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海艺术研究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119
颗粒名称: 银海艺术研究社
分类号: G249.29
页数: 3
页码: 196-198
摘要: 三十年代的漳州群众文艺团体,除了“芗潮剧社”和“莺声剧社”外,还有一个“银海艺术研究社”。“银海艺术研究社”成立于1934年3月间,是由一些小学教师、中小学生以及爱好文艺的社会青年所组成的。社址设在霞仔巷文衡小学。经费向当地几位士绅募捐。组织机构分为歌舞组,戏剧组,文艺组,美术组,体育组。1935年夏,文衡小学校长易人,“银海剧社”主要领导人陈大禹往长汀中学任体育教员,主要骨干亦调动分散。因此,诞生未及一年的“银海剧社”则无形中夭折了。
关键词: 群众文化 研究社 漳州

内容

三十年代的漳州群众文艺团体,除了“芗潮剧社”和“莺声剧社”(后改为“国防剧社”)外,还有一个“银海艺术研究社”。
  “银海艺术研究社”(下简称“银海剧社”)成立于1934年3月间,是由一些小学教师、中小学生以及爱好文艺的社会青年所组成的。发起人陈大禹、杨耀如、蔡清秀(以上均是小学教师)、郑瑛(东华小学校长)、魏永绥(商音日报副刊编辑)、蔡子建(龙溪中学学生)、吕永清(社会青年)等,向龙溪县党部申请立案,制社徽(人物图案),聘请潘澄峨(曾任长泰县县长)为社长。主要领导人陈大禹(文衡小学校长叶英利之子)。社址设在霞仔巷文衡小学(今漳州中医院院址)。经费向当地几位士绅募捐(如潘澄峨、陈智君、林者仁等)。参加的女社员有:余瑞华、吴冬卿、林翠英、陈尚珍、陈大昭、许怀萱、潘莲英;男社员有:潘澄师、潘澄建、潘一得、徐宗鼎、廖达道、李镜深、章良佐、章良佑、蒋维周、陈尚仁、陈波生等,全社合计30余人。组织机构分为歌舞组(蔡子建任组长),戏剧组(陈大禹任组长),文艺组(魏永绥任组长),美术组(廖达道任组长),体育组(潘一得任组长)。
  活动情况:
  1、成立时,在少司徒(今北京路)黄金戏院举行文艺晚会,招待各界社会人士以及社员家属。演出的节目有:歌舞剧《人间天堂》、《国花》,笑剧《王先生与小陈》、《魔术》等。
  2、“双十节”在东市场边借以前的日本教堂举行画展,其中有国画、油画、水彩画、素描、漫画等,计50多幅。
  3、借漳州《商音日报》副刊版地刊登“银海文艺”,每两周出版一期,近代著名文学家郑子瑜(漳州人)当时亦常投稿发表文章。
  4、体育组组织“白浪”蓝球队,常与外界的篮球队开展友谊比赛。
  1935年夏,文衡小学校长易人,“银海剧社”主要领导人陈大禹往长汀中学任体育教员,主要骨干亦调动分散。因此,诞生未及一年的“银海剧社”则无形中夭折了。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为福建省漳州市芗城文史资料汇编,包括古街史话、古镇史话、地方名人名事、金融史事、地方特产、往事回眸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陈郑煊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