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土村北门“魏氏家庙”重建纪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474
颗粒名称: 深土村北门“魏氏家庙”重建纪略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7
页码: 372-378
摘要: 本文介绍了漳浦县深土村北门“魏氏家庙”的重建历程,包括祖庙概况、源流分衍、魏氏家训和重建历程四个部分。
关键词: 漳浦县 魏氏家庙 重建

内容

一、祖庙概况:
  深土北门“魏氏家庙”,座落在深土(金泥)镇深土村北门。始建于明代英宗年间(14361457)迄今五百多年,由开基祖槐荫公筹建。至今已经过多次重修,丙申年(2017年)仲夏择吉重建,座向巽乾兼辰戌,建筑面积三百多平方米。为二进一天井,抬梁式木结构,门上悬挂“魏氏祖庙”匾,大门联为“深土凝紫气,先人裕后,土岭辉祥云,晚辈光前”,大门朝向西门潭,有广场、戏台(老人活动中心)。大门前立青石浮雕门鼓。正堂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明间正中设祖公龛。上有牌匾“监州名选”、“荣禄大夫”、“一代直臣”、“千秋明史”,四柱各刻两联:“根深蒂固五百年英华正旺,叶美枝繁三千邑衍庆中兴”,“沐浴皇恩高雷总镇神威赫,德归众望沃土开基美誉扬”。后魏深土祖厝联辈:祖禄祈崇永春芳,其斯国体长茂盛。
  二、源流分衍
  魏姓尊奉以毕万为得姓始祖,战国时信陵君魏无忌传衍众多,巨鹿魏氏、任城魏氏、馆陶魏氏皆为其后裔。其孙魏无知因举荐陈平有功,被汉高祖刘邦封为高粱侯。到汉成帝时,魏无知的后裔魏歆,当了巨鹿(今河南巨鹿市)太守,魏氏更为发展壮大,成为郡望,堂号“巨鹿堂”。特别是到了盛唐,自贞观、开元年间,同宗同源的巨鹿魏姓先后出了六位宰相。最著名的是魏征,他以犯颜直谏而名垂青史,尤以《谏太宗十思疏》而为世人所尊崇,其后裔以“十思堂”为号,魏氏也成为开元盛世时的望族。开漳圣王陈元光的祖母魏敬(公元599—691年)又名箴,字玉珏,号云霄,俗称“魏妈”,率领府兵千里驰援,救出被蛮獠围困于九龙山的陈政父子,取得平乱大捷。这也是一次魏氏从中原南迁福建闽南的契机。而漳浦县魏姓始祖魏有仁(人)则是陈政麾下的名将(军咨祭酒),河南光州府固始县人。公元669年,年仅19岁的魏有人随陈元光入闽,平闽得胜,诰封“竭忠谋国将军”,到福建兴化府(今莆田)开基,裔孙第21世魏宏(1162年)到漳州开基。裔孙第26世魏崇璋于元世祖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到牙州港内开基。港内第6世魏淳宁(今龙海市玉江港内社)生五子:长俊卿、次秀卿、季汉卿、四万卿、五善继。四子万卿于明成祖朱棣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由牙州港内来漳浦锦湖(今赤湖)后魏开基。娶妻曾氏(锦湖曾驸马裔孙女)。生五子:长槐转、次槐茂、季槐实、四槐荫、五满胡。万卿祖(1398~1465),享年67岁,为后魏第一世。1445年祖妈曾氏带槐荫(1431~1470)到深土北门开基,1464年,英宗皇帝赐槐荫进士,派往广东高州和雷州任总镇(兼),明成化6年(1470年),赐槐荫光禄卿兼都御史,主事侍讲学士。娶妻蔡氏,诰赠二品夫人,卒葬塔底落水拖(落水金狮),次年祖母曾氏卒葬深土东面。槐荫后裔分衍到塔底、吴仓、打铁港、后戴、石厝、赤湖西城、六鳌山门,其第四子到广东、海南赤坎开基。今惠安县崇武镇城内有300人口魏氏也属于槐荫公裔孙。据魏两水先生、魏海平、魏永胜、魏海元介绍,今赤坎魏姓不多,而广东湛江魏姓反而很多,因族谱遗失,尚无法确认,还有一部分魏姓播迁台湾及东南亚。衍传至今二十六世,在漳人口有万众,全国魏姓总人口650万,排列44位。
  三、魏氏家训
  赫赫我祖,国体流芳。训诫子孙,悉本义方。仰体斯旨,更加推详,日诸裔孙,听我训章。
  读书为重,次即农桑,取之有道,工贾何妨。克勤克俭,毋怠毋荒。孝亲睦族,六行皆臧。礼义廉耻,四维毕张,处于家者,可表可坊。
  任于国者,为忠为良,神则佑汝,汝福绵长。倘背祖训,暴弃疏狂,若违祖训,乖舛伦常。贻羞祖训,得罪彼苍,神则殃汝,汝则不昌,最可憎者,分类相戕,不会同气,偏论异邦。手足干戈,祖宗忧伤,愿我族姓,恰恰雁行。通以血脉,泯厥界疆,总归和睦,祖宗安康。
  引而亲者,年年登堂,同底于善,勉哉勿忘。
  四、重建历程:
  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魏氏家庙”已显破败景象,文革期间,家庙内的各种设施荡然无存,还与毗邻的“陈氏家庙”一样被辟为小学教室,各安排两个教学班,每班除了一个大黑板和学生课桌椅,老师上课、板书,教学秩序有些乱,两班虽然不是同一年段,因为没有围屏遮档,上课纪律自然不好,但还是能够维持下去,反正当时的要求也不严,学生们贪玩是天性,升学也有考试,但大部分人能上初中,个别身份不好的除外。
