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边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6021
颗粒名称: 塘边村
分类号: K925.7
页数: 8
页码: 186-193
摘要: 塘边村,位于芗城区北郊七公里处,石亭墟南三公里。北与乌石村交界,南与天宝镇珠里村相连,东邻高坑村,西北与埔尾村接壤。历史上属龙溪县二十一都,清代设乡。民国28年12月为第五区五凤乡(驻浦南)塘边保。新中国属五区埔尾乡。1958年属星火公社埔尾作业区,1961年建立塘边大队,属石亭公社。今为石亭镇塘边行政村委会所在地。传统贸易墟场,有邻近天宝墟,逢一、四、七为墟日,石亭墟逢五、十为墟日,牛墟逢三、六、九为墟日。当天下午,张贞出兵“清剿”,暴动失败。塘边村现有村民均姓黄。塘边黄氏祖墓,位于方仔林,现名荔枝果林场。目前,塘边村村民居住房屋,大多数为新建二、三层楼房。
关键词: 芗城区 石亭镇 塘边村

内容

塘边村,位于芗城区北郊七公里处,石亭墟南三公里。北与乌石村交界,南与天宝镇珠里村相连,东邻高坑村,西北与埔尾村接壤。历史上属龙溪县二十一都,清代设乡。民国28年12月为第五区五凤乡(驻浦南)塘边保。新中国属五区埔尾乡。1958年属星火公社埔尾作业区,1961年建立塘边大队,属石亭公社。今为石亭镇塘边行政村委会所在地。
  村名起源,“塘边”或取“塘递之边”之义。《漳州市(芗城区)地名录》(1987年)认为因村北边有一约6000平方米池塘,故名。全村面积1.25平方公里,境内有山丘二:山顶山,王后山。人口1123人,耕地约742亩,水果地约206亩,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水稻、甘蔗、甘薯,水果有香蕉、龙眼等。副业以制面、鞭炮、碾米为主,一部分从事养猪业,手工竹编制品外销。传统贸易墟场,有邻近天宝墟,逢一、四、七为墟日,石亭墟逢五、十为墟日,牛墟逢三、六、九为墟日。
  交通便利,有简易村道通漳华公路,现有市区公交A1路停靠村口“塘边站”,村中百分之三十村民户有私家车,全村有汽车约40辆。
  革命老区村。1929—1932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漳州北乡农民运动重要活动地点之一。1930年5月29日,北乡农会负责人高渭南率乌石、浦尾、塘边、顶高坑等农民队伍3000人,到达乌石,与郑华、郑裕德等人,指挥攻估民团部,打击土豪,处决封建族长1人。当天下午,张贞出兵“清剿”,暴动失败。
  姓氏源流
  塘边村现有村民均姓黄。无族谱,据《漳州姓氏》载:明末,黄塘源从金峰下碑村迁居塘边开基。
  南宋末年,临安(今杭州)被元兵攻破,黄天从及其子黄材随宋室南逃。祥兴二年(1279),兵败崖山,黄天从父子奉懿旨同许达甫、张世杰等以16艘船护送赵若和突破重围,欲往福州,船队经厦门湾外海时,遭遇台风,张世杰等12艘船翻沉,黄天从父子保护赵若和等四艘船舶在漳浦东部登岸,就地隐居开基。黄天从为浦西派,墓在今龙海东泗畚箕湖山。传至第六世有十六个堂兄弟,都以“均”命名,有“十六均黄”之称。今芗城区传衍黄氏有一支是黄天从派均辈支系。塘边村黄氏属黄天从派,近年曾前往畚箕湖参加五月祭祖活动。黄天从派裔孙昭穆:“鸿均志盛谊,广存纯舜持,性致温良恭,俭让聪明依,睿智宽裕发,强刚毅藏居,忠正文理密,察审笃偲怡。”祖训诗:“骏马腾腾出外乡,任从异地立纲常。家贫外境犹吾境,世乱他乡即故乡。朝夕勿忘亲命语,子孙须为祖馨香。唯祈永荷苍天佑,二八男儿总吉昌。”至今,塘边村中还有老人能背诵此诗。塘边黄氏祖墓,位于方仔林,现名荔枝果林场。
  村落建筑
  目前,塘边村村民居住房屋,大多数为新建二、三层楼房。在村北古城墙附近尚有部分旧民居。大致保留古村巷陌格局。主要古建筑有:
