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棉花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864
颗粒名称: 漳州棉花画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5
页码: 208-212
摘要: 漳州棉花画是我国独具一格的工艺品,它为美化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新的文化雅趣,也为我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百花园中增添了一朵艺苑新花。多少年来,棉花画经过手工艺师的精雕细作后,使每幅山水、每棵松柏、每只鸟兽就不变相,久不褪色,成为我国工艺美术花园里的一朵璀璨夺目的新葩,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与骄傲。棉花画创始人之一黄家声,他世居在芬芳溢露的水仙花之乡,平日也喜爱培植、欣赏色泽鲜艳的花卉。花,在黄家声的脑子里总是那么美丽与奇妙。漳州棉花画品种繁多,规格各异,分五大类,140多个品种规格。因此,棉花画从创作到进入市场,其产品一直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关键词: 漳州 棉花画

内容

漳州棉花画是我国独具一格的工艺品,它为美化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新的文化雅趣,也为我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百花园中增添了一朵艺苑新花。多少年来,棉花画经过手工艺师的精雕细作后,使每幅山水、每棵松柏、每只鸟兽就不变相,久不褪色,成为我国工艺美术花园里的一朵璀璨夺目的新葩,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与骄傲。
  人们常说:芗城两支花,水花和棉花。棉花画创始人之一黄家声,他世居在芬芳溢露的水仙花之乡,平日也喜爱培植、欣赏色泽鲜艳的花卉。花,在黄家声的脑子里总是那么美丽与奇妙。因此,当他最初在从事弹棉被几年间,就经常在棉被上铺花缀字,在棉胎上织个“囍”字或绣上牡丹花图样,从中得到乐趣,并得到了顾客的肯定。之后他同另一位棉花画创始人游秋源,经过探索、研究,大胆的采用脱脂棉、无光纺、金丝绒、桃胶等为主要原料,通过吸收彩塑、浮雕、国画等传统工艺美术特点,以手代笔,以棉作画,进行艺术加工,塑造形成了各种美妙的花草或禽鸟动物造型,然后把它镶在精致的玻璃镜框内,创出了别具一格的工艺品——漳州棉花画。
  1963年当黄家声创出了几幅花鸟的棉花画时,获得了手工业主管部门的重视与社会的好评。在领导鼓励下,他们又通过了几次的反复实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与工艺水平,终于六十年代成功创作了“祖国长青”、“鹰击长空”和“松鹤延年”等棉花画作品,参加了龙溪地区工艺美术展览。展现在人们面前这几幅画,突显出山明水秀,气势雄壮的美好景色,尤其是“鹰击长空”与“松鹤延年”更是活灵活现,在云雾缠绕的山峰中,一只刚强的雄鹰,展翅扶摇直上;在古柏参天的树干上,一对白鹤正在低声细语。这些以棉花、粘胶与色彩的普通材料,通过艺人的巧手织造竟成了这么美妙动感的画面,因此在展出期间受到与会人员与参观者的高度赞赏。
  艺人黄家声经过不断探索与磨练,在创作上又有了创新与提高,在雕塑和制作规格等方面增加许多花样和品种,既有飞禽走兽的动物形象,也有花草树木与江河山川的景观,作品体现了构思新颖,技巧精致,造型逼真、富有立体感、色彩自然,具有独特的神韵风彩,达到城乡雅俗共赏的需求。例如东北地区购买棉花画,喜爱雕塑虎豹之类,悬挂于厅堂,显示威武之家;而南方人爱好花鸟树木或山川江河的景观,在室内有文静典雅的摆放布局。由于适应需求,扩大了市场,黄家声的作品很快打出“家声牌”棉花画的品牌。1984年,“家声牌”棉花画获省工艺美术百花奖(省优质奖),参加全国第五届工艺美术品评比,荣获创新二等奖。八十年代的春天,中国福建漳州的棉花画,开始走出国门,先到北美加拿大,在蒙特利尔的“人与世界”展览会上放出异彩,而后又到日本东京、科威特等国展出,备受赞扬。