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打造现代交通推动经济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 第二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923
颗粒名称:
打造现代交通推动经济建设
其他题名:
漳浦县交通建设30年
分类号:
F512.757
页数:
11
页码:
52-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漳浦县交通建设30年的情况。其中包括启动“先行工程”、修建高速公路、农村水泥公路建设、港口码头建设、公路桥梁和隧道建设、飞速发展的运输业和车辆维修业、培养和造就交通建设和交通管理队伍等。
关键词:
漳浦县
30年
交通建设
内容
在历史的长河中,漳浦的水陆交通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旧中国贫穷落后,漳浦交通一直停滞不前。新中国成立以后,漳浦交通进入恢复发展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从封闭走向开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漳浦农业生机勃勃,乡镇企业异常突起,三资企业、集体个私企业千帆竞发,经济形势咄咄逼人。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要想富,先修路”,“要大富,修大路”,逐渐成为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共识,政府加大对交通建设的投入,全县人民齐动员踊跃参与,漳浦县交通建设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先行工程”的启动,高速公路的修建,乡村水泥公路及港口码头的建设,漳浦交通道路和交通运输布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至2007年底止,漳浦境内有国道2条,省道1条,县道12条,乡道33条,村道176条,计224条,总里程1097.66公里,公路密度每平方公里0.55公里,全县村村通公路,并实现水泥路面化,公路等级水平大大提高,形成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为框架,以县级干线公路为支撑,以乡村公路以及港口码头为基础的现代交通新格局。
古人云:“山川之行,千古不易”。但是,现代化的交通布局和先进的交通工具,改变了漳浦的穷山恶水和艰难险阻,解除了长期以来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瓶颈,有力地推动我县政治、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启动“先行工程”
改革开放初期,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县就开始发展交通事业,增加交通设施和完善交通布局。首先对国道、省道、县道的改造,开通和发展乡村道路。1980年,国道324线在漳浦境内路段全部铺成柏油路面,1989年,盘陀岭隧道开始施工;1984年,省道牛旧线佛昙段铺设柏油路面,1986年又在松仔岭降坡改线370米;1982-1986年,先后开通11条乡村公路。其次是路桥建设,1985-1988年,先后建成100米以上大桥3座(马口桥、后港桥、溪南桥),50米以上中桥3座(马苑桥、六角桥、丰桥)。至1989年,全县公路137条,其中国道1条,省道3条,县道8条,专用公路4条,乡村公路121条,总里程747公里,其中二级公路53公里,三级公路94公里,四级公路301公里,等外公路299公里,除8个偏僻村庄通拖拉机外,其他乡村都可通行汽车,全县基本形成公路网。但是,当时只有国道324线是柏油路,省道、县道是普通碎石土路,乡村公路大都是土路,交通道路和交通设施档次偏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运输车辆的增加,普遍存在着道路不平、雨天泥泞满目、晴天尘土飞扬和阻车、塞车“瓶颈现象”,我县交通再次面临严峻考验。
