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主要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6355
颗粒名称: 第三章 主要工作
分类号: F426.31
页数: 41
页码: 188-228
摘要: 通过这些工作和活动,落实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精神,为预期召开的全体会议、常委会议和重大协商议题作必要准备。这是人民政协经常而不间断地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为芗城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究,通过建议案、提案和其他形式向国家机关和其他有关组织提出建议和批评。政协提案就是政协的参加单位和委员向政协全体会议或常务委员会提出的,经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后交有关单位办理的书面意见和建议、批评。
关键词: 漳州 主要 工作

内容

区政协在政协委员会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闭会期间,按照全国政协《章程》的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主要有:收集、办理提案,组织开展对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社会、法制、宗教等方面的协商和视察、调研、考察活动,征集、出版文史资料,开展台港澳侨联络活动,收集、反映社情民意,加强自身建设等。通过这些工作和活动,落实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精神,为预期召开的全体会议、常委会议和重大协商议题作必要准备。这是人民政协经常而不间断地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为芗城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
  第一节 提案工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第一章第八条规定,“政协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组织委员视察、参观和调查,了解情况,就各项事业和群众生活的重要问题进行研
  究,通过建议案、提案和其他形式向国家机关和其他有关组织提出建议和批评。”
  政协提案就是政协的参加单位和委员向政协全体会议或常务委员会提出的,经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后交有关单位办理的书面意见和建议、批评。它是人民政协行使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参加政协的单位和委员行使民主权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献计出力,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协助党和政府加强与各界人士的联系,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一条重要渠道。
  区政协四、五、六、七届委员会,对政协参加单位和委员的提案进行认真收集、研究和办理。随着人民政协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政协委员履行政协主要职能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大大增强,积极参政议政,提案的数量、质量和办理都达到新的水平,区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重视,许多提案经采纳实施后,收到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区政协1994—2007年政协提案统计如下表:
  芗城区政协1994—2007年政协提案统计
  1994年一1998年,区政协四届委员会期间,共收到提案244件,经审查立案232件,立案率为95.1%,其中,经济建设方面的提案80件,占34.5%;科、教、文、卫、体方面的提案80件,占34.5%;政法、统战、人事、民政、宗教等方面的提案72件,占31%。提案办理情况:被采纳,提案人满意的有129件,占55.6%;被重视与肯定,但因条件有限,拟逐步解决的有58件,占25%;受条件限制,近期内无法解决,作解释说明的有45件,占19.4%。在1996—1998年优秀提案中,有1996年“关于解决师资问题,实现教育‘两基’达标案”。经承办单位认真办理,采取了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接受安排大中专师范类毕业
