鳌半岛位于漳浦县海岸线上,由深土乡陆地延伸,东边是大澳湾,北面近将军澳,西面是旧镇港,南边临浮头湾。自北而南全长九公里半,东西宽平均二公里半左右,总面积二十六多平方公里。于漳浦海线公路上在深土乡的山尾村地方分出支线贯穿整个六鳌半岛,又有简易公路如脉络一般地向各村分支,都可通车。乡公所驻鳌中村,距县城四十八公里,每天都有班车往返。六鳌半岛的“鳌”是传说中的巨型大龟,唐宋时代,朝廷宫殿的丹墀上都浮雕巨鳌图案,作为吉祥的象征。在六鳌半岛上还有一些山峰,如罗绮山、对面山、虎头山、鸟嘴山和鸡心山等,它们挺拔在海浪之上,景色秀美。然而,六鳌人民长期以来生活环境艰苦,直到解放后在沙滩上建成防护林带后,人居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才逐年提高。
关键词: 漳浦县 海防重地 地理位置

内容

六鳌半岛在漳浦县海岸线上的中部,由深土乡陆地延伸,东边是大澳湾,北面近将军澳,西面是旧镇港,南边临浮头湾。自北而南全长九公里半,东西宽平均二公里半左右,总面积二十六多平方公里。于漳浦海线公路上在深土乡的山尾村地方分出支线贯穿整个六鳌半岛,又有简易公路如脉络一般地向各村分支,都可通车。乡公所驻鳌中村,距县城四十八公里,每天都有班车往返。
  六鳌的“鳌”是传说中的巨型大龟,唐宋时代,朝廷宫殿的丹墀上都浮雕巨鳌图案,作为吉祥的象征。翰林学士来到丹墀上朝见皇帝时,便踏在巨鳌的图案上,被称为“登鳌头”,考中状元叫做“独占鳌头”,所以“鳌”一向被当作进身仕途的吉祥象征。这里民间传说,从前有六只大鳌被东海龙王驱逐,跑到这里海滩避难,化为半岛。这传说是望文生义的神话,显示人们对乡土的热爱。
  有根据的说法是:六鳌山最早的地名叫“青山”。明朝建国之初,这里设青山巡检司,常驻弓兵三十名。后来鉴于这里是海防重地,巡检司不能担负保卫海防的任务,洪武二十一年,设守御千户所。将青山巡检司移设莆头澳(嘉靖三十七年移设月屿堡)。在原青山巡检司司城扩充改建为千户所的所城,城垣周围五百五十丈,临海为濠。由于所城建在青山,好似“巨鳌载岳”,山称鳌山,地称陆鳌,这是《漳州府志》和《漳浦县志》的说法。后来人们为书写便利,把陆地的陆字改用数目字的六字代替。
  陆鳌守御千户所属镇海卫管辖。明朝的“卫”和所属守御千户所(简称所),是一种屯垦的军事建制,户口属于军籍,老弱者从事耕种,少壮者担任守卫。陆鳌所原设兵一千八百九十八名,后留设旗军四百十七名,新选余丁五百三十三名。当初,卫所制度严密,官兵操练认真,每个千户所都设有教场,作为练兵的场所,陆鳌所的教场设在所城的北门外,那地方的乡村被叫做“教场头”,地名沿用到现在。明朝初期,卫所经常派出战船巡逻海上,海防巩固,所以自元朝以来就很猖獗的倭寇到那个时期虽然仍然屡有进犯,却是难以得逞。可是,世袭的帝皇制度,难免不把经百战打下来的江山,败在不肖子孙的手里。明朝的封建统治,到开国七十年后的正统年间便开始腐败,昏君沉沦酒色,不理朝政,有时是太监专权,有时是外戚专权,有时是大臣专权,朝廷中争权夺利的斗争导致全国政治衰败。到嘉靖年间,由于奸相严嵩的死党赵文华陷害冤杀抗倭名将闽浙总督张经,加上将官侵占屯田,克扣军饷,以至士无斗志,卫所松懈,形同虚设。那时又值日本群雄割踞,各地藩侯组织海寇更加猖狂地侵犯我国,占据沿海,进入内地,祸患异常惨烈。漳浦县境的镇海卫及沿海各守御千户所受到践踏破坏。到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戚继光从浙江调任福建总兵,经过两年苦战,剿平倭寇,镇海卫及所属各守御千户所才告恢复。那时已经用募兵代替屯军,隆庆六年(1572年),陆鳌设立士兵营,常设官兵四百五十名,在贫民中间选取壮汉充任,由一名把总指挥。那时戚家军分驻戍守福建各地,留一个营在漳浦,叫做浙兵营,也是官兵四百五十名,有时驻防铜山岛,有时与陆鳌士兵营对调。
  清朝裁撤卫所。顺治十八年为防御郑成功而“迁界”,陆鳌划为“弃土”,所城被毁。康熙十八年清军收复厦门才宣告复界。康熙二十年平定台湾以后,漳浦沿海五里之地由水师驻防,陆鳌水师属铜山营管辖。现在六鳌有一个自然村地名“下营”,地名由当时是水师驻兵的营盘而来。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派驻六鳌的军队有时是正规军,有时是保安队,他们受贿卖放走私船出海资敌,向浯屿、厦门等被日军占领的岛屿偷运大米、生猪、鸡鸭,换回鸦片烟土毒害人民,所以在旧社会,六鳌是一个烟毒很严重的地方,许多鸦片烟馆半掩门地吞云吐雾,也受到当地军队及乡保地头蛇的暗中允准和保护。而渔民出海捕鱼却受到种种刁难与勒索,白吃一些鱼鲜则看成是家常便饭。
  六鳌半岛与本县其他两半岛一样,多是沙滩地,这是受海潮顶托,海沙向两边岸线冲积造成。半岛上的几个小山峰,海拔虽不到五十米,但在这平沙漠漠的地方却显得严峻突兀,苍郁可爱。除古名“青山”的鳌山以外还有几个山峰,一是罗绮山,在大澳,现在转音叫“拉岈山”,赤色的泥土与绿色的树林相映成趣。二是对面山,在所城遗址的左边,秀丽优美。三是虎头山。好似虎头雄视海上。四是鸟嘴山,巉岩怪石,钩吻异状,好似鸟嘴。五是鸡心山,在所城遗址的东南方,圆形似鸡心,又名圆山仔。这些嶙峋的山峰突出在平沙之间,挺拔在海浪之上。可是,海水不可解渴,白沙不能当粮,六鳌人历来是很艰苦的。直到解放后,沙滩上建成一条条防护林带,郁郁苍苍的木麻黄树林挡风固沙,人居环境、生活环境逐年发生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澳川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