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绿色防控措施与成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550
颗粒名称: 茶园绿色防控措施与成效
分类号: S435.711
页数: 4
页码: 219-222
摘要: 华安县茶园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科学化学防治等方面。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控制茶园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保护茶园生态环境,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华安县 茶园 防治措施

内容

华安县位于漳州西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所处地质特别适宜茶叶等农作物生长,与邻近的乌龙茶主产区比较,有“明前茶”和“冬片茶”,形成五季茶两大特色。至2009年底,华安县现有茶叶总面积达1.1万公顷,总产1.5万吨,产值可达14亿元。2009年已申报全国铁观音茶叶“绿色食品原料基地”主产区。我县茶园主要病虫害有假眼小叶蝉、黑刺粉虱、茶叶螨类、茶黄蓟马、茶根结线虫,茶圆赤星病、茶炭疽病、茶芽枯病等。病虫整体发生趋势是虫害重于病害,小虫重于大虫,特别是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等害虫发生逐年加重,已严重影响茶产业的发展。
  为了有效控制茶园病虫害,在防治中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农药。避免茶叶农残超标,确保茶叶安全生产,华安县总结提出了无公害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并在示范推广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是全县实施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面积80公顷,辐射面积1600公顷,控制了病虫为害,年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6-7次以上,可降低农药残留30%以上,增收节支150—200元/亩。二是保护天敌,降低田间害虫虫口密度,减少害虫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三是减少对环境污染,对人畜无害。四是突破茶叶生产的技术与贸易
  壁垒,提高茶叶的产量与品质,是一种科学防治茶园有害生物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农业防治
  1.茶园建设。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的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设置合理道路和水利系统,并做好路、沟、渠设置,茶园四周空地植树,梯壁坎边种草;新开辟茶园应选用抗病虫的品种和无病虫苗木,合理密植,科学种植,避免大面积的单一栽培。茶园间适当套种,可以改善生境,建立结构合理、功能稳定的良性茶园复合生态系统,有效提高茶园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2.冬季修剪,翻耕除草,合理施肥。在冬季大寒前后对茶园全面修剪,清除病虫枝叶,并选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药剂清园,降低病虫越冬基数。秋冬季进行翻耕、锄草、培土和施肥,可将土表和落叶层中越冬的害虫埋入土中,减少翌年虫口密度。重施基肥,施足有机肥,重视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性。防止偏施氮肥,追肥每亩次纯氮不超过15公斤,可降低茶树中酸性氨基酸比例,减轻蚜虫、蚧类、螨类等发生;对茶饼病、茶白星病发生重的茶园,可施用磷酸二氢钾、增产菌等叶面施肥,提高茶树抗病虫和补偿为害的功能。
  3.适当修剪,分批采摘,减少病虫危害。提倡在各季采茶结束后全面推广轻修剪,根据假眼小绿叶蝉、螨类等趋嫩性、在嫩梢上产卵的习性,适度分批采摘,可减少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发生,也可提高茶叶质基、产量。
  二、推广物理防治
  根据茶园害虫具有的趋黄性、趋光性等特点,在茶园内插上黄板和悬挂杀虫灯进行诱杀。通过诱杀,可极大降低茶园中黑刺粉虱、茶小绿叶蝉等害虫的种群数量。害虫虫口密度降低,从而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减轻害虫的发生为害。在仙都镇中圳村、湖林乡上田村、新圩镇华山村、高安镇三洋村分别建立4个无公害茶园物理防治中心示范区,集中连片共80公顷。在示范区茶园内,每亩茶园插黄板20片,离茶丛顶端5厘米,每年5月、9月各挂放1次,年亩成本60元左右。杀虫灯按1公顷1盏进行设置,杀虫灯底部离茶丛顶端≤10厘米,通过诱杀,可极大降低茶园中害虫的种群数量,害虫虫口密度降低,减轻害虫的发生为害。10月上旬调查结果表明,平均1片黄(蓝)板1天可诱杀黑刺粉虱成虫35头,小绿叶蝉成虫25头:1盏杀虫灯1天诱杀蛾类81头,小绿叶蝉成虫45头。
  三、强化生物防治
  充分利用电视、创建铁观音“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县”的培训,大力推广使用植物源及微生物源农药,如推广天然除虫菊、鱼藤酮、苏云金杆菌、天泰(天霸)、绿颖、虫螨净、苦参碱等防治病虫害,减少茶园中有益天敌如蜘蛛、捕食螨、螳螂等受到危害,充分利用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同时加强测报,根据害虫发生情况,及时发布情报,适时防治,减少用药次数。我局在四个物理防治中心示范区推广使用生
  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产品达到A绿色食品(茶叶)标准。
  四、科学化学防治
  严格按制定的防治指标,掌握防治适期施药。加强田间病虫调查,坚持达到防治指标才用药。科学使用农药,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宜一药多治或合理混用农药,并对症下药。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剂量和安全间隔期的标准使用农药,避免农残超标。改进施药技术和方法,推广应用低密量喷雾,一般蓬面害虫实行蓬面扫喷,茶丛中下部病虫可采用侧立低容量喷雾,全部采用汽油机喷雾器,提高防效,节省农药。不同类型农药要交替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性;药剂宜采用“两次稀释法”;喷药要均匀周到,叶片喷湿喷透。
  (作者系县农业局经作站干部)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华安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本书分八部分: 第一部分话茶论道; 第二部分茶史回眸; 第三部分兴茶富民; 第四部分茶香两岸; 第五部分放声茶歌; 第六部分茶技茶艺; 第七部分茗茶巡展; 第八部分茶榜题名。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国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