  生、引进外地教师等措施,使提案落到实处。有1997年“区别对待,共同扶持,繁荣闽南商业批发市场”的提案。该案主要反映经营者普遍存在费用太高,税收过重,大家难以承受,承办单位牵涉到工商、税务、物业等部门,尤其是税务部门承接后,为使提案落到实处,及时组织人员深入实地调查了解,摸清情况,本着区别对待,共同扶持发展的原则,把不同经营地段划分为不同等次,并相应在税收定额上进行了合理调整,为经营户创造了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从而为稳定市场,发展经济起了很好的作用。有1998年“进一步关心、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提案,反映了近年来牵动全社会的热点问题。承办单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实施再就业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工作,主要包括成立解困和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实行职工下岗登记制度,对下岗职工实行免费职业介绍、给予转业转岗训练补助、享受工商、税务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优惠政策;建立劳动力市场,把下岗职工列为服务重点;开展转岗转业培训等,为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1999—2003年,区政协五届委员会期间,共收到提案371件,立案316件,有23件提案作为来信办理,另有32件提案转由漳州市政协委员在市政协会议提出。五年来的立案数量逐步增多,在立案316件中,经济建设方面的提案133件,占42%;科、教、立、卫、体方面的提案79件,占25%;政法、统战、人事、民政、宗教等方面的提案104
  件,占33%。在承办单位的积极努力下,每年提案办复率
  均达100%,政协委员满意率或基本满意率达85%,有120件
  提案付诸实施,产生效益,为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发挥
  了积极作用。如1999年“关于建议成立帮助民营企业解困
  指导小组”的提案,就得到区政府的充分肯定,表示“支
  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壮大规模,提高档次,使之成为
  我区主要经济增长点”,成立经济发展目标责任状考评领
  导小组,定期督查、抽查,并出台《芗城区民营科技企业
  管理办法》,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困境,对恢复和发展民营
  经济起到积极作用。2000年“关于灾后扶持农业生产”的
  提案,中共芗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召开2次专
  题会议,及时组织各级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
  调查研究,提出抗灾自救对策、措施和相关优惠政策,区
  财政还安排恢复生产扶持资金110万元,为尽快恢复农业
  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下了及时雨。2001年,多位政协委员
  了解到人民市场新华西濠沟长期没有护栏,致使个别摩托
  车误坠沟中,造成多起伤亡事故。为保障该路段的行人、
  行车安全,多位委员提出“应该重视解决人民菜市场至新
  华西濠沟无围栏问题案”,市政管理处接到此案后十分重
  视,认真组织勘察和筹措资金,抓紧组织施工,在一个月
  内完成了修文西路至振成巷段濠沟增设护栏任务,群众反
  映较好。关于“芗城市区旧城改造及新城区扩建中配套小
  学落实案”,区政府根据提案的建议,牵头组织教育部
  门,在原有市区小学布局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调研论证,进
  一步完善了方案。但是由于市区小学布局调整主要权限在
  市级有关部门,区政府要与漳州市规划局等有关部门进行
  积极的探讨和磋商,争取使方案早日落实。2002年“关于
  进一步改善我区投资环境”的提案,区工业办承办后,针
  对提案所提问题,结合工业布署,协调各职能部门在投资
  软环境上下功夫。工业园区硬环境建设上,在金峰万亩工
  业园和石亭、天宝、浦南工业小区新开发工业用地一千多
  亩,并注意工业区总体规划;在软环境建设上,认真落实
  区委、区政府出台的《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行为实
  施责任追究的意见》,协调理顺各职能部门职责,营造宽
  松和谐的投资环境。“关于尽快改善林语堂纪念馆、玉尊
  宫道路状况”的提案,区交通局接到此案后立即到现场勘
  察,并与天宝镇政府等有关部门进行协调,提出修建方
  案,于当年7月份动工,两个月投资27.8万元,铺设13公
  里的水泥路面,使该提案获得解决。2003年,提案建议调
  整农村小学布局,区教育局对百人以下的完小校进行整
  合,共兼并了16所小学,由原来100所整合成84所,使教
  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提高了办学效益和质量。
   2004—2006年,区政协六届委员会期间,共收到提案
  329件,立案237件,有34件提案作为来信处理,另有58件
  提案转由漳州市政协委员在市政协会议提出。在立案
  237件中,经济建设方面的提案107件,占45%;科、教、
  文、卫、体方面的提案57件,占24%;政法、统战、人
  事、民政、宗教等方面的提案73件,占31%。在承办单位
