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龙潭与银塘赵氏的关系及其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資料第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161
颗粒名称: 谈龙潭与银塘赵氏的关系及其他
分类号: K295.7
页数: 3
页码: 87-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龙潭是华安县著名的旅游景点,被称为华安的"九龙戏江"。最近,《中国名胜词典》将龙潭列入其中,与仙字潭、云洞岩和赵家城一起形成一个旅游线路。
关键词: 华安县 龙潭 银塘

内容

华安县“九龙戏江”的胜迹,早己名闻遐迩,最近复以“龙潭”条目载入《中国名胜词典》内,和仙字潭、云洞岩、赵家城可以联成一条旅游带了。
  龙潭的摩崖石刻始自何代,值得研讨。《中国名胜词典》载:“宋代名人赵玳农在石上镌刻‘断石渔灯’,引入人胜”句。似乎石刻始于宋了,然而不然,查阅《漳州府志》、《龙溪县志》都没有赵玳农其人其事。直到1984年,丰山乡文化站干部从建筑鹰厦铁路时的土石堆中发掘出“断石渔灯”四个斗大的纵式草书,才发现署名是“玳麓”而非“玳农”(见图片一)。而且在“断石渔灯”四字的周围并无“引人入胜”一语。可见“引人入胜”乃后人记载时所加,意在说明此处风光之美,原非石刻中所有。此因古时无引号致误,至今乃得其真相。至于“玳麓”其人,志书不载。近在银塘《赵氏族谱》中才发现他的姓氏官职。《谱》载:“乾隆,赵鲲飞字玳麓,任睢宁县令。”所谓“玳农”乃“玳麓”之误,实乃“乌有先生”,《中国名胜词典》断为宋人,真是大错特错了。
  我认为龙潭最早石刻不在宋而在明隆庆、万历间,这是有真凭实据可资证明的。在龙潭石刻中署名的有赵德懋的行书——“九龙戏江处”五个大字。银塘《赵氏族谱》载:“赵德懋,明隆庆庚午(公元1570年)举人。选新兴县,建造一院,以群聚士人而勤课督之。……决狱多平反,所全活者甚众。……迁淮府审理,致仕归。经营大小宗祠,置祭田,仁及宗族。”又赵德懋曾为贰守罗一我祈雨得雨一事撰文,名“贰守一我罗公喜雨碑”,碑在龙潭附近,现移银塘乡潭内铁路傍(碑文刊《华安文史资料》第七辑)。文中写明时间为万历壬寅,即明神宗三十年,公元1602年。这当是赵德懋致仕以后所作。
  九龙戏江处五大字下尚有“月到风来”,“潭景宜人心”,“江风山月”等石刻,或竖或横,或草或楷,衬托“九龙戏江处”五字,颇有群星拱月之致。
  喜雨亭外,闻尚有咒龙亭,惜早已倾圮,遗迹无存。祈雨所在地,号为观音石,上刻“南无阿弥陀佛”六个特大楷书,乃银塘赵怀玉所书。《龙溪县志》载:“赵怀玉,字舆瑶,明天启壬戍年(公元1622年)进士,官至御史”。看来这佛号是刻在祈雨二十年之后了。
  龙潭距银塘不过一矢之遥。银塘是宋皇族赵氏后裔衍派所居地。龙潭的经营布置得赵氏之力为多。考《银塘赵氏族谱》载,与 的祖父师浩在宁宗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由临安到福建漳州来定居。与倣和父亲希庠于理宗宝庆二年(公元1226年)迁到北溪银塘村避难。当时元兵纵横,宋室日在风雨飘摇之中,自无力亦无心于经营龙潭的景观。自宝庆二年,世事沧桑,屡经易代,到了明朝万历壬寅年间,已历经三百七十六年,银塘赵氏家族早已繁衍昌盛,奕世簪缨,自然有余力来为一山一水装璜门面了。观漳浦赵家城内诸石刻也多在明万历前后。
  银塘赵氏族谱内容丰富,可补《宋史》的不足。银塘赵氏是宋太祖赵匡胤次子秦王赵德芳所传,世称太祖派。闻名国内外的漳浦赵家城,它的主人乃宋太祖之弟魏王的后裔。他们所展出的宋朝历代帝王像是从银塘赵氏族谱中所画的御容拍摄而成的。在银塘村里,存有明万历年间建成的崇本堂(五十年代曾为银塘小学学校址),还有更早建成的“永思堂”、“追远堂”和“孝思堂”(后两座已毁)。此外还有已经残破的旧城墙。
  一九八六年一月二日,丰山乡文化站干部又于“断石渔灯”左侧下方掘出“龙潭”两个斗大的楷书石刻(图片二),更可包罗这一带景色,具有画龙点睛之妙。
  总之,对龙潭古迹的研究必须和对银塘赵氏族史的研究结合起来。在评价龙潭胜景时应不忘银塘赵族惨谈经营之功。目前如能在喜雨亭现址修复喜雨亭,于水面添置仿明画舫,并协助银塘村维修崇本堂,那末得在银塘出现一个既富于自然风光又富有考古意义的旅游点,其作用或有加于漳浦的赵氏城。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資料第八辑

《华安文史資料第八辑》

本书分为华安春秋、古今人物、畲村史料、宗教述闻、艺苑巡礼、史学商榷、旧事重提、风物杂记、意见交流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林焘
责任者
赵鲲飞
相关人物
赵德懋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