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平村种植荔枝成果辉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852
颗粒名称: 山平村种植荔枝成果辉煌
分类号: S667.1
页数: 3
页码: 117-119
摘要: 本文介绍了山平村开始种植荔枝,带动赤岭乡荔枝生产,成为全县闻名的荔枝之乡。群众对种植荔枝信心倍增,大量开山种植,成就惊人数字对比。
关键词: 山平村 赤岭乡 荔枝种植

内容

赤岭乡已成为著名的荔枝之乡,荔枝的种植是从山平村开始。山平村原来山上只长稀疏灌木和杂草,没有种植果树,更没有荔枝。如今,山坪村满山遍野都生长着枝叶繁茂的荔枝树,该村大面积种植荔枝成功,带动全乡的荔枝生产,赤岭乡成为全县闻名盛产荔枝的乡镇,山坪村更是漫山遍野一片荔林。
  山平乡种植荔枝始于1958年,当时,全县都到浯江(乌石)学习种植荔枝的方法和运回荔枝苗种植,山平村也不例外。但由于管理不善,荔枝树多被牲畜践踏殆尽,群众没有信心再种荔枝。
  1974年,赤岭公社党委书记杨燕诗到山平大队考察,认为旗杆山、贡石鼓山、考池埔山的土地属红土沙质壤,可开垦种植荔枝,经了解,此处有旧地名叫“荔枝头”,足见前人曾在此种过荔枝,更增加大家种植荔枝的信心。
  开始开山时,由大队组织各生产队以股份的形式合作进行,山平、丘美、圩仔、雨霁、顶厝、王厝、下厝、尾厝、内一等生产队各3股份,内二生产队2股份,山尾顶生产队1股份,共30股份。各生产队都派出社员进行开山。开始时,如何平整、做丘等工作没有经验,随即组织一批人到长桥公社参观蔗山,到城关公社顶下草大队参观平整土地,依样而行,开山平整土地工作就逐渐有经验,而且越做越好。
  1974年3月中旬,大队从各生产队抽调20名青年妇女,由大队妇女主任蓝沿带队,大队一位支委当指导,组成荔枝专业队,与大规模开山相结合。开垦场地称为“山平荔枝场”,俗称“妇女场”。专业队上场后,即进行锄草积肥和开始小部分的种果挖穴工作。大部分果树挖穴仍是采用大兵团作战形式,每年四、八两月进行突击,至1975年下半年,荔枝场开果树堀穴和回填基肥工作全部结束,经验收,共有12400个堀。1974年,由专业队种植1000余株荔枝,1975年,大面积种植,至1976年,全部种植荔枝12400株,成活率达98%。这么高的成活率是荔枝场的专业队辛勤劳动和认真管理的结果,她们从山下几百米远的水塘中挑水上山灌浇,精心护理,不让牛羊入果场践踏,因而,荔枝长势良好。
  1976年,漳浦县委在山平荔枝场召开各公社党委会议,县委书记黄步翔高度赞扬山平荔枝创业精神和成绩。会后,县委赠送一架大型拖拉机给荔枝场,用以经常到海边运海泥为肥料,使荔枝更加茁壮成长。
  1977年,最先种植的1000多株荔枝已首次结果,成熟采果时,按每户人口多少分给1~3斤,不论果实酸甜,大家都争着品尝,因为这是自己心血汗水结出的硕果。
  从此,山平群众对种植荔枝信心倍增,在荔枝场专业队的带动下,大量开山种植。至1997年,山平村在东至石椅山界,西至石坑林场山界,南至下岭溪,北至九岭山脚,方圆约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部开垦种植荔枝,面积约12000亩,按每亩12株计算,共种植荔枝144000株,全村人口1700多人,平均每人约有80株。山平村的荔枝从无到有,从零到十四万四千株,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对比。如今,山平人民正以矫健的步伐奔向小康,同时,群众更加思念领导大家创业的党委书记杨燕诗,称赞他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关心群众生活,他布置任务认真,实施计划坚决,不容丝毫马虎,但对人民群众体贴入微,社员家中有病祸,他登门慰间,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问题,因此,群众送给他既通俗又亲切的“铁嘴豆腐心”美称。
  在山平村的带动下,赤岭乡各行政村普遍开山种植荔枝,沿公路两侧,从山平村荔林场到赤岭村五丛松岭,从大行村到油坑山地,纵贯东西9公里,横跨南北6公里,范围约54平方公里的土地,大都开垦种植荔枝,一小部分种龙眼,称为“小九湖”,欲与龙海县荔枝之乡的九湖相媲美。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本文集收录了关于漳浦县城市变迁、海堤建设、教育、经济、政治、乡镇历史、人物、民俗和史海钩沉等各个方面的文章,反映了漳浦县的历史和文化。

阅读

相关人物

蓝沂水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