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民主革命的追随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345
颗粒名称: 孙中山民主革命的追随者
分类号: K827
页数: 7
页码: 91-97
摘要: 张友仁,广东惠阳人,前清贡生。1905年,他在两广师范简易科毕业,初识在广东政法学堂攻读的陈炯明。1911年初,他化名“张夏”秘密参加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当年9月,东路起义军司令陈炯明和邓铿、马育航领导淡水起义反清,张友仁在博罗一带联络会党,策动团练附义。广东光复,随陈氏到广州出任循军总司令秘书。11月17日,陈炯明首任广东军政府副都督,张友仁为陈氏的幕府智囊,而后调任海丰县民政长,历行禁烟赌,废县差,设警署,试行教育新制,将“社塾”改为新式小学。1918年初,孙中山组织粤军援闽护法,时任讨龙(济光)军兵站站长的张氏,应命再任海丰县县长,以支援新组建的陈炯明粤军顺利援闽。
关键词: 漳州 龙溪知事 张友仁

内容

张友仁(1877-1974),广东惠阳人,前清贡生。1905年,他在两广师范简易科毕业,初识在广东政法学堂攻读的陈炯明。1911年初,他化名“张夏”秘密参加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当年9月,东路起义军司令陈炯明和邓铿、马育航领导淡水起义反清,张友仁在博罗一带联络会党,策动团练附义。广东光复,随陈氏到广州出任循军总司令秘书。11月17日,陈炯明首任广东军政府副都督,张友仁为陈氏的幕府智囊,而后调任海丰县民政长,历行禁烟赌,废县差,设警署,试行教育新制,将“社塾”改为新式小学。深孚众望。1918年初,孙中山组织粤军援闽护法,时任讨龙(济光)军兵站站长的张氏,应命再任海丰县县长,以支援新组建的陈炯明粤军顺利援闽。
  1918年底,奉孙中山的命令粤军攻占全闽半壁,陈炯明在漳州为中心的“闽南护法区”施行新政,便调张友仁到龙溪县任知事(接知事尹骥职)。龙溪县治所设在漳州城内,辖有漳州(今芗城)、石码和域内乡镇,斯时成为“闽南护法区”建设新社会、推行新文化运动的“龙头”。张友仁治政有方,筑堤岸,辟街路,新市政,又劝民剪辫子放足,解放“南馆妹”,惩治恶鸨婆,废除“随嫁女”旧俗,一时兴起社会新风尚。他秉承陈炯明之意,鼎力于公路筑造和教育改制。粤军离漳回粤伐桂,他随军入粤襄办饷糈,曾经出任东江财政局长,后因与陈炯明干将杨坤如不睦而离开财坛。
  1922年,张友仁用廖仲恺拨给的以工代赈款10万元,负责筑造惠阳至平山的公路,半年竣工通车,成为广东第一条公路。后数年,又完成惠(州)樟(树)公路以及500里程的福(州)泉(州)公路。人们誉称他“路佬”。他却说:“一息尚存,路志不可稍懈!”
  张友仁先生一生追随孙中山进行革命。孙氏逝世后,他紧记打倒列强救中国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教导。抗日战争后,他撰诗明志:“宋室山河遭虏崩,永埋白骨在零丁,忠臣长逝隐名姓,月照英魂水映亭。”以凭吊古人来表示自己抗日救亡的誓愿。1939年,中共领导的东江华侨服务团在惠州设立团部,张先生让出自己房子给团部办事和团员住宿。1945年初,由党领导的东江纵队司令部在约场召开国事座谈会,张先生冒险参加。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全国三、四届政协委员,致公党四、五届中央委员,广东省文史馆副馆长,终年97岁。他的一生,是一部跟着时代步伐一起前进的历史。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录了漳州芗城宋代遗存小考、唐代古街双门顶、漳州府学寻踪、解放路旧事锁记,古镇史话、名人史迹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