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六十年代良村的十位新愚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300
颗粒名称:
六十年代良村的十位新愚公
分类号:
K825
页数:
2
页码:
108-109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十位新愚公在二十五年前组成耕山队,不畏艰辛,开垦荒山,创造出不菲的业绩,他们的精神值得人们钦佩和学习。文章强调了他们的事迹对当地群众的影响,以及对后人留下的基业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时代在前进,人们应该珍惜当下,开放改革,安定团结,做出最好的成绩。
关键词:
耕山队
开垦荒山
华安县
内容
古代愚公立志移山,六十年代良村有十位新愚公立志耕山。他们不认老,不怕苦,不计较报酬,不关怀名利,勇敢地爬上荒山,披荆斩棘,不断地开垦耕耘,创造出重大成绩,给大队,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基业,虽然他们的事迹过了二十五年,但仍流传在当地群众的口碑里至今不衰,他们的精神值得人们钦佩、称赞和学习。
事情洄溯到二十五年前。一九六五年二月间,华安县良村公社良埔大队党支部、管委会和驻队工作组,乘社会主义大跃进的高潮,动员并组织了全大队所有劳力、半劳力从事农业生产。当时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老人,如林杞、黄永板、黄溅生、汤龙投、黄永捧、黄柯昌、黄才天、黄心匏等八老就雄心勃勃,组成了个“八老耕山队”,开始天天爬上寨仔山,战天斗地。临行时,大队管委会各发给每人一把锄头,一把柴刀做生产工具。他们早出晚归,一点不叫苦。到了夏天,黄祖缴、黄三元两位老农觉得耕山队满有意思,也兴高采烈地参加了。八老耕山队实际成员是十老,生龙活虎般的十位新愚公!
十人中,年龄最大的是林杞,八十岁;最小的是黄心匏,五十七岁,平均年龄六十三岁。
他们在一起,有说有笑。发白了,头秃了,有时讲讲俏皮话,不输小伙子。
仙人一局棋,枉花了世上几百年。十老在寨仔山,仅一年时间,就开了茶园10亩,种竹8亩,种桃、李、荔枝、栗子10多亩、甘蔗7亩,共35亩。此外还建个养猪场。直到1973年,他们每年平均养猪五头。他们的成绩愈益显著。1970年纯收入1463元,1972年纯收入2725元,1973年纯收入激增至6780元,为大队创造了可观的财富。
在十个新愚公的精神推动下,1965年良埔大队群众性耕山运动也蓬勃开展起来了。南山坞开垦了标准茶园113亩。
十位新愚公的事迹登载了当时的报章,吸引县内外许多于部、群众前往参观学习。就在1965年,新愚公之一,黄祖缴被选赴北京参加国庆节观礼活动。
十位耕山老人,已有九人谢世,只剩下七十八岁的黄心匏还为文革前的社会主义高潮作历史见证。
时代在前进,我们绝不留恋过去,更不愿返回到十老八老与天斗与地斗的激进年代,我们但愿开放改革,安定团结,人人坚守本位,做出分内可能达到的最好成绩。
让青年人有充实光辉的前程,让老年人有安乐舒适的晚景!
良村在前进。在全国范围内,村村户户在前进。中国在前进。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三辑》
本资料分为经济概况、科技园地、文教撷英、人物春秋、游踪摘记、旧事稽补、古迹新探、政协之音、补白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李东渊
责任者
黄超雄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