  的积极努力下,每年提案办复率均达100%,政协委员满意率或基本满意率达85%,有84件提案付诸实施,产生效益,为促进我区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如2004年“关于更好地吸引台资和扩大对台贸易”与“关于发展芗城区相关产业集群,壮大产业链”两个提案,和2006年“关于加大高级人才引进力度的建议”案,引起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得到采纳,促进了芗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2005年“关于制定我区计划生育优惠政策的建议”案,受到党政领导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征求意见,制定十一项计生优惠政策,形成了《关于落实计划生育奖励及优惠政策措施的通知》,深受育龄对象的欢迎,使计划生育工作更上一层楼。2006年“提高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覆盖面,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建议”案指出,由于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特别是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亟需采取可行的办法予以解决,否则将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提案建议要加大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降低失地农民进入养老保险的门槛;设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统筹费等具有建设性的措施。这个提案引起各级党政领导与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准备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予以解决。
  2007年,区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以来,收到提案143件,经审查立案办理102件,作为来信处理11件,另外30件因办理权限在漳州市,转由漳州市政协委员向市政协
  提出。在立案的102件提案中,有关经济建设方面的提案
  42件,占41.2%;有关社会事业方面的提案25件,占
  24.5%;有关政法、统战方面的提案35件,占34.3%。这些
  提案由34个承办单位办理,办复率达100%。立案的提案呈
  四个特点:一是服务中心工作,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如
  “关于对接厦门,发展芗城工业经济的建议”案提出,芗
  城区要利用厦门中心城市结构升级的机遇,掌握其发展走
  向及发展重点,经常性的与厦门对口联系;有目的地对厦
  门总体产业情况开展调查,有效掌握产业布局,针对性地
  制定芗城区承接相应产业的实施计划,承接其生产制造基
  地的转移,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增强加工配套
  能力;要进一步改善芗城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增强
  保障条件等建议。这些建议为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提
  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二是关注民生问题,推动了和谐芗
  城建设。如“改善公共交通,方便百姓生活”案,引起有
  关部门高度重视,提出落实整改措施,促使漳州市政府于
  2007年8月出台了《漳州市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
  实施意见》,确立了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优先地
  位,推动我市公交事业的健康发展。三是聚焦“三农”热
  点,推动了农村小康进程。如“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
  建议”案,就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提出了要加快发展农村
  二、三产业;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投入;认真落实
  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
  等具体措施。提案得到区委的肯定,区委、区政府作出
  《关于认真做好2007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的意见》,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和办法。四是情系治安环境,维护了社会安定稳定。如“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议”“关于加强依法行政,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议”“关于加强打击盗抢犯罪的建议”和“关于要求加强法院执行力度的建议”等,都是落实难度较大的提案,各承办单位都能认真深入实地调研,积极抓好提案的办理落实,解决了实际问题,获得一致好评。
  第二节 协商会、视察、调研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根据“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群众生活的重要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并通过建议和批评发扬民主监督作用”。第二条规定政协“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组织参加本会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政协“可根据中共、人大、政府、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提议,举行有各党派,团体的负责人和各族各界人士的代表参加的会议,进行协商,亦可建议上列单位将有关重要问题提交协商”。委员视察或调研,
