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追赶创新时代的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374
颗粒名称: 一群追赶创新时代的人
其他题名: 漳浦县各级劳模创新成果纪实
分类号: G322.0
页数: 10
页码: 264
摘要: 本文介绍了多位劳模在创新和科技方面的成就和贡献。这些劳模分别在公路、科技和水利领域进行了创新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果。他们通过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方法,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促进了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文章强调了创新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并呼吁广大职工群众向这些劳模学习,发扬劳模精神,追赶创新时代。
关键词: 科技政策 漳浦县 劳模创新

内容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县广大劳模初心不忘,奋力前行,大担探索,锐意创新,以极大的劳动热情投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火热实践中。他们用劳模的先进思想,崇高品质,创新精神引领广大职工群众发明创造,有力推进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他们是一群追赶创新时代的人。
  “公路”创新
  全国劳模黄全和、福建全和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他亲自挂帅,创立机修研发小组和创新工作室,开展小创新、小改造活动,开发了公路桥梁检测车、沥青道路减速带、道路轮廓桩等多项新技术,都获得国家专利。公路桥梁检测车是一种专门用于为公路桥梁“体检”的设备。黄全和组织研发小组,运用挖掘机原理,大胆采用液压关节式伸缩杆的办法研制桥梁检测车,经过多次的组装、成型、试验、失败、再改装,再试验,终于获得成功。这种公路桥梁检测车安全、方便、低成本,已被湖南盘龙专用汽车公司采用,投入生产,每台检测车对比国外进口可节省近400万元。沥青减速带是铺设在临近交叉路口强制让车辆减速的凸状障碍带,可替代以前橡胶减带带、石质减速带,并可弥补橡胶、石质减速带许多物理上的不足,已在省内外推广,可节省施工成本40%以上。道路轮廓桩是一种竖立于道路两边界线的三角杆式行车警示标志,可引导驾驶员在夜间通过灯照激亮轮廓桩间荧光膜闪亮警示安全行车,对保障道路安全畅通起到了重要作用。
  全国劳模黄东南,福建三顺交通工程公司副总经理。他凭多年的施工经验,大胆提出利用废石粉替代砂子作为细集料用于路基混合料的设想,经过反复配比试验和抗压试验,终于获得成功,得到公路质检部门的认定,在公路施工中广泛运用。仅黄东南负责的两个工段,就为国家节省工程费600多万元。黄东南因此金点子被评为全省十佳合理化倡导者。
  路面裂缝是公路的一大病害,也是交通安全畅通的大敌,一直困扰公路养护部门。过去大都采用刻槽灌缝施工法修补裂缝,既费时费工又费料。黄东南常常久久蹲在裂缝边上,细心观察裂缝形成原因,对比沥青成份,提出用改性沥青直接填补路面裂缝的办法。经施工结果检验,其连接性、使用寿命大大提高,且可比原施工方法节省费用80%。仅他负责的工段,每年就可节约经费上百万元。现在,这项技术已经推广到全省乃至全国使用。
  “科技”创新
  全国劳模洪彬艺,漳浦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致力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科学管水、配方施肥、高效低农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水稻全程机械化栽培。分别在乡村建设两个水稻工厂化育秧示范点,通过配置遮阳、控温、通风、微喷、水肥一体化系统,有效地解决传统人工水稻机插秧难题,突破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瓶颈”,为漳浦县填补水稻工厂化集中育插秧全程机械化的空白,实现向提升水稻生产科技含量、减少用工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粮农收入的转变。