  黄氏祠堂,始建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坐北向南,总占地面积18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内供先人神主牌。1984年重修。今兼作本村老人活动场所。
  塘边庵,祀玄天上帝。始建年代不详,1994年重建,共二进,悬山顶,门面为凹寿式,有楹联两副:
  1.风华日丽壮志山河,万代留芳永放光芒。
  2.北极司权帝法昭垂于宇下,南山当座神灵感应乎塘边。
  第二联为嵌字联,是旧联,塘边庵重建时,换新石柱,旧石柱砌于庵埕路沿。
  宝莲寺,位于塘边村。十八社半共有,祀三宝佛。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由蔡前村曾都倡议北斗、石亭及浦林一带善信捐资兴建,初名“睦邻庙”,祀三世佛、观世音、游府千岁等神祗。清乾隆时易名“瑞云堂”、“瑞云庙”。后又经油车(榨花生油)业主捐资修建,俗称“油车大庵”或“塘边大庵”。民国期间,中共地下党组织北乡赤卫队在塘边大庵设立联络点,开展反对国民党当局抓丁征粮、苛捐杂税斗争。解放后,塘边大庵因年久失修。“文化大革命”中被列为“四旧”,遭受破坏。1981年落实宗教政策,恢复香火。1993年由黄福莲、李亚全、王里祥等善信倡议,由石亭、北斗、天宝、浦林等60多个村社的信众自愿捐资献力,按传统的“落水莲花,玉带环腰,左龙右虎,后靠卧麒麟穴”旧庙址进行扩建,改名“宝莲寺”。
  宝莲寺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7亩许,建筑面积4360平方米。寺前方庙埕开阔平坦,埕中间有一个放生池,池中立一座2米高的石莲花,四周伴有十二生肖石雕像。庙埕左右各建一座凉亭,供香客游人歇息。琉璃瓦歇山顶,屋脊仿古制作剪瓷雕双龙戏珠,精美华丽。分前、中、后三殿,左侧有一偏殿。前殿面宽三间,祀弥勒佛,旁祀土地公和娘妈。中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祀观音菩萨。后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祀三世佛,附祀地藏王。偏殿祀游府千岁,后面悬挂寺僧净土和尚遗像。寺内存有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重修寺庙捐资芳名石碑二通。
  其一:“本庙肇自太戊乙卯,岁历祀数千余载,几经兴废,至大明隆武元年(1645),五社募众重修。今至乾隆四十九年,年久月深,倾颓崩坏,五社募四保助缘重修鼎建。众弟子姓名开列于左:
  寮里乡(姓名及捐资略,下同)北斗社……清太学钱元榆,城庠生戴里,太学生黄善。董坑内……楼内……茶园保……珠坑社……后园……北斗社……山头顶社……庵边社……五里沙……竹林社……珠坑社……上高坑二社……后坑社……后庵社……庵下社……龙须社……后塘社……安山社……洋尾墘……土塘社……梧裕社……南坑社……过坑社……凤梧社……董事塘边社黄广□,文都社李裕、李君、李绪,长美社李衍,协理黄□募缘鼎建。
  有柱联一对:
  “色相皆空时有瑞云闲去往,慈悲普照散来花雨遍霑施。”
  乾隆甲辰岁蒲月弟子许宗□敬题。
  古城墙。村北部池塘边有一处约长20米的夯土墙残段和墙基,村民称为“楼脚”。疑为古代塘递遗址。据清康熙《龙溪县志》卷之四“兵防”记载,漳州城守营辖有塘递,各有塘兵二至八名不等,“专司递送公文,盘诘奸宄之事”。有“北门首塘、丰乐塘、乌石塘”等三个点,均位于今塘边村周边,丰乐与乌石两个村名至今不变,塘边村名或起源于此。在村北古城墙附近,现保留下一部分老房子和旧村道。基本上保留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村貌,大部分为土坯房,尚有一些老人居住,从事编制竹篓手工劳作。有水井5~6口。
  古榕树。村口有二棵古榕树,是村民聚会乘凉的好去处。
  民俗文化
