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蔡福美鼓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845
颗粒名称: 漳州蔡福美鼓铺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2
页码: 153-154
摘要: 蔡福美鼓铺在漳州古老的青年路北段,虽然门面不大,也没有耀眼的金字招牌,但这个鼓铺制作的皮鼓,却以质量优越,品种齐全而享誉海内外,远销东南亚各个地区。蔡福美鼓铺于清朝乾隆间,由蔡家祖先福美公在漳州开设,他自制自营各种皮鼓,并以自己的名字作为商号,印记在每只皮鼓上,无声地向社会作质量保证,也让海内外各方面顾客加以承认与识别。据查,清光绪年间,蔡福美生产的皮鼓已成为台湾和东南亚各地的抢手货,但那时经厦门港出口的皮鼓均由台湾商人经营。如今,漳州蔡福美鼓铺的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他们仍然不忘祖训,始终坚持以质量为重,信守名牌。因此,蔡福美鼓铺也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承认。从而,蔡福美的名牌也得以名扬海内外。
关键词: 漳州 蔡福美 鼓铺

内容

蔡福美鼓铺在漳州古老的青年路北段,虽然门面不大,也没有耀眼的金字招牌,但这个鼓铺制作的皮鼓,却以质量优越,品种齐全而享誉海内外,远销东南亚各个地区。
  蔡福美鼓铺于清朝乾隆间,由蔡家祖先福美公在漳州开设,他自制自营各种皮鼓,并以自己的名字作为商号,印记在每只皮鼓上,无声地向社会作质量保证,也让海内外各方面顾客加以承认与识别。福美公还立下一个规矩,他们以父带子,子承父业,自制自营,代代相传。就这样延续下来,至今已二百多年了。
  据查,清光绪年间,蔡福美生产的皮鼓已成为台湾和东南亚各地的抢手货,但那时经厦门港出口的皮鼓均由台湾商人经营。蔡家为了拓展业务,由蔡家子弟蔡心富于清光绪末年只身到台湾,另开一家鼓铺,按蔡家祖传的制作皮鼓的工艺,就地生产和经营,并挂上蔡福美商号。后来,蔡心富在台湾定居并成家立业,而他不忘祖训,仍然由父带子,一代传一代。到四十年代台湾光复后,台湾蔡福美的当家人,即蔡心富的儿子蔡宽水、蔡宽茂还特地到漳州蔡家谒祖探亲,互相交流两地经营鼓铺的经验。对此,人们喻之为漳台两家皮鼓店,同是蔡福美的传人!
  蔡福美鼓铺做鼓讲信誉、重质量,以硬质木料和老牛皮为材料,按不同品种的鼓型进行催皮、打钉、箍鼓墙等工序,严格地把住质量关,使产品鼓声纯正,美观耐用。因此,蔡福美鼓铺生产的皮鼓,从清代中期就畅销闽、粤、台和东南亚各地。
  1956年,在社会主义对私改造运动中,漳州个体手工业也按行业组成合作社。当年,漳州蔡福美参加了漳州乐器社,虽然他们还继续生产皮鼓,但已不再用蔡福美的商标了。由此,原来习惯采购漳州蔡福美皮鼓的海外客户,只好改道到台湾。这时,蔡福美的名牌鼓变成了台湾蔡福美独家经营了。
  1980年,蔡福美的后代蔡龙潭己是“耳顺”之年的人了,但他为重振祖业,带着自己的儿子蔡文通、长孙蔡志强,重新挂起蔡福美招牌,按照过去祖传的工艺,做出了品质优良的皮鼓。近年来,他们按市场需要,先后生产了剧鼓、腰鼓、狮鼓、红鼓、大庙鼓、大吹鼓、大长鼓、中长鼓、小潮鼓、京班鼓、罗车鼓、龙船鼓、手鼓、凉伞大鼓等十几项品种,六十多种不同规格的皮鼓,并在每只鼓上印上蔡福美商标,产品继续销往省内外和东南亚各地。
  如今,漳州蔡福美鼓铺的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他们仍然不忘祖训,始终坚持以质量为重,信守名牌。因此,蔡福美鼓铺也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承认。漳州电视台、福建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先后给拍了专题并演播;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也以《两地蔡福美,一家做鼓人》的专题,向台湾广播。从而,蔡福美的名牌也得以名扬海内外。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述了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的古城街路、史迹探寻、史事钩沉、古街史话等文史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汤怀亮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