  是委员深入实际、联系群众、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贯彻情况的重要途径;是委员履行政协三大主要职能的有效方式;是社会主义政治生活民主化的具体体现。其目的是通过实地视察或调研,开阔视野,对国家方针政策和地方重大决策的具体贯彻执行情况增长感性知识,加深理解,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向国家机关及其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1994—1998年,区政协四届委员会在我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举行10次专题通报会或协商会,分别就《关于制定芗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案》《芗城区“九五”期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芗城区关于加快经济发展的暂行办法》《中共芗城区第三届委员会工作报告(讨论稿)》,进行了专题协商会,提出了许多诤言与良策,得到中共芗城区委、区政府的肯定并采纳。在围绕我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82次视察、调研、考察活动,参加活动的委员达1329人次,其中1996—1998年进行44次视察、调研、考察活动,参加活动的委员达715人次,形成专题视察、调研、考察报告38份,提出208条建议意见,对促地我区各项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产生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附:1993—1995年部分视察、调研、考察表
  1996—1998年部分视察、调研、考察表
  芗城区政协1993—1995年部分视察、调研、考察表
  芗城区政协1996—1998年部分视察、调研、考察表
  1999-2003年,区政协五届委员会运用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和专题会议等有效形式进行协商,是政协履行政治协商职能的突出特点。五年来,先后向中共芗城区委、区政府报送《建议案》9篇、《协商意见》10篇、《视察报告》19篇、《调研(考察)报告》21篇。
  芗城区政协1999—2003年协商会、视察、调研、考察表
  2004—2006年,区政协六届委员会全面落实省、市、区委第三次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中共芗城区委提
  出的“工业兴区、开放强区、商贸富区”的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组织全区政协委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通过协商、视察、考察等活动,为我区的各项事业发展献计出力。三年来,组织委员开展履行职能活动,向区委、区政府报送《协商意见》10份、《视察(考察)报告》14份、《调研报告》11份,为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意见,推动了芗城区“三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2004—2006年协商会、视察、调研列表如下:
  芗城区政协2004—2006年协商、视察、调研、考察表
  2007年,区政协七届委员会,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在认真总结历届经验,继续坚持政协已有成功做法的同时,积极探索加强政协工作的新路子,研究新情况,力求使政协工作有新发展,取得新成效。制定了《区政协委员履行职责服务管理办法(试行)》等9项制度,推动了区政协各项工作和活动的有效开展。按照全委会全面协商,常委会专题协商,主席会议重点协商的原则,开展了协商、视察、调研、考察等一系列活动。2007年区政协开展协商、视察、调研、考察列表如下:
  第三节 文史资料征集出版
  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是1959年4月29日周恩来总理在全国政协举行的茶话会上倡导下发展起来的。芗城区开展这项工作,为近、现代漳州史研究保存了大量“亲历、亲见、亲闻”的地方史料,对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1993年以来,区政协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第十七条规定,即“根据统一战线组织的特点进行关于中国近代史、现代史资料的征集、研究和出版工作”,做到年年征集、出版《芗城文史资料》,受到省、市政协的肯定与赞扬,也得到有关部门和人民群众的称赞。
  1993—2007年,区政协征集、出版《芗城文史资料》第三辑至第十八辑,共16辑,刊载文稿477篇、162.29万字;还与区文联合编出版《漳州古代诗词选》、刊载古诗词780首、22万字;与漳州市图书馆合编出版黄叶沱撰写的《史事钩沉话漳州》,刊载文稿94篇、20万字;编纂出版区政协原副主席阮位东回忆录《节风沐雨六十年》,刊载文稿40篇、15万字;以及作为《芗城文史资料增刊》,由郭锦飚编订《漳州话字音汇集》,17.50万字。1993—2007年,区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取得良好成果,出版20本书,共246.79万字,为地方史料作出贡献。
