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关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6164
颗粒名称: 帝国的关卡
分类号: F512.99
页数: 2
页码: 217-218
摘要: 清兵入关后,基于种族、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考虑,清廷对前朝的军政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清廷统治者的眼中,中原大地芸芸众生只分两类,一类是奴(归顺者),另一类是贼(反抗者)。这种观念,从驿铺的改制中,可看出端倪来。清顺治十二年,清廷废除明朝设的所有建制,独留驿站。原先的铺改为塘,归城守营或镇标营管辖,塘兵专司传递公文和盘查过往行人。延续千年的传递网络,兼有济助旅客的完备体系,至此,蜕变成专门为专制集权服务、钳制百姓行动的连环关卡。清光绪十六年,大清邮政官局成立,邮递取代了塘递的一部分功能。直至清朝终结,延续几千年的邮传网络,依然未能摆脱官办或官督的桎梏,终究与现代意义的邮政失之交臂。
关键词: 漳州 帝国 关卡

内容

清兵入关后,基于种族、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考虑,清廷对前朝的军政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清廷统治者的眼中,中原大地芸芸众生只分两类,一类是奴(归顺者),另一类是贼(反抗者)。孟子所言“民为本”的民,是不存在的。这种观念,从驿铺的改制中,可看出端倪来。清顺治十二年(1655),清廷废除明朝设的所有建制,独留驿站。康熙三十八年(1699)裁撤驿丞,漳州府所设置的驿站,划归龙溪县管理。雍正至乾隆二十一年(1756),驿驿站逐渐被废除。原先的铺改为塘,归城守营或镇标营管辖,塘兵专司传递公文和盘查过往行人。延续千年的传递网络,兼有济助旅客的完备体系,至此,蜕变成专门为专制集权服务、钳制百姓行动的连环关卡。
  清光绪十六年(1896),大清邮政官局成立,邮递取代了塘递的一部分功能。但是,邮路上的信息传递仍然带有天然的皇室与官府的色彩。海量的商业信息和关乎民生的物品、金融、信件往来,几乎全由民间自创的民信局或侨批局来承办。即使在驿路畅通发达的鼎盛时期,征用天下民脂民膏建立起来的驿铺网络,也没有为民生需要做过一丝一毫的事。在清军镇压太平军期间,塘递速度曾创下四天穿越将近1400英里(相当于每小时近14英里,约22.5公里),平均日行超五百公里的惊人纪录。但这样的高效运作模式,也没有一丝一毫地运用到民生经济中。直至清朝终结,延续几千年的邮传网络,依然未能摆脱官办或官督的桎梏,终究与现代意义的邮政失之交臂。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包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漳城记忆、往事寻踪等。收录了《记抗战时期漳州难民潮》《漳州开元寺》《漳州宋河濠沟》等文章。本书内容包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漳城记忆、往事寻踪等。收录了《记抗战时期漳州难民潮》《漳州开元寺》《漳州宋河濠沟》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