1987年,黄家声经福建省二轻厅评定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家”的高级职称。他的棉花画作品成为我国外交部馈赠国际友人、贵宾的十大礼品之一。中外报刊杂志有四十五家的新闻媒体作过详细报导,中央和福建省电视台曾先后给予拍照报导,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作了专题采访,并以“艺苑新花添春色”的通讯报导向海外播送,高度评价漳州棉花画为我国工艺美术作出了贡献。已故文学家原全国文联主席沈雁冰先生,亲笔题写了“黄家声棉花画”匾额;原国务委员谷牧同志到漳州时,特意到棉花画创作室视察,并与黄家声合影留念。
  艺海无止境,绝招传新生。几年来,黄家声为使精湛珍贵的棉花画作品后继有人,他满腔热情培育新人,无私奉献回报社会,把历年积累工艺美术精华与高超的技艺,全盘托出,一一传授给三十多位新人,使他们在工艺美术百花园中,茁壮成长,发挥才干,并能独立进行艺术创作,成为厂里的生产骨干。黄家声的女儿黄惠华十五岁随父学艺,她既有艺术才能,又有工作才干,以后还担任了棉花画二厂的副厂长。美国客户戴光龙先生,爱上“家声牌”棉花画,一次就订购二百四十幅,价值一万多美元,远销给洛杉矶与关岛,被抢购一空,用户赞赏它是颇具地方特色高档的工艺品、装饰品与携带方便的馈赠礼品。
  棉花画另一位创始人游秋源同志,他在艺术生涯中,也精心开拓进取,把棉花画产品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创新了绸扎画、绒线画和银线画等不同类型的棉花画作品,受到社会肯定与顾客的好评。如绸扎画的《关羽绒征》,只见关云长横刀跃马,雄姿英发,气势轩昂,眉宇间激情奔放,活灵活现,显示出一代英豪的本色。还有大幅绒线画“孔雀”作品,构思新颖精巧,羽毛丰满的孔雀栖息在紫藤上,形象逼真,构图精巧、雅观;银线画“鹦鹉红叶”则小巧玲珑,形态生动逼真,身上的羽毛一根根清晰可辨,闪闪发亮,惹人喜爱。他所在的棉花画一厂开创的“创始牌”棉花画产品,也获得福建省工艺美术百花奖的省优产品。
  八十年代以来,漳州棉花画工艺品处于联销阶段,棉花画生产不断发展。除市直建立棉花画一厂、二厂专业生产外,还扩大到市直广告公司、市镜艺厂、工艺厂和民政工厂、龙海镜艺厂以及诏安、漳浦等地方工艺厂,普遍建立了棉花画生产车间或生产线,从事棉花画生产创作队伍达570多人。据不完全统计,总产量达十二万八千多幅,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还出口港、澳、台地区与东南亚、西德与北美等十多个国家。
  值得一提是“文革”后的二十多年,不断开拓创新发展,极大调动了棉花画的师徒们创作热情,规范了标准化生产,“家声牌”和“创始牌”棉花画产品,都通过省地方标准审订,促使生产工艺日臻完善,题材日益扩大。不仅善于表现飞禽走兽的动物形象,或花草树木、江河山川的景观,而且尚能雕塑古装的人物造型,取材于民间古老的神话传说。运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了“八仙云游四海”、“嫦娥奔月”等一幅幅构思严谨,点笔细致,色彩层次分明,艺术感染力强,线条刚柔曲直,间隔错落有序,墨色浓淡燥湿,细腻而深刻地展现了内在的真感,可谓是“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香”。
  漳州棉花画品种繁多,规格各异,分五大类,140多个品种规格。就其原料分,有普通型棉花画、绸扎画、绒线画、银线画;以形式区别,有各种规格的棉花画挂框,有小巧精美的棉花画摆设,还有装配时钟、镜面、奖状的装饰棉花画;另有运用光源、电子元件配置的“电子声光棉花画”的钟、画结合体,使画中鸟眼会发光,嘴巴会啼叫,既当工艺品摆放,又可当挂灯使用。有的还兼做门铃报讯,一物多用、一专多能,既满足了广大用户的生活需要,又为不少艺术家提供形象创作艺术的欣赏品。因此,棉花画从创作到进入市场,其产品一直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述了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的古城街路、史迹探寻、史事钩沉、古街史话等文史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定国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