  一、三届文史资料委员会工作
  1993年5月,《漳州市芗城文史资料》第三辑(总第二十一辑)出版,刊载文稿18篇,7.35万字。该辑刊载统战部长张亚盛回顾政协工作的文稿;八十高龄张胡山、黄叶沱、蔡庆麟等老人介绍漳州古城的“兴废”“七阴八阳桥与九街十三巷”“典当业”“万国储蓄会”;陈郑煊老人以亲身经历写出“漳州皮影戏史话”;“华侨新村兴建”“大水港”与“宝新引水工程”的兴建等。本辑责任编辑王和贵、陈松年、汤怀亮。封面题字蔡大燮。封面设计马楚育。出版刊号闽报刊字第05022号。
  二、四届文史资料委员会工作
  1994—1998年,区政协四届文史委征集、出版《漳州芗城文史资料》第四、五、六、七、八、九辑,刊载文稿165篇,60.78万字。
  1994年2月25日,区政协四届委员会第一次常委会研究决定文史资料委员会组成人员:主任廖淑琴(兼),副主任陈松年、王和贵、黄毅,委员吴恩典、林宽让、蔡庆麟、徐苍生、汤怀亮、张胡山、黄叶沱、柳永真、戴腾云。3月16日.召开文史资料委员第一次会议,通过《芗城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组织简则》。10月,《漳州芗城文史资料》第四辑(总第二十二辑)出版,刊载文稿23篇,10.78万字。该辑刊载林长顺记述彭冲在海沧沧江小学开展革命活动情况,漳籍青岛海洋大学薛廷耀教授回顾留学美国前后及回国的学习工作情况,人物(施大鎏、郭其超、林语堂)3篇,“六·九”洪水及防洪堤3篇,经济
  3篇,古城往事6篇,卫生医疗3篇。责任编辑王和贵、陈松年、汤怀亮。封面题字蔡大燮。封面设计马楚育。出版刊号闽新出(漳)内书刊第093号。
  1995年7月,《漳州芗城文史资料》第五辑(总第二十三辑)出版,刊载文稿23篇,9.45万字。该辑刊载解放接管、社会改造、土改的记略,清代刘国轩败溪西、古城的变迁与民国初陈炯明改造漳州市政及南郊机场的忆旧,经济2篇,文教2篇,人物(姜谅、王咸熙、蒋天汉、陈佳源、许教津、戴民赐、林水)7篇,还有“林语堂年表”。责任编辑王和贵、陈松年、汤怀亮。封面题字蔡大燮。封面设计马楚育。出版刊号为闽新出(漳)内书刊第95032号。
  1995年11月《漳州芗城文史资料》第六辑(总第二十四辑)出版,刊载文稿19篇,10.92万字。该辑刊载抗日战争3篇,北乡暴动、解放初期群众文艺、图书馆史略各1篇,人物(张连金、林水木、许天正)3篇,古城史迹及习俗5篇,“漳州市区路、街、巷的演变”一文,记述明清、民国初、“文革”以及当今的名称对照,为海内外同胞寻根提供方便。责任编辑王和贵、陈松年、汤怀亮。封面题字蔡大燮。封面设计马楚育。出版刊号闽新出(漳)内书刊第95032号。
  1996年11月,《漳州芗城文史资料》(芗城风物专辑)第七辑(总第二十五辑)出版,刊载文稿72篇、9.54万字。该辑简要介绍芗城的由来,发展概况、历史遗
  迹、名胜、古墓、陵园、公园、名优特产、地方艺苑、风味小吃、民俗风情、芗城谚语等。编审人员由廖淑琴、黄毅、陈松年、王和贵、汤怀亮、徐苍生、柳永真、黄叶沱、张胡山组成。封面题字彭冲。出版刊号为闽新出(漳)内书(96)第099号。
  1997年10月,《漳州芗城文史资料》第八辑(总第二十六辑)出版,刊载文稿27篇、10.64万字。该辑刊载“龙溪接管团进漳纪实”和对农业、手工业改造及布坑水库建设;有党校、二中的校史和“农函大兴学记”及“董坑村科技兴农纪实”;人物(高庆狮、郑绵平、郑子瑜、陈龙泉)4篇;张胡山、黄叶沱“旧漳州地区报刊和通讯社概况”一文,是漳州市新闻工作者重要参考材料。责任编辑王和贵、陈松年、汤怀亮。封面题字蔡大燮。封面设计马楚育。出版刊号为闽新出(漳)内书刊(97)第087号。
  1998年10月,《漳州芗城文史资料》第九辑(总第二十七辑)出版,刊载文稿23篇、9.45万字。该辑刊载反映农业合作化的路边金星社创办纪要,改革开放以来市政建设,威镇阁(八卦楼)重建,海外联谊、进出口商检、与台湾文化交流、木偶剧团进京汇报演出以及少年木偶团载誉香港。人物(郑图、林开德、黄仲琴、林太乙、余勉堂、蔡咸甫、蔡潮初、吕纪瑞)6篇。责任编辑王和贵、汤怀亮。出版刊号为漳新出(98)内书刊第029号。
  三、五届文史资料委员会工作
  1999—2003年,区政协五届文史委征集、出版《芗城文史资料》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辑,刊载文稿159篇、63.52万字。
  1999年2月2日,区政协五届二次常委会研究决定五届文史资料委员会组成人员:主任委员廖淑琴(兼),副主任委员郑水石、王和贵,委员庄一骑、蒋东璧、黄江滨、张奕菁、汤怀亮、徐苍生、陈力水、柳永真、黄叶沱、张胡山、杨惠民、戴腾云。9月,《芗城文史》(纪念共和国五十年华诞)第十辑(总第二十八辑)出版,刊载文稿27篇、11.76万字。区政协主席张庆宗撰写序言。该辑刊载“漳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暨漳州解放大会的实况纪实”,筹备首届漳州市政协及成立的纪略,工业、农业、交通、城市建设、街道工业、乡镇企业、教育、人口与计划生育等诸多面的历史变革及其发展过程,如实记叙了芗城五十年来的变化和成就。责任编辑王和贵、汤怀亮。封面题字李竹深。摄影郑文华。出版刊号为漳新出(99)内书刊第061号。
  2000年11月,《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总第二十九辑)出版,刊载文稿22篇、11.76万字。该辑刊载漳州工委活动记述和解放大同盟的组织及其活动、漳州防空部队击落U-2飞机、芗城区志编纂概况、人物(叶国庆、黄典诚、施正铿、朱浴沂、章宝春、王作人)6篇、郑成功进军漳州城及著名闽南近代园林——可园。责任编辑王和贵、汤怀亮。封面题字蔡大燮。出版刊号为漳新出
  (2000)内书刊第106号。