  漳州市劳模杨丰盛,福建丰盛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持续发展。为了专业,丰盛公司注重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改造更新,不惜重金从日本、德国引进先进技术和检测设备。公司自主研发自动脱壳蛤肉生产线、真空蛤生产线和冻生海捕鱼片生产线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已申请四项国家专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公司还对贝类余料进行再加工、再利用,综合开发,变废为宝,成功研制出蛤汁浓缩液、浓缩鱼露等生态食品,受到国内外客户的青睐。同时又利用贝类汤汁,开发了药用牛癀酸新产品。
  科技是诚信的力量,是企业腾飞的翅膀。杨丰盛高度重视引进人才、引进智力。公司成立了研发中心,拥有研发场所600平方米,引进研发人才16名,每年科研经费都占公司销售总额的3%以上。还以公司为依托,设立福建省蛤类深加工技术研究中心、漳州市贝类加工技术创新中心。长期与国内多家知名高校和食品领域的科研机构开展技术交流合作,为公司产品研究与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近几年来,已先后申请专利16项,获得授权专利14项。其中蛤类高汤新工艺研究项目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5年又投资5000万元建设科技大楼,与大连水产学院合作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新一轮科技创新。
  漳州市劳模陈建中,漳州三本肥料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立足打造绿色环保企业,致力创新,投资1000多万元,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旗下的湖南隆平高科合作创办隆平粮社,开发高效液体效速肥产品,开展杂交水稻高产科学实验。目前已获得成效,使用这种肥料,水稻桔杆更粗壮,抗倒伏,灌浆饱满,亩产达到2000斤以上,正向2500斤攻关。
  陈建中致力于两岸农业科学技术交流合作,经常穿针引线,聘请农业先进的国外和台湾地区大学和科研单位的教授、专家,到漳州开展农业技术交流和科研活动。特别是把台湾“兴农”品牌引入漳州,对漳州提高农业技术起到积极的作用。
  “水利”创新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许连江,在担任梁山水库管理处主任期间带领技术人员深入实地反复勘察、试验,先后采用了水泥砂浆抹面、塑料薄膜混凝土、铁丝网混凝土等多种防渗措施和办法,但其效果仍然不理想,最长半年时间又会出现渗漏。失败是成功之母。许连江从中总结经验又根据高干渠坡度陡、弯度大、流速快等特点,提出利用沥青防水的特性,在渠道内壁混凝土基层抹上一层沥青改性材料PVC油膏的防渗办法,当冬季渠道检修时,他在高三段渠道选取150m长渠道进行“混凝土+PVC油膏”防渗试验,取得了很好效果:经过一年运行观察,新浇筑的5厘米厚混凝土防渗基层和PVC油膏防水层完好无损,不见渠道一滴渗漏流水,一改过去防渗堵漏维修最长维持半年的境遇。
  梁山水库高于渠采用“混凝土+pvc油膏”防渗加固后,根据漳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采用动水测定法进行渠系水利用系数测定,梁山水库高千渠渠系水的利用率从原来的70%提高到96%,基本实现滴水入库(水库)入机(水轮机)的防渗目标,而且经过多年来的运行观测,“混凝土+PVC油膏”防渗工程发挥巨大作用,至今渠道运行正常,防渗堵漏效果仍然很好,从而大大节约了渠道防渗维修费,每年平均可减少渗漏损失水量490万m3,增加电站发电150多万kwh,改善灌溉面积0.46万亩,增加经济收入50多万元。该创新成果已在全省水利系统得到充分肯定和推广应用。
  “文艺”创新
  漳州市劳模梁加辉、福建四通物流集团董事长,致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在其公司建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培训中心,开设智慧人生教育讲堂,被誉为“漳浦样板”。
