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溃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147
颗粒名称: 太平军溃败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2
页码: 49-50
摘要: 太平军溃败,太平军面对清军合围,东线重兵驻守”防止清军从东门进攻“可与西线太平军相接应。也防卫从浦南进攻的清军“太平军连营14座守卫”清军王德榜、刘清亮部向“急调洋枪洋炮队精锐郭松林、杨鼎勋部投入战斗。清军以洋炮对太平军营垒及山岗阵地猛烈轰击,清军乘胜冲杀”太平军遍地横尸,清军追杀到天宝寨才收兵,太平军在漳州的主力部队受到重创。但仍坚守漳州城及东西郊防线。漳州东郊的清军高连升、黄少春部向东线的太平军发动总攻。
关键词: 文史资料 芗城区 太平军鏖战

内容

太平军面对清军合围,因南面有九龙江西溪为屏障,重兵守卫东、西、北三条防线。东线重兵驻守“楼内寨”、“东关”(市尾)一带,防止清军从东门进攻。西线重兵驻守“天宝寨”、“胜陵寨”、“靖城”一带,与南靖守军相呼应。北线重兵驻守“鳌头园”(今石亭鳌门)一带,可与西线太平军相接应,也防卫从浦南进攻的清军。太平军连营14座守卫“鳌头园”。4月20日,清军王德榜、刘清亮部向“鳌头园”发动进攻。因这里是起伏的丘陵地带,有利太平军隐蔽、防守,清军未能取得较大战果,急调洋枪洋炮队精锐郭松林、杨鼎勋部投入战斗。清军以洋炮对太平军营垒及山岗阵地猛烈轰击,一时硝烟弥漫,火光闪亮,“十四座营垒先后被攻破”,清军乘胜冲杀,太平军遍地横尸,一片狼籍,死伤一万多众,余部向南靖方向退却。清军追杀到天宝寨才收兵。
  太平军在漳州的主力部队受到重创,但仍坚守漳州城及东西郊防线。5月14日,漳州东郊的清军高连升、黄少春部向东线的太平军发动总攻。太平军因北线已失,军心浮动,士无斗志,清军迅速攻下东线重要据点“楼内寨”(今步文楼内村),大批太平军向漳州城方向遗退,清军乘胜进攻“东关”(市尾),又连败“东关”营垒的太平军。败退的太平军争先恐后逃入东城门,清军紧跟追击,夺城门而入。李世贤带领城内太平军与清军进行巷战,但已没法扭转败局。入夜,李世贤率余部杀开一条血路,从西门向南靖撤退,5月5日,清军重占漳州城。
  李世贤撤离漳州前,下令太平军余部往平和集结,但传令兵被清军俘获,“密令”落入清军手中。太平军向平和撤退,大队的清军接踵而到,李世贤率部且战且退,由于山路险窄,人多拥挤,在清军枪炮追击下,坠崖、落水而死者难计其数。李世贤也连人带马坠入河中受伤。李世贤、陆顺德余部退到南靖塔下,又遭清军康国器、王开琳部的攻击,有的战死,有的投降,李世贤只身从塔下逃出后,“刈去须发,密蔽山中,昼伏夜行”⑦。6月28日至广东镇平投汪海洋。汪海洋礼待李世贤,但他怕被李世贤取代,命人将熟睡中的李世贤及随从刺死。后汪海洋也在广东阵亡。至此,转战闽粤的太平军余部以失败告终。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确定七个栏目,分别是“故地踪影”、“往事寻踪”、“民俗记述”、“人物春秋”、“邑人书架”、“姓氏选登”和“文献集萃”,以芗城区为基点,对于历史上发生的人、事、物进行搜集、整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