  2001年11月,《漳州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二辑(总第三十辑)出版,刊载文稿28篇、12万字。该辑刊载记述“迎接大军、解放漳州”、“忆漳州大路书店”、建市艰难起步,光明戏院被接管、荒山建机场、红卫兵运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右派”改正、人物(沈国金、游福来、傅寿仲、张扬枢、李宋卿)5篇、《南山寺志》编纂始未、浦南“三套集成”编写、玄坛宫肉身和尚、玉尊宫以及南山寺放生池碑、清泰寺题名碑、虎文山碑园、林语堂纪念馆等。责任编辑王和贵、汤怀亮。封面题字蔡大燮。封面设计马楚育。出版刊号为(漳)新出(2001)内书刊第092号。
  2002年11月,区政协文史委与区民族与宗教事务局联合编纂《芗城文史资料》(芗城寺庙宫观专辑)第十三辑(总第三十一辑)出版,刊载文稿50篇、12.32万字。区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长叶永栋撰写前言。该辑刊载经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或文物保护单位共50座寺庙。编委会成员:主任委员叶永栋,委员王和贵、叶永宁、庄宗沛、汪光陵、陈克强、覃美吟、释湛空。编写小组成员王和贵、汤怀亮、陈子清、张大伟、黄戴德、韩海榕、江焕明、林艺海。参与拓片、摄影、绘图为张大伟、江焕明、林艺海、黄戴德。出版刊号为漳新出(2002)内书第92号。
  2003年11月,《芗城文史资料》第十四辑(总第三十二辑)出版,刊载文稿32篇、15.68万字。该辑按栏目编
  纂:古城街路;史迹探寻(香港路、王升祠、杨骚故居);史事钩沉(台湾路、府衙、府埕);古街史话(东门街、龙溪电灯公司);沦桑巨变(西溪故道、浦头的历史钩沉、民居建筑、民俗风情、名人学士);老字号(天益寿、至诚老药店、蔡福美鼓铺、晓庄书店、何怡成酱园、广发牛肉店);名优产品(片仔癀、八宝印泥、木版年画、天宝香蕉、棉花画、风油精)。责任编辑王和贵、汤怀亮。摄影江焕明。出版刊号为(漳)新出(2003)内书第077号。
  四、六届学习与文史委员会文史工作组工作
  2004—2006年,区政协六届学习与文史委文史工作组征集、出版《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五、十六、十七辑,刊载文稿81篇、53万字。还与区文联合编出版《漳州古代诗词选》一书,刊载清代以前古诗词780首、22万字;出版郭锦飚编订《漳州话字音汇集》(《芗城文史资料》增刊)一书,17.50万字。
  2004年2月11日,区政协六届二次常委会研究决定学习与文史委员会,由蔡月莲副主席分管,主任委员杨苡贞,副主任钟杨南和、欧阳秉乾,文史工作组长钟杨南和,副组长王和贵、庄宗沛,文史员王和贵、庄宗沛、冯水国、江焕明、汤怀亮、阮位东、张大伟、李竹深、施正渊、徐苍生、郭上人、郭锦飚飚、韩海榕。同年11月,《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五辑(总第三十三辑)出版,刊载文稿40篇、22.46万字。区政协主席张庆宗撰写前言,指出本
  辑是“献给建区二十周年礼物”。该辑按栏目编纂:古街史话(新华西路、中山公园、青年路、何衙内、修文路、延安南路、北京路);九龙江史话;历史名人(朱熹、亘信、黄取、周醒南、陈炯明、高捷成、徐飞仙、蔡竹禅、林子青);历代胜迹·人文景地·自然风光(芝山三亭、香洲古渡、林语堂祖籍地及纪念馆、漳州历史街区、漳州博物馆、漳州科技馆、漳州图书馆、南山秋色、龙江夜月、宝峰飞翠、明清古村庄天宝洪坑)。责任编辑王和贵、庄宗沛。出版刊号为(漳)新出(2004)内书第084号。
  同年12月,与区文联合编纂《漳州古代诗词选》出版,刊载古诗词780首、22万字。这是一本彰扬漳州历史和文化的诗词选集,从六朝至清代近1500年间,选取351位诗人,计得诗词780首,这其中既有漳州历代先贤的诗作,又有宫宦、游人的吟咏,大致可反映漳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和积淀。编委会主任陈燕松,副主任叶永栋、蔡月莲、欧阳秉乾,编委施榆生、萧彪、李竹深、杨苡贞,张大伟、王和贵、庄宗沛,主编欧阳秉乾,副主编施榆生,辑校及封面题字李竹深。出版刊号为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4)第138634号。
  2005年10月,《城文史资料》第十六辑(总第三十四辑)出版,刊载文稿15篇、15.54万字。区政协主席张庆宗撰写前言。该辑按栏目编纂:古街史话(宋代漳州城、双门顶、府学寻踪、解放路);古镇史话(浦南历史
  沿革);名人史迹(孙中山与漳州、张友仁、林子青与赵朴初,黄典诚故居、黄典权);金融史事(“侨批”、民国地方货币);往事回眸(“六·九”水灾、漳州旧事杂忆)。责任编辑王和贵、庄宗沛。出版刊号为(漳)新出(2005)内书第111号。同年12月,《漳州话字音汇集》(《城文史资料》增刊)出版,郭锦飚编订,17.5万字。出版刊号为(漳)新出(2005)内书第112号。
  2006年9月,《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七辑(总第三十五辑)出版,刊载文稿26篇、15万字。区政协主席张庆宗撰写前言。该辑按栏目编纂:古街史话(南门溪港、厦门路、澄观道、龙眼营、南太武);古镇史话(天宝山、天宝古楼寨、墨溪、天宝庙宇、戴文赛、戴尔宾、戴天佑、韩得成、戴盼、韩振泗);地方名人名事(《泓一法师全集》发端在漳州、许世英、蔡谦吉、黄稷堂、游金章)。责任编辑王和贵、庄宗沛。出版刊号为漳新出(2006)内书第076号。
  五、七届提案与文史委员会的文史工作
  2007年4月2日,区政协七届二次主席会议明确赵慧真副主席分管提案与文史委员会工作。11月30日,区政协七届二次常委会决定杨苡贞为七届提案与文史委员会主任、林婉勤为副主任。聘请王和贵、庄宗沛、汤怀亮、郭锦飚、郭上人、施正渊、徐苍生、张大伟、李竹深、冯水国、郭谋忠、杨金云、陈侨森、江焕明、林南中、陈金资为文史员。