1990年,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设》,把优先发展交通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为今后十年和“八·五”时期经济建设的重点之一。1992年10月,省委、省政府做出《关于实施“先行工程”加快公路干线建设的决议》,给漳浦交通事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历史机遇。1994年1月,漳浦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做出《关于实施“先行工程”加快公路干线建设的决定》,全县上下,闻风而动,从县委、县政府到各乡镇党委、政府,都反公路建设列入议事日程,广泛发动群众,抓住机遇,转变观念,把政府行为转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出现了踊跃投工投劳、捐资筹款的动人景象。
我县的“先行工程”始于对国道324线漳浦段按部颂二级公路标准、水泥砼路面进行拓宽改造。1989年-1991年,对盘陀岭路段和漳浦城关路段的改建。盘陀岭路段改建工程主要内容是舍弃盘陀岭上岭和下岭路段,开通单孔遂道及建造连接线,隧道长820米,连接线长4.5公里,总投资2500万元,新旧路程缩短1.965公里,该工程竣工后,结束了千百年来“盘陀岭上几盘陀”,人们望岭兴叹的局面;城关路段改线改建是国道324线避开县城市区,从绥安工业开发区经过,全长6公里,新建一座鹿溪大桥,长210.4米,宽9米,双向二车道,工程总投资1100万元,改建后的新线比旧路缩短了770米。1994年-1995年,国道324线进行全面拓宽改建,工程分南、北两段,全长48.62公里,路基宽23米,砼路面宽15米,同时鹿溪大桥扩建为四车道23米宽,工程总投资1.12亿元。1996年12月,为满足交通量日益增长的需要,盘陀岭第二孔公路隧道工程开工,隧道全长950米,连接线3.5公里,工程投资5578.85万元。至此,国道324线漳浦路段经过8年的拓宽改建工程全线告捷。
省道漳东线漳浦路段的拓宽改建。该路段全程85公里,路基宽均6米,1994年全线铺设柏油路面,1997年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12米,砼路面宽9米,大、中桥20座,工程造价1.767亿元。由于该路段线长,途经九个乡镇,工程投资大,县政府决定由沿途乡镇负责辖区内路基拓宽工程,从1999年起,各乡镇陆续动工。至2007年底,累计完成路基扩宽59公里,铺砼路面51公里,改建浯江大桥1座,长145.46米,小桥4座82.5米,累计完成投资1.1754亿元。
霞美公路飞机跑道的建设。飞机跑道建在漳云线霞美路段,1999年11月动工,2001年5月竣工,该工程全长3.92公里,其中飞机跑道长3.92公里,道基宽26米,水泥砼路面宽20米,跑道两侧清除超高障碍物90米,两端连接线长1.42公里,路基宽23米,水泥砼路面宽9米。
县、乡、村道路改造工程。从1991-1993年,三年间全县新建和改造的县乡村道路28条,总里程112.6公里,修建了中桥4座,长202米,共投资796.8万元。1994年底,全县对省道漳云线漳浦路段、牛旧线漳浦路段沥青路面改造63.52公里;杜古线、坑虎线、三佛线、火佛线、官西线、溪寨线、割南线、前整线等8条县道铺设沥青路面101.599公里;石查线、东马线、象车线等公道铺设沥青路面14.80公里,三年共计铺设沥青路面180.01公里,总投资4280万元。这是建设国以来第一次全县性提高公路路面等级化的大建设。
牛旧线绥安路段拓宽改建。1998年4月,漳浦县委、县政府成立牛旧线拓宽改建指挥部,决定对牛旧线最繁忙的绥旧路段先行拓宽改建,由于绥旧路段跨越绥安、旧镇二个镇,两镇政府也分别成立公路建设指挥部,负责各自辖区内的果树作物、建筑物及土地征迁。1998年6月,该工程破土动工。路基拓宽改建由绥安镇政府负责从海关路口至鹿溪糖厂路口路段,长9.285公里,旧镇镇政府负责鹿溪糖厂路口至旧镇楼仔村路段,长4.62公里。至1999年路面工程全部完工。原牛旧线从人口稠密、车辆拥挤的绥安镇城区穿过。改建后新线从绥安开发区经过,以海关路口为起点,过朝阳路口至黄仓口与旧线重合;从黄仓口至旧镇楼仔村路段进行截弯取直和降坡。改建后的绥旧路段长13.905公里,路基宽40米,水泥砼路面宽30米。绥旧路段拓宽改造大大地改变了漳浦县城的交通形势。
杜古(杜浔至古雷)公路的改建。原杜古公路是建国初期修建的支前战备公路,全长27.8公里,不少路段是沿埭岸而建,路窄弯多,有一个被称为“十八弯”路段,行车更不安全,严重地阻碍国防建设和古雷港区的开发以及古雷镇经济的发展。为此,漳浦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把杜古公路的改建提上议事日程,并于2001年成立杜古线国防战备项目建设工程指挥部,杜浔、古雷两个镇政府也相应成立镇公路建设指挥部,开始路基工程建设。杜古新线以漳诏高速公路杜浔互通入口和漳东线交汇处为起点,沿古雷半岛东海岸南下,至岱仔村庙前,与原杜古线交汇为起点,里程为24.35公里,路基宽23米,先铺设二车道砼路面9米,工程总投资概算为5809万元。该工程于2003年10月完工,实际建设到龙口村,里程为20.8公里。新建的杜古公路,避开人口密集的村镇,改变了以往占路为市的现象,其路线平直,宽敞美观,行车顺畅,不仅是一条交通战备公路,而且是古雷港区的一条疏港公路。