  2016年仲夏,成立重建理事会,名誉会长:参军,理事长:永胜,副理事长:海平、新元、有金,常务副会长:培元、文贵、火金、剑惠,秘书长:两水,副会长:杰平、建波、水成、跃辉、铜水、寿金、两法、炳辉、两国、到成、才旺、忠义、汉智、振和、锦东、阳成及头家,理事会员共46人。择吉动工重建,半年内工程告竣。仿旧重建,鼎新如故。2016年12月29日,座砖木结构二进三开间,悬山顶、燕尾脊、琉璃瓦、流光溢彩、金碧辉煌的魏氏家庙,屹立于丹山南麓、东海之滨。各位宗亲齐心协力,踊跃捐献,注资百余万,彰显了魏氏宗族世代文明、英才辈出。昭示后代子孙继往开来、克振家声、德载青史、万古流芳。庆典当日,有1000多位宗亲参加活动,气氛简朴而热烈。县领导魏建真参加庆典,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魏两水先生代表北门村老人活动中心发了言,其他魏氏宗亲代表也纷纷上台发言,对魏氏家庙重建表示祝贺。
  五、乡贤名人:
  1、古代
  魏可行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岁贡
  魏廷章清代广东平乐副将
  2、1940年以来(部分)
  魏振坤:打铁港原任漳浦县林业局长
  魏跃顺:山门村原任赤湖镇人大主席
  魏两其:深土村原任大南坂农场书记
  魏建真:吴仓村原漳浦县国土局局长,现县级副调研员。
  魏友山:深土村漳州师院教授
  魏两合:深土村中学高级教师
  魏两水:深土村中学高级教师
  魏华庭:塔底村芗城区武装部副部长
  魏开元:塔底村原漳浦糖厂支部书记、厂长
  魏振武:打铁港漳浦县政府办正科级干部
  魏国章:打铁港漳浦县实验小学校长
  魏锦辉后魏村佛昙鸿江中学教师
  魏恋蕉山门村漳州一中分校教师
  魏良泰山门村原漳浦县进修学校办公室主任
  魏六好:山门村漳浦达志中学教师
  魏龙义:后魏村原漳浦二中总务主任
  魏木贵深土村漳浦县教育局初教股股长
  六、若干思考:
  1、槐荫公开基原因:在我参加漳浦陈氏族谱编纂工作中,祖母带着孙子到别处开基,仅此一例。其中有何种原因或偶然事件不清楚。或者只是留恋这里,相中这一方水土而定居。而选择深土村,是祖母曾氏(今赤湖保安村)与南门陈氏开基祖穆公夫人谢氏(今赤湖后雄村)早就互相认识或者有亲戚关系。槐荫公生于1431年,穆公生于1406年,相差25岁。而南门陈氏家庙的规制、座向、面积完全相同,这是巧合呢,还是有意而为。这在全县的村落也极为少见。
   2、槐荫公卒年不详。从现有资料中,根据魏海平先生提供的《重修后魏魏氏族谱》记载:槐荫之父、兄、弟的生卒年及享年多少岁都清楚,唯独槐荫公的卒年及享年几岁,语焉不详,如果按娶妻蔡氏,诰赠二品大人是公元1470元推算,槐荫卒年在1470年那只有39岁,属于英年早逝,本着为尊者讳的观念,就不难理解了。而死因可能是抗击倭寇。
  3、槐荫公受封原因:明王朝在英宗时期经历了严重的民族危机。蒙古瓦刺部首领也先在“土木堡”之役中击败20万明军,俘获正统皇帝,继而围困北京。而在东南沿海,倭寇横行攻城掠地,残害军民。而在“土木堡”之变(1450年),槐荫公只有19岁,出身行伍的他只是个下级军官。他可能参加了英宗复辟的“夺门之变”立功而升迁。到了英宗天顺8年(1465年),槐荫已经34岁了,正是年壮力强,受到英宗诰封,赐进士,派往广东高州和雷州任总镇(兼),这是抗倭最前线,可见英宗对槐荫的倚重。明成化6年(公元1470元),赐光禄卿兼都御史,主事侍讲学士。按明朝官制,这已是正二品官阶,体现了明王朝对其功绩的褒奖,可谓是皇恩浩荡。一生中受到两位皇帝的诰封,确属罕见。可惜,关于槐荫的相关事迹并不多,有待于今后继续发掘和整理,期盼有更多翔实的材料予以佐证。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本书分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文化建设、工作纪实、百善孝为先、委员风采、人物春秋、史海钩沉等栏目,收录了《佛昙轧内村传统古村落富美乡村建设实践》《漳浦县对外对台劳务合作工作回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南天一柱”杨世懋》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朝发
责任者
魏敬
相关人物
魏振坤
相关人物
魏跃顺
相关人物
魏两其
相关人物
魏建真
相关人物
魏友山
相关人物
魏可行
相关人物
魏廷章
相关人物
魏两合
相关人物
魏两水
相关人物
魏华庭
相关人物
魏开元
相关人物
魏振武
相关人物
魏国章
相关人物
魏锦辉
相关人物
魏恋
相关人物
魏良泰
相关人物
魏六好
相关人物
魏龙义
相关人物
魏木贵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