  2007年8月,与漳州市图书馆联合编辑黄叶沱、蔡绿菇编著《史事钩沉话漳州》出版,刊载文稿94篇、20万字。责任编辑王和贵、张大伟。封面题字王石昆。封面摄影江焕明。出版刊号为(漳)新出(2007)内书第032号。同年10月,区政协原副主席阮位东回忆录《栉风沐雨六十年》(《芗城文史资料》增刊)出版,刊载文稿40篇、15万字。责任编辑王和贵、庄宗沛。校对冯永国、郭谋忠。封面题字许集美。出版刊号为(漳)新出(2007)内书第098号。同年11月,《芗城文史资料》第十八辑(总第三十六辑)出版,刊载文稿26篇、14.40万字。区政协主席魏方旭撰写前言。该辑按栏目编纂:故地踪影(岳口旧话、漳州船民史略、古代龙溪县“都”的记述);往事寻踪(左宗棠与漳州、太平军鏖战漳州、天主教入漳纪实);民俗记述(漳州丧葬仪礼采摭、漳俗农历七月普度);人物春秋(孙宗蔡、颜镜明);邑人书架(张胡山、魏宝贵、施香沱);姓氏选登(芗城农村姓氏调查纪实、芗城庄姓、天宝韩姓、韩振泗墓碑、东爪哇韩氏家族);文献集萃(《清漳志》的辑佚)。责任编辑王和贵、庄宗沛。出版刊号为(漳)新出(2007)内书第099号
  附:芗城区政协1996—2007年文史资料编印一览表
  芗城区政协1993—2007年文史资料编印一览表
  第四节 台港澳侨联络活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第十一条、第十五条规定:政协要“宣传和参与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统一祖国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同台湾同胞和各界人士的联系,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要“加强同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的联系和团结,鼓励他们为保持港澳地区的繁荣和稳定,为建设祖国和统一祖国作出贡献”。要“宣传和协助贯彻执行国家的侨务政策,加强同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联系和团结,鼓励他们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和统一祖国的大业作出贡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加强,芗城区政协继续做好“三胞”(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联络工作,广交朋友,促进“三胞”对漳州的了解,为漳州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加强“三胞”工作,开展海外联络活动,是区政协日常工作之一。区政协与区侨办、台办、侨联等有关部门共同为漳寻根谒祖、探亲、旅游、洽谈投资贸易“三胞”服务。四届期间(1994—1998年)270多批、4860多人次;五届期间(1999—2003年)8970多人次。在接待中,坚持以诚相待,广交朋友,着力宣传芗城区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措施、新政策、新成就,从而提高了芗城的知名度,增强吸引力,激发了“三胞”的爱国爱乡热情,增强了前来我区投资办企业的信心。
  区政协根据芗城区是漳州市的中心城区,有着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自古到今,它与台湾的关系非常密切,台湾有38.5%的民众祖地在漳州的特点,充分利用同文同习俗的优势,开展漳台联络活动,拉近海峡同胞的感情,为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运用“开漳圣王”信仰,开展台湾同胞联络工作。陈元光是漳州的创立者,是漳州首任刺史。他为漳州的文化、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立下了功绩,对社会和人民作了贡献,被后世尊为“开漳圣王”。唐贞元二年(786年)徙州治,陈元光墓奉勒移葬龙溪县松洲堡(漳州芗城浦南镇石鼓山),并将松州书院(址在浦南镇松州村)前庭改建为将军庙(后称威惠庙),以祀陈元光及其诸部将。陈元光墓与松州威惠庙,自古至今,是台湾及东南亚地区陈氏后裔祭拜陈元光的重要场所,是漳州历史文化形成发展的根基和核心,他们崇拜、祭祀“开漳圣王”。是富有史缘、文缘、亲缘、地缘乃至“神缘”的特殊性,也是海外民族群溯本寻根、敦亲睦邻的民族传统。区政协与有关部门、浦南镇,利用“开漳圣元”文化特殊之所在,热情接待海内外的“开漳圣王”后裔祭谒陈元光,1996年,陈元光逝世1285年纪念活动,接待52名台胞返乡谒祖经济考察团;台湾八十七座供奉陈元光的宫庙,组成台湾“开漳圣王庙团联谊会”,分别于2001年4月、2006年6月、11月共3次350人,组团到陈元光墓和松州威惠庙祭拜。2004年12月,台湾“开漳圣王庙团南区联谊
  会”,由第十届会长陈梅芳带领96人庙团信众,祭拜陈元光墓,敬献“圣德永怀”牌匾和“饮水知源”纪念牌;2006年10月,新加坡保赤宫正总务陈宽成组团,参加漳州“开漳圣王文化联谊会”成立大会和参拜陈元光墓。
  ——运用民俗文化交流,联络海外同胞。1997年11月,台湾新竹县谒祖团一行35人,参拜西街教苑代天府巡狩王爷公庙和天宝路边威惠庙;19891997年,台湾高雄青龙亭并捐资置钟鼓于拜亭两侧;1998年2月,区政协副主席廖淑琴为团长共11人,组成漳州市民俗文化交流访问团,赴台开展为期12天民俗文化交流活动;台湾宜兰草湖玉尊宫管委会主任李炳南教授,多次来漳商谈重修天宝珠里玉尊宫,投资600万元人民币,于1999年1月9日建成,吸引大批台胞前来朝圣旅游;2000年1月30日至2月13日,区政协主席张庆宗、副主席叶永栋,应台湾宜兰草湖玉尊宫管委会邀请,赴台进行民俗文化交流活动。
