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也来为华安学术助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資料第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162
颗粒名称:
也来为华安学术助兴
分类号:
K295.7
页数:
4
页码:
90-93
摘要:
这篇文章是一封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庄为玑致华安文史资料委员会的函,介绍漳州和华安的历史地理文献,并提出解决华安石刻问题的建议。文章感谢资料委员会提供的历史知识,并强调研究华安古代历史需要了解石刻和考古学等知识。文章希望学者们能为华安的学术研究贡献更多的资料。
关键词:
华安县
学术
漳州
内容
华安文史资料委员会诸位同志:
感谢您们一次又一次的寄来《华安文史资料》,使我获得漳州地区新颖的历史知识。虽然过去我曾写过一部《福建六十九县市简志》,也涉及华安县史(第九章第八节)。我曾说过:华安县又名华崶,位于本省南部九龙江中游,九龙江也称为漳江,由于唐陈元光带了河南光州人南下,怀念故土之情顿生,因其地有漳水,故名其江曰漳江,名其州曰漳郡。又有漳浦、清漳、临漳之名,今仍称为漳州市。这漳字起自唐,唐以前在九龙江,以后有芗江、西溪,都是指这全省最大的漳州平原(冲积平原),(见《漳州府志》卷四十八)。
唐代以来,这里是越族与畲族的住居地,唐政府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建州,汉人才逐渐多了,武则天以前北方汉人谁也不敢到这“南蛮”之区来,现在中华民族大融合,化干戈为玉帛,许多人忘了或不知过去有这样一段曲折的历史。
华安县位于漳州市的西北,本清朝龙溪县的华崶镇,一九二八年才开始设县,其历史必推源于龙溪县。民国以前华安都属于龙溪县的华崶镇。龙溪县据历史记载起于公元五四零年南朝梁大同六年。大同以前系南安郡(梁安郡)地。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31)说:“九龙山,山中多山魈,一名羊化子。”“山魈”是古人诬蔑少数民族的坏名(又称“山鬼”)。清《读史方舆记要》(卷99)云:“六朝以来,戍闽者屯兵于龙溪,插柳为营,两岸尽属‘蛮獠’,土黎归附,因辖其地为‘唐化里’。”“穷山之内有兰雷之族,不知其所始,俗呼之曰(山)客,而家自为婚娶。“按蛮獠”是诬蔑畲族的坏名,那么文献上已记载六朝以前龙溪县是少数民族(山魈、蛮獠)地区,到了汉人来时,才归化为唐化里。而九龙江上另有一种水人,又名水豹。宋王象之的《舆地纪胜》(卷13)云:“梁屿州在水中,有水豹、水人”。“南北之溪,有水居之人,终岁舟,俗呼之曰:‘泊人’”(据考又曰,白水人,可能是蛋族)。附近的《海澄县志》云:“太武山,县南六十里,巅有石城,称为,“秦建德城”。“建德城系南越所建,”那么龙溪附近又有秦朝以前南越人。这说明先秦(?)有山魈人。秦朝到六朝时,龙溪县住了南越人(秦),六朝以来又住了“蛮獠人”,到了唐朝以后,,山魈人、南越人、蛮獠人才不见于古书,宋代以后才出现了“畲族”,元朝以后又出现了回族、仍有少数民族的住居,他们有没有留下一些历史文物呢?
漳州的出现:隋把龙溪县设为建安郡四县之一,把它的政治地位提高了,和建安县、晋安县、南安县并列。唐朝开元廿九年改属漳州,贞元二年以县治为州治。唐时有兰水县、绥安县,这些古县并入漳州龙溪县。漳州北宋时“弗迫于衣食,非七州之比也”(宋郭祥正语,)“临漳在闽会之极南,地旷而土沃,其民务本,不事末作,而资用饶给,”可见漳州宋朝已是福建很好农业区,明代漳州才发展为以农业为基础的工商业城市。因泉州港衰落,漳州港代兴,明《清漳风俗》云:“明兴漳州,易固陋而文明,往往自啬而丰”,(见《漳州府志》卷46),“族大之家,多入海贸易(见《闽书》),但为时不久,“石码名烟,天崇间禁之甚严,今则无地不种,无人不食。”“嘉靖廿八年,漳有倭患自此始。”“万历三十年,吕宋杀中国人,海澄人尤多,”“天启二年、红毛由鹭门迫圭屿,”“顺治九年,城中被围日久,死者七十余万人(均见《府志》)。
华安有九龙山和华峰岭。九龙江上“刘氏兄弟三人,从唐将军开漳,旧时岩、平、宁水道舟楫不通,刘氏疏而达之北溪之上”见《府志》卷48)。华峰岭“一名龙头岭,高千丈,垒石以梯行人。北溪流其下,滩濑粗,有三控二花之名,舟楫不通,上下皆当逾岭,溪旁有石,状如龙头,因名(见清顾祖禹《读史方舆记要》卷99)。《华安县志》未见,尚不能提,暂止于此。
……要解决华安的“仙字”、“蛇形石刻”二问题基本条件:
1、须懂得漳州历史地理文献,才不致漫无边际的甲骨、金石、杂乱无章的推论;
2、须懂得语言,文字的原理,如《辞海》的“语言文字分册”必须细读。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解决语言、方言的亲属关系。
3、须懂得文字学的原理,文字学是语言学的一部门,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研究文字的起源、发展、性质、体系、文字的形、音、义的关系、正字法以至各别字演变的情况。
根据以上三大原则去解决“仙字”,“蛇形字”才有正确的依据,盲人摸象的办法,不能解决这些有时、地、人特点和意义的问题。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三十日
编者按
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庄为玑同志寄来致华安文史资料委员会函一封,题为《也来为华安学术助兴》,介绍漳州和华安的历史、地理文献,并提出解决华安“仙字”、“蛇形石刻”二问题的意见,我们对庄教授的殷切关怀,在百忙之中撰稿见惠,除接受他的指教外,表示深深的谢意。
漳州、华安历史地理文献具载《漳州府志》和《龙溪县志》(有明嘉靖、清乾隆两版)。漳州的建制溯源于唐垂拱二年,自是以上,汉为闽越国辖地,秦为闽中郡,周属七闽,殷属扬州。读地方志书的人大多能知其洋。但华安境内存有许多古代石刻,不止“仙字”、“蛇形石刻”二者而已,其形象都古怪奇特,不易索解。揣其时代,或多在有文字以前。现在研究华安当地的古代历史,不限于一些常见的地方文献,而在于古代遗存下来的石刻和从地下发掘出来的新旧石器、陶片和化石。因此我们觉得为要收到研究的成果,我们除了要具有庄教授所示的漳州历史地理文献知识,通晓语言、文字的原理、文字学的原理外,还要懂得人类学、民族学、民族文字和考古学的一点常识。就《华安文史资料》的编者而言,上列知识是极其有限的。为了编好这一刊物,我们自知必须坚苦而持久地学习,还要诚恳地向教授、专家、学者们求教。。我们已于第七辑中发出呼吁,希望国内外学者们对华安古代石刻多多赐稿、以供《仙字潭古文字探索》第二次结集之用。我们殷望庄教授能再一次惠赐鸿文,以光篇幅。
至于山魈、山鬼是否诬蔑少数民族的坏名,那是不必详论的。读了《庄子》、《楚辞》、《述异记》等书。当知这些名堂或是指传说中的异物,并不确指那些少数民族罢了。
再一次向庄教授道谢,请多多指教。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資料第八辑》
本书分为华安春秋、古今人物、畲村史料、宗教述闻、艺苑巡礼、史学商榷、旧事重提、风物杂记、意见交流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庄为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