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哑吧能说话,眼盲会复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799
颗粒名称:
哑吧能说话,眼盲会复明
其他题名:
漳浦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
分类号:
C916
页数:
4
页码:
90-9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漳浦县有3.42万名残疾人,占总人口的4.5%。县政府十分关心残疾人的康复、就业、教育等问题,自九十年代起实施了多项政策和措施,包括成立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劳动服务所、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等机构,以促进残疾人的康复、就业和活动。
关键词:
漳浦县
残疾人事业
内容
漳浦县有各类残疾人3.42万人,占总人口的4.5%。县人民政府十分关心残疾人,尤其自九十年代初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八五”计划纲要》起,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等工作更上新台阶,使残疾人在政治上能平等参与,在经济上给予优惠和扶持,在组织上建立为他们工作、服务的专门机构:1990年成立县残疾人联合会(简称残联);1993年成立县残疾人劳动服务所;1994年县政府成立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简称残工委),由一位副县长分管,县残联主办,负责协调各部门共同做好残疾人的康复,特殊教育、劳动就业、扶贫、救济、活动等工作
康复医疗
县人民政府为推行残疾人康复医疗工作,于1989年组织成立残疾人康复领导小组,由一位副县长分管,每年召开1~2次协调会,研究制定实施方案,解决具体间题。1991~1995年,县财政拨专款9.3万元为残疾人康复经费,主要用于白内障复明及小儿麻庳症矫治手术、聋儿语训等经费及困难补助。
县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职能,通力合作,积极为残疾人康复服务。县卫生局为保质保量完成白内障复明和小儿麻庳症矫治手术任务,从县医院、县中医院选派专科医师4人到省、市培训,并拨专款2万元增置专用器材。二家医院都成立残疾人康复医疗技术领导小组。由卫生局一位副局长率领二家医院医师6人,配合县残联干部,分赴20个乡镇为康复对象体检,建立档案,作为治疗的根据。
对康复对象从经济上给予优惠和补助救济,手术费减收50%;县残联对小儿麻庳症患者每人补助手术费200~500元;民政部门对有困难的康复对象给予救济。1991~1995年,全县共做白内障复明手术462例、小儿麻庳症矫治手术193例,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经1991年和1995年全国及省二次检查验收,白内障复明脱盲率达95%、脱残率达85%;小儿麻庳症矫治有效率达90%。
从聋儿语训到培智学校
漳浦县以前将聋哑儿童送往漳州聋哑学校学习,未免不周到,而且所学习的只是一种“手语”,虽然也能学文识字、学技能,毕竟与一般人不尽相同。把聋哑儿童教到能听会说,于1990年从深土幼儿班开始。1991年,县残联在深土试办聋儿语训班,有16名聋哑儿童变成能听会说的健全孩子。县残联发动各机关及社会上的热心人士捐5千多元,购置用具,将聋哑语训工作推广到全县,共办5个班,不但做本县的聋儿语训工作,且为全漳州市各县培训聋儿语训教师。
1994年6月,县开始筹办培智学校,配备教职员工10人,其中教师6人,都是从各小学抽调的优秀教师,经过泉州师范特教部和漳州市聋哑学校专业培训的,并学会漳浦所独创的教听教说方法。暂借用空出来的一座兵营为校址,10月8日正式开学,设聋哑、弱智各一班,招收聋哑儿14人,弱智儿12人入学。学校隶属县教育局管理,享受中心校待遇,县财政每年发给经费4万元。筹办阶段,县教育局会同县政府办公室、县残联、财政局、卫生局、劳动局、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11单位,向全县发出倡议书,号召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培智学校,培智学校教职员工分赴各企事业单位宣传发动,得到各界热心支持:鹿溪糖厂、绥南无线电厂、旧镇镇政府、杜浔学区等单位共献款1万多元;盘陀及沙西学区的中小学师生省吃俭用,将节支的3千多元献给培智学校;台胞王永丰先生献赠10套校服;南堂印刷厂送来200多本练习簿簿;县邮电局免费代安装电话;市、县财政拨款,为培智学校的开办奠定基础。学生学习、吃饭、住宿三集中,只收伙食费,其他学杂费、课本文具费全免。
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列入义务教育规划。全县各中小学都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并对残疾儿童优待免收学杂费。残疾儿童入学率逐年增加,1994年普查,全县在学的残疾儿童425人,入学率44.8%。1995年秋季,在石榴、旧镇、杜浔、佛昙、霞美5个镇学区各办一班残疾儿童特教班,使残疾儿童入学率达60%以上。
残疾人劳动就业与救济
在“八五”期间,县残联共发动创办多种形式的社会福利企业25家,安置282名残疾人就业。其中有由伤残退伍军人办的三元民政食品冷冻厂,安排28名残疾人就业。各乡(镇)村有1020名残疾人从事个体服务行业,得到工商、税务部门在管理费和税收方面的优待照顾。自1994年至1995年,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各中小学共接收安置残疾人149名。1995年,县成立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负责对全县残疾人劳动就业进行管理、指导、服务。4月,在湖西举办一期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班,有40名残疾人参加培训。随后,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又与劳动局、县教委合办二期残疾人就业培训班,学习家用电器维修、服装剪裁缝纫等技术。
1992年漳浦县列为全国康复扶贫试点县,1993年,省农业银行拨给康复扶贫贷款25万元,县残联根据省残联规定的贷款对象与用途,与县农业银行审查核定,报县政府分管的领导批准,将这批款贷给3家社会福利工厂,2年间共安置125名残疾人就业,就业者每人年均收入2200元,基本脱贫。
全县550名残疾孤老列为“五保”对象,统筹供应其衣、食、住、医疗费用。7个月乡镇敬老院收养63名残疾孤老。
人民政府逐年发放社会救济款,将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列为重点救济对象。1994~1995年,共发给残疾人困难户2765户救济款13.30万元。
对残疾人的慰问与文体活动
自《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实施以来,每逢“助残日”及春节期间,县五套班子参加访、慰问残疾人特困户活动,亲临残疾人家中慰问,5年间共有县领导60人次走访慰间1200户残疾人,送慰问款物共6万多元。各乡镇分别成立残联和残工委,经常动员全社会参加“助残”、“手拉手”、“红领巾助残”等活动。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本书记述了漳浦的文史资料,其中包括了经济建设、矿藏开发、教育、体育、老人之家、社会事业、人物、自然灾害、风物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杨甲寅
责任者
杨万福
责任者
陈俊生
责任者
王永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