二、修建高速公路
漳诏高速公路漳浦路段的修建,是漳浦交通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漳诏高速公路是国家沿海主干线在闽境南部最后一段,全长140.55公里。漳诏高速公路漳浦路段从赤岭油坑入境,途经湖西、赤土、旧镇、霞美、杜浔、沙西9个乡镇48个行政村,主线全长66.6公里,湖西至佛昙连接线7.54公里,捆绑工程石榴至绥安10.5公里,工程总造价25亿元。1998年3月19日“漳浦县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成立,1999年11月8日,漳诏高速公路漳浦段率先动工,全线于2002年12月28日竣工并通车运营。由于漳浦路段穿越峻岭和沿海发达地区,工程既艰险而又复杂,各承建单位不畏艰险,克服一个个困难,攻克一个个技术难点,共完成土石方量795722万立方米,路基排水及防护工程48.34万立方米,涵洞213道,中小桥1521米/32座,大桥1423米/8座,旧镇特大桥1466/1座,鼓志山隧道2545米/2604米双孔,互通立交桥三处(既赵家堡、旧镇、杜浔),分离式立交34处,上、下行通道80处。
在建设高速公路的过程中,漳浦县委、县政府,沿途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以及县高速办、征迁办工作人员通力协作,顾全大局,做出无私的奉献。全线共征用土地7337.939亩,拆迁房屋5.83万平方米,坟墓1.6万座,果树25.3320万株。征迁电力杆1754根,35KV高压电力线1019米,10KV高压线60790米,0.4KV线长5706米,部队电信光缆33760米。迁改供水管道13290米,村民供电、电话线5750米。在建设施工中,部份水电站、水库、渠道、石陂等水利设施受影响,部份农田作物、果树,水毁受涝,学校、民房因施工爆破受震损坏,部份交通道路被占用等。漳诏高速公路公司通过漳浦县高速办,给予一定的补偿,三年共支付各种补偿费1417.6万元(不包括征地赔偿费)。同时还投资695万元,在漳浦县境内建设了刘坂至过田公路、沙西海月岩旅游公路、田墩至祖妈林水库的防汛公路、旧镇城外漳东线至旧镇500吨级码头的疏港公路以及湖西大示桥一座。
漳诏高速公路的修建,缩短了我县与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的距离,对加快漳浦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步伐,促进古雷深水港区的开发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三、农村水泥公路建设
2003年,省政府根据交通部关于“至2010年,乡到行政村公路消灭无路面状态,通公路的行政村班车通过率达到95%以上”的建设目标,提出用五年时间,实现全省农村村村通水泥公路,并开始实施“年万里农村公路网工程”建设。根据省政府的指示精神,当年3月,漳浦县人大召开十三届第六次会议,做出《加快我县县乡等级水泥路建设的决议》,提出用4年时间建成县乡等级水泥路500公里,绝大部分行政村实现通水泥路的目标。县成立“漳浦县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各乡镇成立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农村公路建设领导机构,采取舆论鼓动、政府推动、全民发动、能人带动、县乡村部门联动的措施和办法,再一次掀起农村公路建设热潮。全县人民再一次总动员,从8-9岁小学生,到80多岁老人,纷纷捐款筹资,出谋献策,县委、县政府各科局直接挂钩各个行政村,从资金和人力物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省、市及地方财政也拨款给予支持。交通部门配合当地干部群众,从工程规划、测量、设计、施工、质量监督、工程验收等环节,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全过程的操作和管理。县委、县政府通过开展“农村公路建设年”、“项目建设年”活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步伐。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至2007年11月,全县共建成农村水泥路893.3公里,总投入资金4.5346亿元,全县293个行政村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目前村道水泥路正逐步向各自然村沿伸。
