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
唯一号: | 130720020220004716 |
颗粒名称: | 寺院与佛教 |
分类号: | K878.6 |
页数: | 1 |
页码: | 42 |
摘要: | 寺,原意是官署,《汉书》注:“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如汉代御史府,也称御史大夫寺,鸿胪寺是接待外国宾客之寺。寺,也指中央机构,如太常寺、大理寺。公元纪元前后的西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此后,寺又指寺院,即僧众供奉佛像和居住修行的处所。寺院的院,大约因最初的一些佛寺原来就是院落,后来佛寺的布局又承袭了中国传统的院落形式,因此叫寺院。相传后汉明帝十年,印度高僧叶摩腾和竺法兰应邀来洛阳时,起先住在鸿胪寺。不久在洛阳西门外另建一座精舍,供他们居住和安置佛像经典,并用为他们驮运经卷来到中国的白马命名,又袭用当时官署之称,取名白马寺,这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一座佛教寺院的名称。 |
关键词: | 芗城区 寺院 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