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盐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583
颗粒名称: 今日盐价
分类号: F726.2
页数: 3
页码: 219-221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漳浦县竹屿盐场的发展历程和当前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对盐价改革的看法。盐场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工业总产值有所下降,生产成本上升,债务累累,且销售指标完成不好。文章认为盐场亏损的关键在于价格,商品盐价格既不反映价值,也不反映供求关系,需要进行调整改革。文章还提供了几组数据作为参考。
关键词: 漳浦县 盐业 盐价

内容

商品盐价格自五十年代制订至今。一直没有变动。近几年来,由于几次调整工资,退休工人增加及制盐工业原材料大幅度提价,形成制盐行业生产成本大大高于出场价格的畸形现象,造成制盐企业岌岌可危的被动局面。经过各条途径多方面向上反映,1984年十月下旬,国家财政部下文将每吨盐税由142元减为127元(每吨减税15元),但实际分到企业平均每吨只得66.59元,一级盐从原29元提高为33元(提高4元)。即使是这样,企业仍然无法生存下去。盐价问题,还必须进一步实行改革,为便于考察价格对制盐行业的影响,现将漳浦县竹屿盐场经营情况进行一番探讨,并对今后盐价改革提出儿点粗浅的看法。
  (一)
  竹屿盐场建于一九五八年春,至六〇年四月投产,是具有24龄的老企业。该场现拥有盐埕面积47754公亩,职工1152人,分为6个作业区及2个代管队,是我省制盐行业中规模较大的一个企业。
  建场以来,(截至83年12月31日止)该场为国家生产商品盐71.83万吨,实现利润总额387.18万元,盐务专款(上缴省盐务局)830.74万元,销售税金3288.3万元,共为国家提供积累4506.15万元,为基建投资354万元的12.73倍。
  但是,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该场工业总产值升中有降。生产成本逐级上升。债台高筑。截至八四年10月算帐,实欠盐税78万元。盐务专款57.80万元,贷款16万元。战备盐款62万元,共计欠债务213.80万元。从八四年7月份开始全场干部职工只领取80%的工资,俟八五年年终产值产量任务完成后,一并补齐;但截至10月10日止实际产盐量只有1.29万吨,只完成全年任务3.5万吨的36.77%。看来,该场倘若不实行彻底变革,不仅领取全薪的希望极其渺茫,而且、扭亏为盈、摆脱困境的愿望也只能徒具空想。
  (二)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竹屿盐场从六十年代财政收入的骨干企业,一跌而为财政上一大包袱,成为一个扶不起、甩不脱的三类企业呢?是领导力量薄弱?是企管措施不力?还是制盐工人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下面,我们就对制盐行业衡量企业经营效果的几个经济指标来进行一番剖析。
  左右盐场经营效果最主要的指标是:产盐量、销盐量、产盐的单位成本以及价格问题。
  一、先看产盐量六十年代全场具有47754公亩盐埕埕,年均产盐量2.62吨,最高年价为1968年的4.25万吨;七十年代盐埕面积不变,年均产盐3.28万吨,到了八十年代的前3年,同样的盐埕面积,平均产盐3.28万吨,最高是1980年,年产量4.24万吨;最低一年是1983年的2.51万吨。
  产盐量高低的决定因素除了取决于生产工人的劳动效率外,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气候条件,与农作物生产相同的问题,由于限于目前的科技水平及生产措施,设备条件尚未达到“人定胜天”的水准,一遇阴雨、台风,就实在没有任何妙法可循。唯一能够办到的便是尽可能人为地减轻大自然的惩罚。譬如最严重的1983年降雨量达2182公厘,阴雨天竟达182天之多。同时,还发生“4·9”、“5·11”、“7.25”台风,尤其是最后一次台风,给全场造成了毁灭性破坏,因而,决定了这一年产盐量的低水平。
  二、如果说产盐量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创造有形的经济价值的话,那么,销售指标完成的好坏,即决定了企业所创造的劳动价值最后实现的程度。销盐量指标没有完成好,会导致许多技术经济指标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如利息额增高,损耗率上升,覆盖物支出增大等)。
  该场六十年代年均产盐2.62万吨;七十年代年均产盐3.2万吨;八十年代前三年平均年产盐3.28万吨;从销盐环节看,六十年代产销基本平衡,七十年代产略大于销,到了八十年代出现了产销较明显的不平衡。
  三、应当公正地说:盐场亏损的关键性原因在于价格。
  最近,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我国现行的价格体系,由于过去长期忽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和其他历史原因存在着相当紊乱的现象,不少商品的价格既不反映价值,也不反映供求关系”商品盐价格的弊端正是在这种“既不反映价值,也不反映供求关系”的不合理的价格体系上。它是《决定》中所阐明不合理表现的“不同商品之间比价不合理”及“一些矿产品和原材料价格偏低”的类型。因而,调整改革商品盐的价格,势在必行。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不妨参考以下几组数据:
  1、出场价:廿四年来一级盐每吨29元一直没有动。尽管今年10月国家财政给我省减税15元,一级盐由29元提为33元,但仍然偏低(未正式执行)。
  2、工资:
  两个不同年代抽样对比表
  制盐业工资所占比例很大,该场83年总成本105.49万元中,工资77.15万元,占73.13%;此外,六十年代尚不存在退休工人问题,到83年底已有退休工人168人,付出退休者工资及福利费9.89万元,也占总成本相当一部分的比例。
  3、其它原材料:
  制盐原材料比价表
  注:以上单价系指国家牌价加到场运杂费,但杉、杂木等三材国家分配量很少,常常要买议价,因而就要大大高于此价。
  4、产盐单位成本
  由于上述原因造成:
  八三年每生产一吨盐单位成本比出场价高出11.03元。试想:五十年代的价格,八十年代的生产成本,盐场咋能不亏?八三年全年产量2.51万吨,就必须赔本27.69万元。
  (三)
  一、据到外地调查行家介绍:盐业在国内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产销上有不易克服的矛盾,逐渐偏滞。一个企业不能在一棵树上拴死,盐场要发展多种经营,尤其是养殖业和运输业;年运输三万多吨商品盐到厦门,是一个十分可观的运输潜在条件。该场现已有千吨拖驳一艘,要充分发挥其运输效率,必要时也可以搞投标招贤,以利提高经济效益,在资金周转较缓和时,即应着手增置运输机具,夺回运输市场。
  二、食盐在各级分利问题存在着严重现象,每吨食盐的200元中,税金拿去142元,省局专款拿去11.80元,地区级公司拿去15.20元,而企业收入却仅有31元(包括生产成本及利润),企业生产每吨盐赔本10元左右,生产越多,赔钱越多。
  省、地分成比例过大,不利于调动企业生产的积极性,是否请省、地两级适当少分利一些,企业收入每吨应在44元至45元左右为宜。
  三、盐税地方财政没有分利,建议适当给点利。1984年竹屿盐场税金86.95万元,县财政仅留成1%,合0.87万元;但财政局去年却拿出12万元作为该场的亏损指标,得失相差甚远,并且,84年元月份后还把此留成规定全部取消,显然更是不合理,建议地方财政应有2-3%提成比例为宜。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五日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邱文才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