农村水泥路建设,是建国以来我县农村公路建设规模最大、发动群众最广泛、投入资金最多、工程质量最好的一次建设工程。一条条宽敞整洁的农村水泥路,与县道、省道、国道紧紧地联结在一起,形成我县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路变,村变,人的精神面貌大改变,广大农村展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四、公路桥梁和隧道建设
路桥和隧道是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运用,我县的路桥和隧道建设无论从工程的规模,还是工程技术水平,都有了重大的突破。改革开放初期,修建100米以上大桥3座,50米以上中桥3座,除马口大桥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其余的都是石拱桥结构,容易冲毁倒塌。1990年以来修建的桥梁全部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既美观又坚固,共新建千米特大桥1座,新建重建百米以上大桥10座,中桥40座,分离式立交中桥37座,小桥70座。其中,在新建的漳诏高速公路上集中了大部份桥梁,有旧镇特大桥1座,全长1466米,宽23米;大桥8座,油坑大桥,长367米,梧岭大桥,长139米,小示大桥,长132米,赵家互通立交桥,总长305米,湖西大桥,长105米,湖西改线大桥,长105米,溪东大桥与西林大桥,两桥共长528米;分离式立交中桥35座,中桥20座,小桥26座。在国道324线新建鹿溪大桥1座,长210.4米,宽23米,在省道漳东线重建浯江大桥1座,长145米,宽13米。座座桥梁,千姿百态,或小巧玲珑,或势如长虹,断崖天堑,化为通途。
隧道建设,开创了我县交通建设的先河。1990年以后,先后建成盘陀岭隧道和鼓志山隧道。盘陀岭隧道位于国道324线漳浦县与云霄县交界的盘陀岭路段,双孔道,全长分别为822.3米、950米。鼓志山隧道位于漳浦县湖西与赤岭交界的鼓志(古致)山下,是漳诏高速公路上最长的公路隧道,双孔道,全长分别是2545米、2600米。两条隧道宛如地下长龙,穿越高山峻岭,解除了长期以来人民群众望岭兴叹的困扰。
五、港口码头建设
开发利用漳浦绵长的海岸线和港港、港口优势,这是漳浦的未来和希望。改革开放以后,县人民政府致力于港口和旧码头的开发建设。1983年元月,下寨500吨级二泊位码头建成投入使用。1985年1月,旧镇200吨级对台贸易码头建成,1992年12月又建成500吨级码头泊位1座。1986年和1995年,先后二次疏浚旧镇港,使千年古港重获新生。2000年12月,古雷汕尾5000吨级综合建材码头建设竣工;2004年10月,六鳌3000吨级硅沙码头(包括虎头山陆岛码头)建设竣工;2007年,一德石化专用码头和古雷5000吨级滚装码头建设竣工。另外,建成6个陆岛码头(岱嵩50吨级、整美50吨级、白石100吨级、江口200吨级、林进屿100吨级、虎头山200吨级),续建5个陆岛码头(杏仔300吨级、沙洲200吨级、红屿100吨级、菜屿及横屿各200吨级)。至2007年,漳浦县已建成生产性码头岸线526米,生产性泊位总数10个,其中5000吨级泊位1个,3000吨级泊位1个,200-500吨级泊位8个,年综合货物通过能力78万吨货,6.3万人次客。码头的建成使用,大大促进海上交通和海岛经济的开发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我县古雷港即将成为一座临海工业城市,“福建漳州古雷港”,即将由蓝图变成现实。二十多年来,港名从古雷下垵港、漳浦古雷港、漳州古雷港,到福建漳州古雷港,这一个个名字的变换和提升,揭示着古雷港的苏醒、启动和崛起。根据交通部第三航务勘察设计院2003年完成的测量成果,古雷港区先期规划的岸线长6.87公里,规划布局万吨以上泊位22个,其中25万吨级2个,20万吨级4个,10万吨级2个,5万吨级6个,2万吨级4个,1万吨级4个。天然良港蕴藏无限商机,海内外客商纷纷前来考察洽谈,从2003年至2006年底,已有9个大型项目签约,总投资210亿元。
六、飞速发展的运输业和车辆维修业
