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县养蜂能手童乙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265
颗粒名称: 华安县养蜂能手童乙忠
分类号: F327.57
页数: 2
页码: 133-134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华安县养蜂协会被评为省先进协会的背景下,养蜂专业户童乙忠的养蜂创业经历。童乙忠依靠科学技术和勤劳的双手,由1979年的13箱发展到1988年的360箱,年收入也由1000多元骤升到50,000元以上。他通过订阅书籍、参加培训班、聘请专家指导等方式掌握养蜂科学技术,同时也注重放蜂路线的选择和蜜蜂病虫害的防治。他还带领乡亲们成立养蜂研究会,无私分享经验和技术,帮助更多人致富。文章强调了科学知识和勤劳工作对养蜂业的重要性,并赞扬了童乙忠的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关键词: 华安县 农业经济 经济建设

内容

1988年底全省养蜂工作暨省养蜂学会学术年会在漳州市南靖县召开,会上华安县养蜂协会被评为省先进协会。省养蜂主管部门领导在总结时,提到华安县近年来养蜂业蓬勃发展,形势喜人,使我想到高车乡前岭村的童乙忠。他,现年38岁,在党的十一届三巾全会以后,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导下,依靠科学技术和勤劳的双手,艰辛创业,由1979年养蜂13箱跃进到1988年养蜂360箱;年收入由1000多元骤升到50,000元以上。如今他是县养蜂协会理事,名闻遐迩的养蜂专业户标兵。
  他知道养蜂是一项投资小,用工少,效益大,不仅可为医药和工业提供原料,还可为农作物和果树传授花粉,提高产量,又可以创汇的事业。他于1969年就开始养蜂。然而在“文革”中,他被禁止养蜂,说是“割断资本主义尾巴。”他百思不得其解,但也无可如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普遍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林畜副渔,可以全面发展。于是童乙忠又带着蜂箱走南闯北了。随着几年来他养蜂技术日趋成熟,家业也随之越来越大。
  养蜂是门学问,要养好蜂,光靠苦干不行,还要靠有科学技术。
  一、掌握养蜂的科学技术
  他订阅报刊杂志,购买《养蜂学》、《养蜂手册》、《闽南养蜂》等书籍,收听电台广播,参加养蜂实用技术培训班,到外地参观取经,聘请专家内行人指导,与有关养蜂业部门建立联系,成立养蜂专业户协会,尽快掌握科学技术和信息,从理论和实践中取得许多经验。他培育强蜂,壮大群势,为多产王浆、多产蜜创造条件,做到歉年不赔,平年有余,大年丰收。
  众所周知,放蜂路线的选择对养蜂生产影响极大。他的放蜂路线是:越冬到云南采田豆;早春到江苏采紫云英、油菜;五月仍在江苏采洋槐和杂花;六月初转至吉林山区繁殖蜂群;七月下旬转至东北地区,主要采椴树蜜源。遇到好天色,种蜂多,蜂群壮,一采蜜群,就可采蜜产浆值200元。
  他利用越冬及早春时机,抓紧蜜蜂病虫害的防治,控制蜂螨危害,保证蜂群健康,繁殖旺盛。他能养蜂致富,取决于科学知识和勤劳工作。
  二、带领乡亲同奔富裕之路
  童乙忠吃了养蜂的甜头,老想怎样带动全乡共同致富。县科协在1987年帮助前岭村成立了养蜂研究会,成员42人,选童乙忠任会长。童乙忠经常和会员们交流经验,研究技术,无私地帮助他人,毫不隐秘。他的家几乎每晚座上客常满。如今会员已发展到110人。在有关方面的重视和支持下,养蜂研究会获得了优惠杉木100立方米,周转资金13万余元,使全村310户,由1987年从事
  (下转138页)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本辑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华安县和平解放四十周年专栏,分前进中的华安、 人物春秋、土产小纪、史料丛锦、信息反馈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饶汝麟
责任者
童乙忠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