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金山林场三十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一缉》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228
颗粒名称:
金山林场三十年
其他题名:
(1958—1988)
分类号:
F326.275.7
页数:
6
页码:
15-20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华安县金山林场建场三十年,艰苦创业,辛勤劳动,创出了优良成绩,值得介绍。林场在党政及林业部门领导下,发展迅速,建立了管理制度,加强了森林管护,提高了造林质量,积极开展九龙江商品材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关键词:
华安县
金山林场
林业发展
内容
1988年4月14日,是我县金山林场三十周年纪念日。该场隆重举办了庆祝建场三十周年的庆祝活动,金山林场全场职工在党政及林业部门的领导下,艰苦创业,辛勤劳动,创出了优良的成绩,值得郑重介绍。
一、艰苦曲折的创业历程
华安县金山林场位于华安县中部,九龙江北溪中游的金山峡,两岸群峰拔地而起,万木森森,气势磅礴,是华安县办第一个国营林场。
解放前,这个地区的山林大部分属建玉乡沙建社首富郑乌龟和迎春乡乡长邹者栽私人所有。高山植被多为芭芒、低灌,山高林密,交通不便,历来为土匪出没之地。
解放后,历经剿匪反霸、土地改革运动等阶段,地主、恶霸、官僚所占有的该片森林山地都收归国有。1956年4月,省林业厅决定成立仙溪国有林经营所,进行开发和保护仙溪一带一万多亩珍贵的南亚热带天然林。当时,华安县委选派南下干部陆凤高同志为仙溪国有林经营所主任,並配给护林员四名。其时,省林业厅还组织林野调查队两次到仙溪、金山等地进行实地踏查、规划指导工作。1957年底,从县土产公司抽调工人18名以充实经营所力量,并先后配备会计一名和刚从省林业学校毕业的宋文浚、翁荣泉两位同志为技术员。1958年1月,省林业厅又下达了80名招工指标,从南安、诏安、东山、龙溪等沿海地区招来林业工人,使经营所初具规模,为建立林场打下坚实基础。同年3月,华安林场成立,移址金山。4月14日,定名为“华安县金山林场”。
随着事业的发展,1959—1963年又先后从铁路、县农科所及漳州市待业青年中招收近百名工人,增配福建林学院毕业的王振林同志和农校毕业生王洪高同志来场任技术员。1959年,先后把场周围的罗溪、高石、高车、新圩等村的宜林山地近三万亩,划归林场,为建成大面积的用材林基地,发展森林资源奠定了基础。
初建场时,除一万多亩国有天然林外,其余尽是荒芜的山地。荆棘纵横,野兽出没。新来的工人大都不娴技术,思想波动,影响工作的开展。场领导在做好职工思想工作之后,分期分批帮助工人把家属迁移到林场安家落户,以稳定情绪。林场工人,自搭草棚,安心劳动,在刚建场的第一个冬春,就完成整地造林3,200多亩。经过两年的苦干,在荒山野岭上造林6,500多亩,开辟了金山、八斗两个工区。1959年底扩建了金山工区龙头生产点;翌年开辟港湾工区,同时克服自然灾害的影响,在全场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创办了林区职工子弟小学,解决了林区职工子女就学的问题。
1960年,由于受到大跃进浮夸风“左”的路线的干扰,加上受“杉木为纲”口号的影响,指导思想上求多求快,片面追求造林速度,缺乏扎扎实实的工作精神,致使造林质量下降,部分幼林失管,出现了低产林,教训至为深刻。
1964年开始,整地造林皆为挖大穴,明穴,回表土造林,提高了造林质量。
1967—1968年间,又先后建成吊涧、大湖底生产点。1975年和1982年,开辟小坑和长坑工区、仙溪池塘底生产点。1975年开始开辟小坑工区时,受到“群众性造林”形势的影响,盲目发动社员群众来场突击整地造林,整地质量差,又缺乏技术指导,管理工作又没有跟上,加上不适地适时,造林密度、树种配置不合理,致使投资大,长势差,效益低,给国家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搞活形势的不断发展,金山林场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制度,全场按需要实行生产、财务、森保、宣教、建安、后勤进行分级管理,落实各项生产岗位责任制。并实行考勤,联职挂效办法,奖勤罚懒,提高工作效率。1983年4月,成立了金山林业派出所,配备公安干警4名及专职护林员共计25名,实行分片包干,责任承包,发现盗伐林木者,依法予以处理,加强了森林管护。
近几年来,金山林场平均造林成活率都在95%以上,做到“造林一片,成活一片,成林一片”.首先是抓好良种壮苗工作,实现造林良种化,同时提高整地、造林质量。再次是认真抓好及时管理:幼林阶段,做到及时除草、松土、除萌培土和深翻抚育,促进幼林尽早郁闭;中成林阶段,根据林分郁闭和林木生长情况,适时进行抚育、间伐.严格把好间伐质量关,坚持“三砍三留”原则,严禁“拔大毛”,提高林分质量,促进林木速生丰产。此外,还对不适地适树的1,674亩杉木和353亩油茶林进行改造,提高经济效益。
1983年以来,全山林场积极开展九龙江商品材基地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显著的成绩。这年冬初,国家主席李先念视察八闽,乘专列车路过这里时,他看到窗外九龙江边一片片整齐、挺拔的杉木林海,脸上泛起欣喜的笑容,对着陪同他的福建省委负责同志连声赞美道:“这一带杉木长得好,很茂密。”李主席还过问了这些杉木间伐的具体问题。历史记下了李主席视察这里的光辉时刻,记下了林业工人的丰功伟绩,也记下了华安人民的骄傲。