繁荣的市场经济,现代的交通设施和先进的运输工具,给我县的运输行业带来新的飞跃,运输队伍由国营、集体单位扩展到全社会办运输企业,水路运输亦被日趋发达的陆路运输所代替。
陆路运输。1990年,全县货运汽车478辆、总吨位1680吨;客运汽车81辆、总座位1680座:轮式拖拉机183辆、手扶拖拉机2795辆、农用车269辆。全年客运量154.95万人次,周转量6638.5万人公里;货运量280.74万吨,周转量8668.07万吨公里。至2006年,全县营运货车1442辆,总吨位4116吨,客车213辆,总座位3701座位,手扶拖拉机1310辆,农用车200辆。全年货运量517万吨,周转量37800万吨公里;客运量392万人次,周转量21560万人次。客、货运输量分别比1990年增长2培以上。
水路运输,1990年运输船只21艘,载量3319吨,货运量5万吨,周转量1996.1万吨公里。1999年运输船7载重1990吨,货运量6.8万吨,周转量2627.5万吨公里。至2006年,我县水路运输已被陆路运输和外轮运输所替代。
随着社会车辆迅速增加,车辆维修和车辆检测行业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发展壮大。1990年,全县有经营资质的维修企业:二类企业22家,三类企业43家,专项维修企业92家。当时认证要求较低,规模较小。通过清理整顿,提高维修经营资质准入关,至2006年,全县有一类企业1家,二类企业28家,三类企业24家,检测企业1家,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得到了提升。
七、培养和造就交通建设和交通管理队伍
在交通事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县打造出一支有文化、有业务素质的能征善战的交通建设和交通管理队伍,他们是漳浦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他们用辛劳和汗水铸就了漳浦现代交通的辉煌。
从一支支农村修路队到一支支公路建设工程队,从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到一个筑路工人,乃至于工程负责人,从一把把锄头、一辆辆手推车,到一台台铲车、挖土机,一辆辆载重汽车,揭示着公路建设队伍的成长过程。全国劳动模范、漳浦县政协常委黄全和和他的工程队,就是我县公路建设队伍的杰出典范。他和他的工程队甘于吃苦,注重科技,讲究工程质量,在漳浦大地上,开通一条条公路,浇注一条条水泥路,为漳浦的交通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漳浦的交通运输管理队伍从1978年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93人,在这支队伍中有大专以上学历14人,中专、高中学历62人,会计师1人,工程师3人,助理会计师1人,助理工程师3人,助理经济师1人,助理轮船师2人,县设立交通运输管理所,下辖10个运输管理站。他们不仅奋战在交通建设的第一线,而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起了交通综合大楼和一座座运管站、办公楼。交通综合大楼于1999年12月竣工,占地面积6.684亩,建筑面积8878m2,高12层,总投资1600万元。全县10个运管站有6个建成了办公楼,总占地面积7319m2,总建筑面积3334m2,且配备了交通工具和办公设备,工作环境和办公条件大大改善。
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漳浦交通却创造了令人惊叹的辉煌。这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也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如今,穿越漳浦境内的厦深铁路又开工建设了,漳浦的现代交通将更上一层楼。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 第二十七辑》
本书漳浦文史资料 第二十七辑的情况。其中包括文章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历史回顾、蒲台关系、人物春秋、文化艺术、文物古迹、史海钩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许剑英
责任者
黄全和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