  岁时习俗:春节,每年正月初十在塘边庵“迎尪”,有踩高跷、大鼓凉伞等民间文艺活动,迎神绕社境。
  清明日祭祖,七月十四日,拜祖先。
  衣食住行,村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习俗已经随着时代发生变化。衣着服饰与城区基本无差别,多购成衣,手工裁缝制衣已淘汰。主食大米。改革开放之前,这一带缺大米,以番薯补充口粮。大多数村民保留早餐稀饭,中餐干饭,晚餐稀干不定的饮食习惯。使用液化气替代柴火,如今有一部分村民开始使用电炉做饭。大部分村民仍然饮用井水,2013年开始通自来水。成年子女结婚后一般都独立户口。七十年代以来,村民执行独生子女的计划生育政策。传统接生方式早已淘汰。村里还有一位旧接生婆健在,已75岁。全村90岁以上老寿星有5人,1男4女,最高龄96岁,女性。村里设医疗所。实行火葬。
  方言。方言持闽南话,腔调与词汇与城区基本相同,个别字读音有细微异处。流行芗剧、锦歌、布袋木偶戏等地方戏曲。村里原有芗剧戏班,黄开山(?一2000)为戏班师傅。七十年代上演过《三家福》,八十年代上演《狄青取旗》,演员均为本村村民。至今戏班虽已不存在,但会唱戏的村民不少,各行当的演员还能上台演出。村里有高跷队,队员40多人,负责人黄荐年近八旬。队员黄清河在73岁时,尚能踩高跷。村里有专门的训练场地,吹拉弹唱俱全,文武片保留完整。逢年过节演出,十分活跃。塘边高跷队是漳州地区保护传承最完整的高跷队。
  高跷是一种民间舞蹈,起源于古代百戏中的一种技巧表演,流传入漳州的时间大约是清末民初。塘边高跷以舞队踩街的形式表演,舞队主要有鼓手1人,铜钹6人,铜锣2人,凸锣2人,共12人组成。另各有2人护伴,全队约40人。高跷用两根上方下圆的杉木棍制成,高度达2.4米,顶部有一块横板,舞者脚踏横板,用布条绑紧固定即可表演。舞者扮相俊俏,多扮演古代神话或历史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如“八仙过海”中的吕洞宾、何仙姑等,身着服饰模仿地方戏曲行头,手持棍棒、扇子等道具。踩街时集体舞队边舞边走,随鼓乐节奏,舞者能够在两米的高跷上行走自如,并能够吹拉弹唱,表演芗曲。舞者的步法可以分为单脚跳、大跨步跳、金鸡独立等;身法可以有前俯、后仰、左歪、右斜各45度以上的姿势,还可以表演叠罗汉、肩骑人、器械武打单练、对打等高难动作,有时模仿传统戏剧科介造型。表演风格上有“文跷”、“武跷”,前者重扭踩和情节表演,后者重炫技功夫,形成热烈、惊险、诙谐的民间舞蹈艺术。先前一般在庙会祭祀时表演,现在多在喜庆节日和庙会活动时表演。有时还进城参加大型节庆活动,让城里人也能够领略高跷的艺术魅力。
  塘边塘边高跷队曾参加建漳1300周年庆祝活动,在踩街表演队伍中,倍受瞩目,观众水泄不通。2003年元宵,塘边塘边高跷队进城街表演,观众如潮,为节日增添满街欢声笑语。
  乡贤名人
  黄金星,漳州市工商局办公室主任,副处级。
  黄智勇,博士在读,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七五医院泌尿科主任医师。
  黄枝梅,女,硕士。
  黄艺伟,男,硕士。
  黄艺娜,女,在读硕士生。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系统介绍了漳州市芗城区农村与街道的史料。内容包括:芝山镇简介、天宝镇简介、石亭镇简介、浦南镇简介、街道及其城中村简介等。漳州市芗城区,即原县级漳州市。芗城是福建省漳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属东南沿海重镇、军事战略要地。

阅读

相关人物

黄龙顺
责任者
张大伟
责任者
江焕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芗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