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漳浦施昭定支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275
颗粒名称: 五、漳浦施昭定支系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2
页码: 239-240
摘要: 漳浦施昭定,宋宣议郎。宋末陈吊眼之乱昭定率一部族人到漳浦避难,卒葬漳浦。境地立一座“有宋宣义施公神道”的大石碑。这座在坑仔尾有七百多年之久的石碑还保存着,是昭定墓地的物证。昭定之孙施显材,后来成为漳浦施姓支系之祖,分传佛昙镇的人家村、桃园社、石古社、古坑社、新安村和湖西乡的前山社。佛昙古称佛潭,又称浮南桥。与香山澳紧挨有一片小丘陵称香山。漳浦施姓而今大部聚居香山旁的人家村。明清时期,漳浦佛昙香山一带的施姓,有不少人过台湾。他们入台百多年或二百多年,后裔数千人。大陆改革开放后,台湾漳州籍的施姓宗亲不断有人来大陆旅游、寻根谒祖和投资办企业。
关键词: 施昭定支系 简介 漳州

内容

漳浦施昭定,宋宣议郎。宋末(1280年)陈吊眼之乱昭定率一部族人到漳浦避难,卒葬漳浦。境地立一座“有宋宣义施公神道”的大石碑。这座在坑仔尾有七百多年之久的石碑还保存着,是昭定墓地的物证。昭定之孙施显材,后来成为漳浦施姓支系之祖,分传佛昙镇的人家村、桃园社、石古社、古坑社、新安村和湖西乡的前山社。明代时,施姓有二千多人。
  佛昙古称佛潭,又称浮南桥。在佛昙人家村前有一片广阔肥沃的田地称香山澳。与香山澳紧挨有一片小丘陵称香山。漳浦施姓而今大部聚居香山旁的人家村。在香山丘陵有上百座历代施公古墓,说明漳浦施姓历史悠久,香山一带的村落是早期施姓的聚居地。“香山”在早期就定为漳浦施姓墓碑标志和宗祠灯号。漳浦宗祠树德堂在人家村。字云:“淑德申宗祖,嘉谟宜子孙,习业勤为贵,礼贤仕圣君。”人口四百人。漳浦施姓支系还分居漳浦城关、绥安镇的罗山、后港和前亭镇的田中央,人口一百多人。
  明清时期,漳浦佛昙香山一带的施姓,有不少人过台湾。因为清政府严厉的迁界暴政,逼使临近海滨的佛昙施姓铤而走险渡海求生,台中施水阁先生的去台先祖漳浦人施评之父和一家人就是这样过台的。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漳浦施评入垦台中,施天意入垦士林、施廷章(又名祖成)入垦士林、施主入垦台中在台湾经典著作里有记载。他们入台百多年或二百多年,后裔数千人。大陆改革开放后,台湾漳州籍的施姓宗亲不断有人来大陆旅游、寻根谒祖和投资办企业。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本书收录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委员会提案与文史委员会编写的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内容包含了前言,故地踪影,往事寻踪,人物春秋,姓氏选登,民俗记述,台岛践履,文献集萃,后记等反映漳州市中心城区的人文地理、物产风俗,反映社会的风貌。

阅读

相关人物

施正渊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