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国时期的“禁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第四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552
颗粒名称: (三)民国时期的“禁政”
分类号: F752.95
页数: 4
页码: 108-111
摘要: 民国时期是怎样进行禁烟的?辛亥革命漳州光复后,当时的漳州参议员会设立各局、课,其中民事局特别设置“禁烟”一职,由吴松亭负责。虽有机构和议事,但因积习难改,实际上工作并无开展,不久,该机构也随着政局变动而解散。这说明陈炯明只要收田亩捐,种鸦片也可以,而吸毒更有何妨!这期间漳州也随之以征代禁了。
关键词: 鸦片 贸易 漳州

内容

民国时期是怎样进行禁烟的?
  辛亥革命(1911)漳州光复后,当时的漳州参议员会设立各局、课,其中民事局特别设置“禁烟”一职,由吴松亭负责。虽有机构和议事,但因积习难改,实际上工作并无开展,不久,该机构也随着政局变动而解散。
  民国七年(1918),陈炯明率粤军入闽,建立以漳州为首府的“闽南护法区”,推行新政,高喊禁烟,革除陋习等口号,但事实上在所辖的二十一县中,创设所谓“田亩捐”,又名“义捐”,实即鸦片捐,当时漳州有些农民曾为不种鸦片而捐款甚重不能交纳,推派代表进谒陈炯明陈情请予减轻,陈炯明却答说:“我们所征的是田亩捐,种植鸦片可听其自由,但捐款不能减”。这说明陈炯明只要收田亩捐,种鸦片也可以,而吸毒更有何妨!
  军阀张毅自民国十二年(1923)起统治漳州的几年间,他废除原有禁令,允许烟馆公开营业,一时间,旧新烟馆遍布市内各角落,其时张正天为防务局长,于正税之外勒收烟(鸦片)捐,田亩捐(烟苗),为了勒收田亩捐,公开的胁迫农民种植罂粟,如有违抗便遭残杀。当时,漳州一群爱国青年组织“震中学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社会活动,该组织青年卜益友出面请除“三害”,即烟(鸦片)、赌(赌博)、花(妓女)三害,其后卜竟被以“莫须有”的罪名以枪杀。
  民国十四年(1925)漳州成立了“漳属禁烟办事处”,以漳州人陈兆龙(又名彬侯,系同盟会漳州第一任会长)为主任,张寿河为禁烟总检查,陈、张二人颇有抱负,也想做一点有益大众的事,但因政局不稳,加上地方恶势力顽抗阻挠,有令难行,禁而不止。
  民国十七年,张贞(国民党四十九师师长)入漳,在驻漳的数年间(1928—1933),表面上三令五申要肃毒禁烟,可是田亩捐(种植鸦片捐)也是他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项目,何况他那些旅、团长中也有几个瘾君子,对于禁烟一事,只好睁一眼,闭一眼,任由泛滥下去,彼此皆大欢喜。
  民国二十年(1931)福建省成立“禁烟查缉处”,以马江船政局局长袁缙为处长,规定全省各市、县的鸦片税额实行招商承包。当时福建省主席方声涛本人就是一个吸大烟享受腐化的典型官僚,所谓禁烟只是自我标榜,而实际却是公开买卖鸦片,以招商承包鸦片税。这期间漳州也随之以征代禁了。
  民国二十一年(1932)十一月,福建省主席改由十九路军的蒋光鼐担任,蒋又兼任“禁烟委员会”委员长,漳州也同时设置“禁烟督察员”,但刚成立不久,十九路军进行闽变,成立人民革命政府,将福建改为四个省,即闽海省、兴泉省、龙漳省、延建省,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禁烟一事谁也顾不上,这又给予毒贩子以可乘之机,买卖鸦片和吸毒没有人过问了。
  民国二十三年(1934)国民党政府对鸦片实行“寓禁于征”的公卖政策,通过“公卖”征收重税以应付不断增加的“勘乱”经费。事实上“寓禁于征”只是巧立名目,从鸦片收取更高税额,在“禁政”之中变个手法罢了。不久,陈仪、刘建绪相继主闽,“禁烟”调子唱得高一些,就漳州的情况看,表面上政令是严加禁止,但是烟毒泛滥之势不减,只是不象以前那么公开而已。
  民国二十五年(1936),国民党提出对鸦片“六年禁绝计划”,而且把每年的“六月三日”定为戒烟节说的颇为冠冕堂皇,但是国民党军政机关的腐败,实际做起来却另外一回事。民国二十七年(1938)十月间,在南靖曾发生一起鸦片“贼抢贼”的丑剧。当时国民党政府的福建上膏局龙岩分局,有一批“川土”鸦片,计十一箱三百多斤,伪装成包裹邮件,从龙岩运到南靖水潮,然后由省保安团派一军官率士兵八人押运,准备运往漳州出售,事被南靖金山人吴昂成(时任汀漳师管区连长,因请假回龙山)获悉,认为发财机会到了,便纠集亲信十多人,到龙山、雁竹两乡交界处地名“九丛松柏”地方埋伏,当运鸦片的帆船抵达该处,吴指挥同伙鸣枪喊话,命令交出鸦片,吴抢劫得手后,把这批鸦片分别运往和溪、华安、漳州等地销赃。事后福建省保安司令部电令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严查,但这是明摆的“贼抢贼”丑事,谁也不愿出头损角,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综观国民党统治中国三十几年间,对鸦片烟毒口头上说禁,而实际上国民党内的官员和军队却始终在自由抽吸,甚至他们还利用查缉鸦片、征收鸦片捐税从中牟取钱财。由此,鸦片烟毒也是不断地在各地运销和任人抽吸。笔者曾经亲眼目睹这样的事实:
  1949年秋,国民党刘汝明第八兵团,被解放军追击,撤逃至漳州一带,其一四三师王守谦部驻守南靖山城时,军心惶惶不安,而这个师所部三个团长都是老烟枪,公然躺在民宅(他们占住民居)横榻上吸食鸦片,此时此地国民党军队还是不忘鸦片,悠然自得在大庭广众中吞云吐雾。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第四辑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第四辑》

本书收录“彭冲与沧江小学”、“追溯往事”、“开辟闽粤公路先驱施大鎏”、“新加坡籍华人郭其超先生热爱故乡的事迹”、“林语堂先生爱国怀乡轶事”等2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