  ——帮助台胞寻根谒祖。1999年元月,台湾“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原台湾“立法院”秘书长郭俊次博士,第一次到漳州,在与市、区两级领导交谈时,谈起其先辈祖籍漳州,是数百年前从“漳州府二十八都”(即龙溪二十八都)迁台的,欲寻访祖籍宗亲,我们的政协委员,根据郭俊次博士提供的信息,通过查阅《漳州府志》及清代的漳州舆图,终于查到了郭俊次博士的祖籍是现在龙海市角美镇的流传村,使郭俊次博士感激不已。通过细致的工作和热情的服务,增进了同台湾同胞的感情。
  第五节 政协委员视点
  芗城区政协按照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的一项重要职能,在漳州台电视台开设《政协委员视点》专题栏目,把人民政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向社会公开展示,从2000年8月18日至2008年1月4日,共制作播出27期。这种创新政协民主监督的有效探索,得到了中共芗城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被省、市政协肯定。2000年11月被漳州市政协推荐出席全省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并在会上作了发言;2001年12月被福建省政协推荐出席全国政协地方政协工作经验座谈会。2000年8月15日,芗城《政协委员视点》栏目,在漳州电视台首播,在开播之前,区政协主席张庆宗与电视台观众朋友们见面,他说:“政协有三项主要职能,一是政治协商,二是民主监督,三是参政议政,”“举办《政协委员视点》,通过《视点》栏目来实施我们的民主监督。”2000年制作播放“整治村容村貌,改善村居环境”“芗城区工业发展的出路在哪里”“关注投资热土——金峰工业区”等3期《视点》。区政协开播《政协委员视点》,旨在聚焦社会热点、关注百姓生活,推动芗城工作。如第一期《政协委员视点》“整治村容村貌,改善村居环境”播出后,基层有关单位对《视点》反映出来的问题较为重视,组织力量清理了淤泥、污水,疏通了水沟,
  清运了堆积的垃圾。群众说,政协办《视点》,农村卫生得到好转、村容村貌得到改观。
  2001年制作、播放“解决农民贷款难的出路在哪里”“西桥片区路网建设刻不容缓”等2期《视点》,通过电视媒介把人民政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向社会公开展示,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
  2002年制作、播放“小吃蕴含大市场”“关注社区建设”等2期《视点》,都是围绕服务经济建设,如“小吃蕴含大市场”视点,就是为了配合区委、区政府发展特色小吃、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而组织拍摄制作的。
  2003年制作、播放“发展农村、富裕农民”“整治占道经营,优化市容市貌”“关注民生、办好提案”等5期《视点》。“发展农村,富裕农民”《视点》,主要是针对当时农民增收难问题,为了引导农民,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多渠道全方位促使我区农村经济更快发展,使广大农村群众尽快富裕起来。
  2004年,制作、播放4期《视点》,为推动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如“关注农村饮水安全”《视点》播出,受到全区上下关注,一时间,农村饮水安全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区委副书记陈东升看了该期《视点》后,感到金峰工业区周边几个行政村在饮水问题还存在不少差距,立即采取措施,当年就解决金峰工业区周边5个行政村饮用水问题。
  2005年,区政协继续坚持运用电视覆盖面广、时效
  快、影响大的特点和优势,制作、播放4期《视点》,开展民主监督,效果显著。为了配合市、区争创国家卫生城市,针对我区城市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先后制作、播放“关注城市建设,优化人居环境”“城市管理大家谈”2期《视点》。让政协委员、广大居民群众共同关心、爱护自己的家园,共同参与、监督城市建设与管理,共同致力于漳州这个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2006年制作、播放“农村饮水问题追踪”“优化投资环境,服务经济发展”“关注新农村建设,服务经济发展”“关注新农村建设”“关心老人生活,关注老龄问题”“创卫为百姓,创卫靠大家”等5期《视点》,都起到了很好的监督效果。
  2007年,区政协常委会继续运用电视覆盖面广、时效快、影响大的特点和优势,抓住群众普遍关注的经济与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政协委员视点》这个平台,开展民主监督。如针对农村脏、乱、差、垃圾无处去的现状,制作了“破解农村垃圾处理难题”;针对外来工子女就学的问题,制作了“关注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视点》,都受到全区上下关注,引起区党政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
  附:芗城区政协2000—2007年《政协委员视点》录播统计
  芗城区政协2000—2007年《政协委员视点》录播统计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出版者:漳州永芳印刷有限公司

本文记述了漳州地区的文史资料、组织与机构、重要会议、主要工作的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