1987年12月1日至4日,全国国营林场商品材基地建设总结座谈会在金山林场召开。来自黑龙江、四川、甘肃、湖南、江西、福建等六省林业部门的有关领导共7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金山、西陂、潭口林场,对我县国营林场在林业生产中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
经六、七十年代扩大经营区和1982年调整经营山林权,全场现有总经营面积为56,278亩。其中:林业用地53,487亩,非林地1,151亩,被占用地1,640亩。共区划748个小班,平均小班面积72亩。全场现有总人口549人,在职职工173人,其中干部19人(业务技术干部5人,行政干部4人,教师5人,民警4人,医生1人)。全场设有金山、八斗、港湾、长坑、小坑五个工区,下设龙头、大湖底、吊涧、池塘底、仙溪五个生产点,一个多种经营基地,一所学校,一个加工厂和一个食用菌栽培厂。
二、二三十年的创业成就
金山林场创建三十年来,全场职工齐心协力,披荆斩棘,辛勤劳动,昔日虎狼出没,沉寂的荒山秃岭如今披上绿装,到处郁郁葱葱。三十年来,国家对金山林场总投资4,874,200元,其中林业生产费用2,204,300元,事业管理费1,152,400元,建安工程675,000元,道路设施费用842,500元。
建场以来,始终将造林管护工作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对现育10,257亩天然阔叶林坚持封山育林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使阔叶树种资源得到保护。建场以来,共完成造林38,127亩,使绝大部分的荒山,疏残林地得到造林绿化。现有Ⅰ、Ⅱ类林分占总林分面积的60.3%,基本达到速生丰产标准。现有用材林面积43,445亩(其中:杉木24,690亩,马尾松7,315亩,阔叶林11,440亩)。占有林地面积的94.2%;现有竹林面积1,298亩,经济林面积1,269亩(其中油茶441亩,茶叶266亩,肉桂200亩,板栗89亩);特用林(种子园)88亩。森林总蓄积量达到400,000立方米,(其中杉木220,000立方米,马尾松60,000立方米,阔叶树120,000立方米);各类林木年生长量达到41,000立方米,森林蓄积量年净增36,000立方米。森林蓄积量折合林价总值16,000,000元,是建场以来国家总投资的3.3倍。如按现行市场价折算,现有活立木总位为130,000,000元,家总投资的27倍。
历年来,通过抚育间伐,低改清理疏残林地23,674亩,共生产木材43,000立方米;发展多种经营,生产茶油15,000斤,茶叶620担,林木种子28,000斤,粮食24,000担,各类水果400,000斤,干香菰5,200斤,创造林副产品总收入8,350,000元,为国家上缴税收1,020,000元。提取林价款、育林基金达1,200,000元,纯收入1,300,000元。
随着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金山林场利用自筹资金,扩大林业生产420,000元;投放多种经营320,000元;房建、教育和职工福利设施450,000元;弥补管理费、退休人员经费80,000元;共计使用自筹资金1,270,000元,占国家总投资26.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经济政策上给予林场优惠条件,使林场打开生产门路,组织收益、生产、建设发生巨大变化。在国家正常投资情况下,利用自筹资金开设林区公路35.8公里,添置汽车9部;兴建混合结构、砖木结构职工宿舍7座,场部办公大楼1座,职工食堂1座,学校教学楼和教师宿舍楼各1座,共计6,627平方米;加上原有住房,全场职工和家属人均住房6.3平方米平方米以上。有33名职工光荣办理退休手续並得到妥善安置,同时从退休职工子女中补员20名,招收合同制工人9名。现在每个工区均通公路,通电话,有电灯,有自来水。职工家庭有电视机的占80%,有收录机的占75%,不少家庭还添置了洗衣机、电冰箱。职工生活与建场初期相比,已有天壤之别了。
三十年来,金山林场先后得到省政府、省林业厅、省科委、市政府、市林业局、华安县委、县政府、县林业局等颁发的有关林业先进单位、科技成果,护林防火的奖状、奖旗共四十多件。在场工作的科技人员巾有两人被晋升为工程师,四人被晋升为助理工程师。护林防火工作实现26年无山林火灾,多次受到省政府、省联防区及联防分会的表彰。金山林场本着科研为生产服务的原则,先后同中国林学院,福建林学院、省林科所、省药材公司及其他兄弟单位合作进行了“杉木种源试验”、“大小苗造林试验”、“间伐强度、次数对比试验”、“珍贵药材种引种造林试验”、“杉木子代测定试验”等十多个科研项目,发表论文14篇。珍贵药材树种越南青化桂引种成功,其药物成分经省药检所检验符合标准,加以推广;安息香菇引种试验获龙溪地区科技三等奖;肉桂引种造林试验获得省科技大会奖;杉木良种试验1986年被省科委通报表彰。金山林场坚持用科研成果指导生产,服务生产,近几年新造幼林当年幼林进阶率达100%,为培育速生丰产林开辟了新途径,带来了新的生机。
附注
附注:本文主要资料取自金山林场三十周年纪念刊《艰苦创业结硕果继往开来展宏图》。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一缉》
本辑刊登了20篇有关华安建设的文章。涉及华安商业、粮食机构、实验小学、广播事业、消防工作、学前教育、造纸厂等方面。
阅读
相关人物
杨金泉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华安县金山林场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