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童子军的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109
颗粒名称: 一、中国童子军的组织
分类号: D432.8
页数: 2
页码: 185-186
摘要: 旧中国吸收了这些知识和经验,在全国初中学生和小学高年级学生中组织“中国童子军”,以“智、仁、勇”为三达德,以“日行一善”为宗旨,以“救死扶伤”为目的,每天都作为一项必修课程向学生授课。1935年秋季,上级才颁发了一面中国童子军第一八零四团的团旗给文衡小学。三指表示“智、仁、勇”三达德,拇指小指交压表示扶助弱小之意。
关键词: 童子军 龙溪县 漳州

内容

1、历史:童子军是德国人贝登堡依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组织青少年为战地服务的经验而创建的。旧中国吸收了这些知识和经验,在全国初中学生和小学高年级学生中组织“中国童子军”,以“智、仁、勇”为三达德,以“日行一善”为宗旨,以“救死扶伤”为目的,每天都作为一项必修课程向学生授课。
  2、编制:各校以团为单位。1935年秋季,上级才颁发了一面中国童子军第一八零四团的团旗给文衡小学。
  3、组织:文衡小学的高年级学生,按班级编成三个中队,每中队分为三个小队,每小队九人,中小队长由学生担任。
  4、队旗:蓝色长方形的大面布旗,旗中绣有“一八零四团”字样;中队旗黄色长方形的小布旗,剪燕尾式;小队旗白色三角形小布旗,旗中印有虎、豹、狮、象或其他动物标记。
  5、服装:童子军的服装,黄色衬衫,结绿色领巾,黄色短裤,腰束“童子军”铜扣皮带,衣服左上袋口悬佩“童子军”蓝底白字布质徽章。腰系救护绳,手执童子军木棍,在救护时可作为担架用。另外,还佩带一个小型热水壶和一个救护袋,其中有纱布、红药水,可作为包扎涂伤之用。童子军戴宽边圆顶呢帽(当时因为漳州市内缺乏这呢帽,文衡小学童子军用黄布制成船形帽代替)。
  6、行礼:童子军行举手礼,右手三指伸直并拢,拇指和小指内屈交压。三指表示“智、仁、勇”三达德,拇指小指交压表示扶助弱小之意。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为福建省漳州市芗城文史资料汇编,包括古街史话、古镇史话、地方名人名事、金融史事、地方特产、往事回眸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陈郑煊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