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盏》、《水仙花》先后均在盛年不幸夭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772
颗粒名称: 《金盏》、《水仙花》先后均在盛年不幸夭折
分类号: Z62
页数: 3
页码: 157-159
摘要: 《金盏》和《水仙花》尽管因为经费不足都办得非常困难,举步维艰,但是由于编者们事业心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克服千辛万苦,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新成绩,显露出英姿焕发的勃勃生机,获得社会各界的赞赏与好评,有目共睹。然后正当它们都处于欣欣向荣、吐蕊盛开的美好时节,却均不幸中途凋谢夭折了,多少人扼腕痛惜。又有多少人知道其内幕与真实原因呢?至于《水仙花》杂志,却是由于个别作者发表欲太强所累。最后是怎样搞倒《水仙花》杂志的呢?
关键词: 刊物 金盏 创办历程

内容

《金盏》和《水仙花》尽管因为经费不足都办得非常困难,举步维艰,但是由于编者们事业心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克服千辛万苦,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新成绩,显露出英姿焕发的勃勃生机,获得社会各界的赞赏与好评,有目共睹。然后正当它们都处于欣欣向荣、吐蕊盛开的美好时节,却均不幸中途凋谢夭折了,多少人扼腕痛惜。可是为什么呢?又有多少人知道其内幕与真实原因呢?
  原来《金盏》小报自1982年3月创刊至1983年5月,在没有向国家伸手要任何一分钱的情况下共编辑印刷16期,发表了140多位作者的20多万字各种类型的民间文学作品,取得较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还发现并培养了一大批文学新人,为进一步搞好我市民间文艺事业创造了条件,形势很好。但有极个别的编委平时热衷于自己写稿赚稿费,不干或少干编辑工作,这时却跳出来,吵着要求发给编辑费。我说,刊物经费困难,只能先支付印刷费和稿费,编辑费因为绝大多数代售点尚未结算要以后再说;我一个人承担了绝大部分编务工作一分钱都没领过,大家也要稍安勿躁,多加理解。他又吵着要公布账目。我说,我们自办发行,比较被动,代售点报纸未售完,中途收回结账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为结账,每期都让代售者来漳并报销往返路费我们也吃不消,要新旧搭配、滚动销售,才能取得较好效果;况且小报发表的民间文学作品没有时间性,可以慢慢卖。我劝告说,我们负责办报不要为赚钱,要赚钱就去做生意;我们当编委的,将来结账如果有盈余,也不要急于把钱分掉,要将其做为“民间文学研究活动基金”,争取将《金盏》发表过的好作品挑出来,编印《金盏丛书》。他听不得我的意见,不顾业余办报,刊物在人手、时间、经费、经验等各方面都有很多实际困难,固执己见,不达目的就一再无中生有地对我造谣中伤。他甚至到市文化局诬告我“经济不清”;文化局不理他,又跑到宣传部告我,纠缠不清。最后文化局只好建议我“休刊结账”。结账的结果是:总印数为405840份,扣除赠送、交流、损耗等,应售288504份,实收金额为11499.16元,又收广告费1348元,合计总收入为12847.16元;付印刷费10187.03元,稿费691.30元,出差、邮汇、托运等公杂费为1528.75元,合计为12407.08元;略有盈余440.08元。
  诬蔑我的罪名不能成立,但收回的未售小报多达12451份,文化馆尚未发出的小报54490份也无法再售出,只能当废纸处理,造成了不必要的惨重损失。由于剩余的款不多,编辑费就无法发放了。该款只好用来在市民研会换届时买礼品送给与会代表。一个好端端的小报就这样被糟塌了,可惜呀!
  至于《水仙花》杂志,却是由于个别作者发表欲太强所累。他们所投寄的稿件要求编委们篇篇都用,编委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仍无法满足其愿望,其就迁怒于刊物。他们先是用文革的伎俩,对刊物所发表的作品做文章,断章取义,歪曲污蔑,吹冷风,放暗箭,大造舆论,四处散布所谓的《水仙花》编辑水平低,发表许许多多有问题的文章甚至毒草的谎言;接着又散布《水仙花》某些人“有经济问题”,挑拨《水仙花》和《芝山》两个刊物的关系,用种种手法欲置《水仙花》于死地而后快。最后是怎样搞倒《水仙花》杂志的呢?开头我并不清楚。是几年前在刊物已经停刊了二十多年后,某位作者亲口对我讲,我才恍然大悟。他说:我们当年搞垮《水仙花》是个错误。我问:怎么说?他说:多一个刊物大家可多些发表作品的机会。我问:那你们是怎么搞垮《水仙花》的呀?他说:我通过与省里一位部长的爱人是老同学的关系,大讲《水仙花》的坏话,讲《水仙花》的编委水平太低,靠不住。于是部长就让主管部门下文件,强调地区级文化部门才能办刊物,县市级的刊物要一律停刊。谁会想到,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以后,文化界还会出现这种事呢?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为福建省漳州芗城文史资料汇编,包括红军进漳八十周年、故园踪影、漳台交流、文革残忆、改革历程、往事寻踪、邑人履痕、星火拾遗几大栏目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卢奕醒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