  梁加辉在四通物流集团公司一幢新建的五层楼厂房,腾出一大半的建筑面积,建立中华文化传统文化教育培训中心,作为漳浦县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和主阵地,免费培训中小学教师、文化科技医务界人员、县乡公职人员、物流同行从业人员、大学生以及社会上有此需求的人员。在县委宣传部的具体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参与下,“智慧人生教育讲堂”自2013年10月首期开办以来,已成功举办70期,培训学员8000多人次,包括漳州市各县区、市直学校的120名德育骨干教师也前来培训。“智慧人生教育讲堂”还被授于漳州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基地。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基地还于2015年6月开始,举办幸福人生教育讲堂,对象侧重于企业家、学生家长、社会上各类人员。一年多来已办13期,学员2000人次。无论是智慧人生教育讲堂还是幸福人生教育讲堂的举办,都能结合实际,有的放矢,传承传统文化,守护精神家园,引导民众崇德尚善,为新一轮的改革发展提供绵延的精神力量。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高少萍,中国剪纸十把金剪刀之一。他在继承民间传统艺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推陈出新。一是改革传统的小型张为各种规格的大中小型张。高少萍借鉴摄影作品的装璜方法,小件剪纸用塑封,便于携带;大中件剪纸借鉴国画、油画的装璜方法,加上框架,使其可以在厅堂、办公室、宾馆张挂。二是在材质上创新。以前用的均是单色纸张,较为单调,改为套色纸张甚至丝绸材质,作品更加鲜活丰富多彩,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更加实用。三是剪法上创新,以前仅用剪刀运作,如今吸收泉州一带刻纸方法,使用刻刀刻纸,刀剪双结合,使大型张的剪纸作品笔直美观,容易操作。四是使用电脑设计,修改方便,存放长久,再加上卡通因素的注入,特别受青少年儿童的青睐。五是在题材上既继承传统的花鸟虫鱼、人物禽兽、博古图案,又不断结合形势发展,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精神风貌。如厦门大学校庆85周年期间,厦大漳浦校友会曾向高少萍订制巨幅剪纸作品:《向科学进军》该作品有邓小平光辉形象,送给母校后,受到好评,并予展出。我们在漳浦的行政企事业单位办公室,在各大宾馆,都可以看到此类大型剪纸作品,而且很多都出自高少萍之手。
  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欧阳艳君、漳浦县剪纸协会副会长、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她独创的“长排剪”技法获漳州市第二届职工“五小”创新项目优秀奖。收入《福建漳浦剪纸集》内的《虎虎生威》、《凌波仙子》、《牵年引蝶》、《喜上眉梢》、《四季画屏》、《孔雀牡丹》、《秋水芙蓉》等作品均熟练地使用排剪,是欧阳艳君的代表作。每幅作品均栩栩如生,几欲夺真。她还首创漳浦剪纸卷轴装裱,获漳州市第二届职工“五小”创新项目三等奖。在材质上,她使用不裉色的纸张,使作品能存放长久。在理论上,她结合自己的实践,撰写《剪纸艺术的商品之路》,入选第三届“神州风韵”全国剪纸大赛论文集。
  “管理”创新
  省劳模林永森,漳州天福茶庄蜜饯厂配送部主任,他以岗位为平台,创新工作方式,为企业节能减碳,降低成本。一是改革包装袋,把白卡、铜板纸的纸盒包改为白板纸盒子包装,一年为企业节省18万元;二是由于产品运输采用计重量与计体积两种不同计价形式而产生不同费用,以前产品混装,不分产品特性,造成费用较高,2014年,他带领职工分门别类,分别整合计重量与计体积产品,分别选择运输,一年减少运费60多万元;三是产品采用电动叉车代替人力搬运,一年为企业节约1万多元。
  劳模的本质就是创新。在我县劳模队伍中,创新的事例枚不胜举,以上只是“一群”中的一部分。他们的“工匠”精神成为当今时代的气质,他们创造的绝技和方法成为一个个行业学习看齐的标杆,他们的力量和作用成为一个个集体团结向上的旗帜。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本书设有经济建设、水利建设、文化建设、百善孝为先、浦台关系、外资企业、委员风采等栏目,收录《港湾变坦途——沿海大通道佛昙湾、旧镇湾跨海特大桥建设纪实》本书设有经济建设、水利建设、文化建设、百善孝为先、浦台关系、外资企业、委员风采等栏目,收录《港湾变坦途——沿海大通道佛昙湾、旧镇湾跨海特大桥建设纪实》《大道通衢——漳浦迎宾大道改造工程建设纪实》等文章。《大道通衢——漳浦迎宾大道改造工程建设纪实》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郑梧桐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