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漳浦鲍鱼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119
颗粒名称:
漳浦鲍鱼产业
分类号:
F326.4
页数:
4
页码:
9-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漳浦县的鲍鱼养殖业经历了政府重视、典型示范、科研结合、推广“五新”等措施,得到了长足发展,产量和品质都走在全国前列。未来前景广阔,通过加强产业链建设,鲍鱼养殖业将进一步发展壮大。
关键词:
漳浦县
鲍鱼产业
内容
鲍鱼又称鲍、鳆鱼,为世界海产珍品。自古以来,我国把鲍列为“八珍”之首,它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糖原,不仅是酒席之美味佳肴,而且有调经、利肠、滋阴壮肾之功效,其壳也是一种名贵药材。随着国内外对鲍鱼的人工育苗和养成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县的鲍鱼养殖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产量也走在全国的前列。
政府重视,典型示范
漳浦海岸线长达267公里,海域面积3400平方公里,曲折的海岸线形成三大港湾,为海水养殖提供广阔的自然条件。鲍鱼养殖始于1992年,以推广九孔鲍养殖为主。1993年末实行工厂化养殖,率先在古雷与佛昙镇示范。两个镇海区自然条件适宜鲍鱼生长,加上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量大,鲍鱼养殖很快推开。1995年,漳浦县海珍品实验场(1979年4月成立,址在古雷镇下垵村)进行九孔鲍、盘鲍育苗,带动了全县鲍鱼育苗与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此后,政府提出建成“古雷鲍鱼城”和“佛昙鲍鱼园区”的目标。1996年,漳浦县制订“古雷鲍鱼城”和“佛昙鲍鱼园区”规划。1997年,县政府成立鲍鱼养殖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颁发《关于实施鲍鱼养殖基地发展规划的意见》,规划前亭、佛昙、赤湖、六鳌、深土、古雷等4个陆上工厂化鲍鱼养殖开发区(共2600亩)和古雷海上筏式鲍鱼养殖基地(址在古雷湾下垵海域500亩)。是年,共建21家鲍鱼养殖场,投资8060万元,工厂化养殖面积60700平方米,年产鲍苗1亿粒,成品鲍120吨。当年10月6日,福建省副省长童万亨、省水产厅领导杨有志和漳浦县党政领导人到古雷和佛昙为“鲍鱼城”和“鲍鱼园区”挂牌。
经过政府规划、政策优惠、科技攻关、资源增殖等“四管其鸣”措施的实施,推动养鲍业大发展。2004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漳浦县古雷鲍鱼城工厂化鲍鱼养殖为全国第五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之一。政府认真查阅和分析国内外的情况,针对养殖现状,在无污染的海域内筛选有代表性、有养殖经验、标准化意识较强的示范点,以点带片,以片带面,带动了全县的鲍鱼养殖业的推广和发展。通过8年的建设,古雷鲍鱼城、佛昙鲍鱼园区皆形成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格局。提高了鲍鱼产品质量与产量,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渔民收入,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对发展农村经济起到积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鲍鱼业成为漳浦县渔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目前,己建立了多个县级良种基地,其中建立较早、为带动我县鲍鱼养殖业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有漳浦县海珍品实验场、漳州大鱼夫水产开发有限公司(1997年元月建立,址在佛昙镇轧内村)、三丰水产种苗(漳州)开发有限公司(1997年成立,址在旧镇镇狮头村)。
科研结合,推广“五新”
工厂化鲍鱼养殖不同于一般水产养殖,技术含量要求较高,诸如亲贝的选择、水质管理、放苗密度、饵料质量的投饵要求、病害防治等都是容易影响鲍鱼养殖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1996年,漳浦曾出现严重的鲍鱼苗“脱板病”等疫病,损失较大。经邀集多方专家研究,采取措施防治,得到有效控制。市、县科技部门通过认真总结经验,并与高校相关教授一起开展九孔鲍、皱纹盘鲍、杂色鲍(本地)等多品种杂交试验,培育出个体大、出肉率高、生长快、适应性与抗病力强的杂交新品种,进一步充实与优化养鲍种类结构;开展养殖技术和养殖设施整改,对附苗器进行改造创新,提高附着率,降低成本;同时,大力推广使用贝螺养殖器,提高鲍鱼苗培育水平。这些工作的开展使漳浦鲍鱼养殖走上了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新路,从而促使养鲍业的继续发展。
近年来,针对鲍鱼产业存在的种质退化、病害严重等问题,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题培训或讲座,邀请有关专家教授来现场讲学,讲授鲍鱼人工养殖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鲍鱼工厂化育苗技术、鲍鱼工厂化养殖技术及鲍鱼亲本选育与培育技术。由此同时,推广刺参与鲍鱼混养技术,提高单位水体经济效益;推广供水新技术,抽取具有夏凉冬暖、比重适中等优点的地下水做为供水,既有利于鲍鱼繁养,又节约投资成本,该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示范区各投建的养殖场和养殖公司。通过各类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新品种、新技术、新饲料、新渔药、新机具“五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造就了一支懂技术、遵标准、善经营的人才队伍,为我县鲍鱼产业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鲍鱼养殖业日趋成熟。2011年,全县陆上鲍鱼养殖面积达548,435万平方米,产量1,296,200公斤,海上养殖鲍鱼养殖面积达491,565平方米,产量2,666,800公斤,鲍鱼养殖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未来前景广阔
二十多年来,漳浦的养鲍业经历了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的艰苦奋斗历程,如今从苗种培育供应,饲料供应,养成商品鲍,养成产品加工,到产品销售等环节,逐步建成了密切配合的产业链。特别是近年来政府加大鲍鱼的宣传力度,使鲍鱼的销售逐步走向全国,热销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大中城市。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的漳浦,已逐步成为对台经济社会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基地,合作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这不仅为漳浦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资金,又带来了新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拓展了国际市场,必将为我县鲍鱼业可持续发展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一辑》
本书漳浦文史资料 第三十一辑的情况。其中包括特色产业、历史回顾、委员风采、巾帼英姿、人物春秋、群团组织、史海钩沉、庙宇宫观、佳作欣赏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木枞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鲍鱼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