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城记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918
颗粒名称: 漳城记忆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20
页码: 197-216
摘要: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漳州特大洪水老照片选登:本辑刊载冯水国先生收藏的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农历九月二十二日(10月16日),漳州城特大洪水灾情照片37张“做为背景的彩扎牌楼上悬挂的龙旗和万国旗大都可辨”照片背面有一篇手书《漳郡教育讲习所撮(摄)影记》:为我们今天解读照片留下了可靠的文字记载,这是一份当年漳郡教育讲习所全体讲员、监事、董事及第一班毕业生的名单,漳郡教育讲习所的创办始末“汀漳龙道道尹李仲平创办汀漳龙师范传习所于丹霞书院旧址,另据庄受福整理《辛亥漳州光复前后》一文记载。
关键词: 漳州 芗城区 漳城记忆

内容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漳州特大洪水老照片选登
  冯水国
  编辑按语:据《漳州水利志》记载:“自宋咸平二年(999)至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的910年间,发生大洪水有44次,平均约20年一次,其中洪峰流量达8500~10000立方米/秒的特大洪水5次,分别发生在1474年、1570年、1668年、1794年和1908年;5000~8000立方米/秒的大洪水16次。20世纪以1908年10月16日的洪水为最大,据洪水调查推算,洪峰流量为8850立方米/秒,相当于110年一遇。”
  本辑刊载冯水国先生收藏的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农历九月二十二日(10月16日),漳州城特大洪水灾情照片37张,作为“漳城记忆”永远留在全市人民的心目中。
  《芗城文史资料》编辑部
  漳郡教育讲习所第一班毕业合影
  张大伟
  近期,友人推荐一帧老照片,其文献价值值得重视。
  照片的品相尚好。这是一幅漳郡教育讲习所第一班毕业合影。做为背景的彩扎牌楼上悬挂的龙旗和万国旗大都可辨。但主要标识物——毕业典礼会标的文字已褪色大半,无法完整辨读,左侧题字也仅留下“教育讲习所”五字。右侧题字依稀可辨“宣统元”三个残字。据此推测拍摄于1909年,即清宣统元年。照片背面有一篇手书《漳郡教育讲习所撮(摄)影记》,为我们今天解读照片留下了可靠的文字记载。合影者共33人,面貌基本清晰,照片中人物的姓名和身份是:
  一、前排坐者11人,“为官长及本所员董”,从左至右:
  董事兼讲员:陈辛槃
  董事兼讲员:黄嵩年
  董事:郑廼渭
  讲员:宋善庆
  龙溪县:曹本章
  汀漳龙道:何成浩
  漳州府:陈嘉言
  董事兼讲员:王曾明
  讲员:恩承
  监学兼讲员:辛从政
  讲员:黄鹤年
  二、后排立者22人,“为第一班毕业学生”,从左至后:
  蔡启新、孙炳星、张庆清、林磐石、张吴灿、徐金生、戴德元、黄虑初、郭寿辉、张达魁、王祖兰、沈汉章、苏鹰扬、吴绍何、周渊深、沈承周、郑椮、陈滨沂、周秉中、黄子云、马敦复、薛端。
  附记:前列未与撮(摄)影者:董事兼讲员向拔茅,讲员方兆麟;后列未与撮(摄)影者:学生周济成、陈郑襄、王宝三、卢朝万、张琢铨、黄步庭、黄经、徐克明。
  这是一份当年漳郡教育讲习所全体讲员、监事、董事及第一班毕业生的名单。
  漳郡教育讲习所的创办始末,至今未见其他文字记载。据史料,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下半年,按照清廷规定,漳州地方官方开始兴办新式学堂。汀漳龙道道尹李仲平创办汀漳龙师范传习所于丹霞书院旧址,以吴朝珪为监督,1907年改称汀漳龙师范简易科。另据庄受福整理《辛亥漳州光复前后》一文记载,1911年之前,汀漳龙道尹公署文案宋善庆“自创师范传习所于河下街”。漳郡教育讲习所与这两所师范传习所之间有无关联,尚待更多的史料印证。
  照片中有时任董事兼讲员的黄嵩年(字仲琴)与其兄黄鹤年(字伯翏)。黄仲琴在清末废科举之后,以秀才资格就读江苏法政学堂,1906年毕业返漳,在漳州府劝学所任职。又从照片上题字的笔迹辨析,可以推测,此帧照片的原始主人应是黄仲翏。
  照片保留了清朝最后一任汀漳龙道尹何成浩、漳州知府陈嘉言、龙溪知县曹本章和一批清末民初教育界人士的影像。清末民初漳州人物影像资料存世不多,百年老照片保存至今,并以私藏公诸社会,可资参考。吉光片羽,弥补了漳州近代教育史资料的一项空白。
  漳州城墙·八卦楼·丹霞书院明信片
  苏通海
  万国邮联曾发行一组由外国人深入厦、漳、泉所摄照片,命名《厦门·AMOY》的无资明信片。
  此片销票邮戳:“鼓浪屿KULANGSU:戊申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二月初四”。拍摄者为英商美璋照相馆。(PhotobyMeeCheung)。英文说明“TheGrovernmentCollegeatChiang-Chin,Amoy”。直译为:“厦门,漳州官办的书院”。图景为池塘,漳州城墙八卦楼,主图是一厅四房的双层楼。
  同套明信片有英人顺纳(A.Sun)摄制的同主图不同角度的照片,(见图二)同样直指该双层楼为“厦门乡村的学堂”“MansioninAmoyCountry”
  照片保存了尚未拆除的漳州这部分城墙的倩影,以城墙为基座的八卦楼,并直指主题为书院学堂。漳州当时唯一公办学府为“丹霞书院”。外国人深入内地拍摄,往往需要当地士绅的配合。图二英文说明是书院学堂,可能出诸本地绅士的介绍指认。旧照为丹霞书院的坐落方位提供了新的物证。
  图片引自省邮协学术委2013年度优秀论文《百年明信片图解西方人“大厦门”的概念》,作者高振碧先生为著名记者、资深收藏家。
  图三为冯水国提供的“霞芬里半月楼”老照片,供读者辨认、参考。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系统介绍了漳州市芗城区的史料,其中包含故园踪影、往事寻踪、文革残忆、历史街区、星火拾遗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