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漳州光复纪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380
颗粒名称: 辛亥革命漳州光复纪实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14
页码: 3-16
摘要: 本篇系作者生前撰写的漳州光复史料。本刊于第六辑曾节选登载其中部分材料,现为进一步查证辛亥漳州光复的史实,特刊载原稿全文,俾窥全貌。望读者提出订正、补充意见。不幸的是两刊均只出版几十天,迄今手无片页。公元1911年,即清宣统3年农历9月21日,漳州宣布独立,脱离满清统治,响应武昌革命。领导漳州光复的是参加孙中山的同盟会革命党人。由林者仁、陈亮、李汉、陈兆龙等同盟会员在原汀漳龙道衙门口卸下龙旗,升起革命军旗,当众宣布:。刘蔚、陈培锟莅漳任职后,立即发出三份告示。第九条汀漳龙道遇有事故时,适有紧急,应即执行之事件,可由本会议决执行之。
关键词: 漳州 辛亥革命 光复纪实

内容

编者按
  本篇系作者生前(1965年11月)撰写的漳州光复史料。本刊于第六辑(1984年10月发行)曾节选登载其中部分材料,现为进一步查证辛亥漳州光复的史实,特刊载原稿全文,俾窥全貌。望读者提出订正、补充意见。
  引言
  辛亥(1911),我十七岁,中学毕业,正值结束满清王朝统治,复兴民主革命之年。辛亥漳州光复的前前后后,《漳报》、《漳州日报》均有刊载,斯时我正参与《漳州日报》编务。不幸的是两刊均只出版几十天,迄今手无片页。尤其不幸的是,自清宣统年间至1949年漳州解放前夕这五十年,我有日记百数十册,惜已烂残于水患虫患中。往事依稀,记忆模糊,几经搜索,写此作地方史料参考。
  一、宣布漳州独立(光复)
  公元1911年,即清宣统3年农历9月21日,漳州宣布独立,脱离满清统治,响应武昌革命。
  领导漳州光复的是参加孙中山的同盟会革命党人。记得有:陈兆龙(彬候)、林者仁(袖湖)、陈亮(智君)、李汉(纪堂)、朱润卿、王兆培。据郑之翰说,还有宋善庆(慰乔)、郑无涯、杨逢年、马伯洲、庄用九、宋盘、苏郁文(眇公)、丘曾三、许鸿图、颜太恨、张仪、张国民、陈之鸿、白植滋等人。
  (一)宣告独立讲话
  由林者仁、陈亮、李汉、陈兆龙等同盟会员在原汀漳龙道衙门口(今中山公园东门前)卸下龙旗,升起革命军旗,当众宣布:
  “现在时危势迫,各省警报纷纷,我漳伯叔兄弟,各有身家性命;方免祸至灾临,现在绅商学界,大家求保平安,为此宣告独立,军民合力一心,商界照常贸易,居民从此安宁。”
  (二)光复时致电上海、厦门、福州军政府
  “上海军政府鉴:乞转武昌。漳州独立,速即到漳安民。临监时办事处,林者仁叩祃。”(致厦门、福州军政府电文同上。)
  (三)光复时安民文告
  “中华民国漳州府为:今奉军政府命,告我国民知之,本府所持宗旨,排满复汉四字,湘、鄂、闽、粤、汴、晋、秦、鲁、皖、赣、燕、蜀,各省先后起义,汉军所到之处,恢复如破竹势。劝我伯叔兄弟,各安生业勿疑,此系为民除害,用特兴举义旗,须知堂堂大汉,何颜屈膝满夷,请读明末历史,无不血泪沾衣,扬州屠城十日,嘉定杀尽孩提,此外十八行省,到处血肉横飞。兹仇兹恨未雪,中心一日不离,昔贼食我之肉,今吾寝贼之皮,凡我黄汉子孙,宜共恢复土地,所有投诚军界,尤宜恪守军纪,此外绅商学界,照常经营贸易。又有紧要一言,尔等各宜知悉,列强居留内地,更应保护严密,土匪流氓煽惑,从中趁势抢劫,设有汉奸傀儡,立即斩首不惜。自此示谕之后,各宜凛遵毋惑。”
  二、光复后福州来电
  闽都督孙道仁接漳州独立电讯后,复电如下:
  (一)“漳州林者仁鉴:省中局势已定,已派兵巡历各府,府县制度,除明示更改外,皆仍旧,有缺挑人接办,无庸照省制分科办事,目下治安,仍赖君等维持,事后当酌赏,府县及省特派员到日,祈听指调为盼。闽都督孙。肴。”(十月初三,即公历11月23日)
  (二)“漳州刘镇台暨绅商学界诸公均鉴:漳州土匪纷扰,亟宜组织军民行政机关,现派刘蔚率兵来漳,为漳州地方司令官,料理军事,陈培锟为漳州道,管理地方行政一切事宜,当可暂臻静谧,务望诸公协力赞成,共保治安为荷。都督孙,肴。”(日期同上)
  按:刘镇台,名勋,原系护理漳州镇总兵,独立时,起义响应,仍留任,(省派)刘蔚来,刘勋乃去。三、漳州刘、陈文告
  刘蔚、陈培锟莅漳任职后,立即发出三份告示。
  告示一:“查漳州各属,近乘光复,藉端掳抢,实有妨治安,害同类。本司令、本道猥奉都督委任,已于本日莅漳,设法安置游民,编集义勇,特颁命令,与民更始,倘有再抢掳情事,定按军法,其各痛改前非,毋自贻戚。辛亥年十月十三日(公历12月3日)”
  告示二:“查漳州本有驻守巡防,现多逃散,并未收缴枪械,亟应招集,本司令、本道,奉都督礼饬,带队来漳,会同办理招集编队事宜,令行通告。辛亥年十月十三日”
  告示三:“查迩来漳镇权宜办理,兹本道已于本日莅漳,所有一切民事,即应仍归本道管理,以清权限,而归统一。辛亥年十月十三日”
  四、光复后漳州府的临时组织
  (一)关于人选
  1、各府县宣抚员题名:
  平和县郑丹(月秋)、诏安县余岐、漳浦县叶良鉴(保山)。南靖县郑世球、汀州府黄则廉(子振)。
  2、漳州府顾问官题名:
  陈启裕、黄振荣(鉴堂)、吴拱辰(古亭)、陈廷佐(殿邦)、邱曾三、庄锡谟。
  3、漳州府参议(参事)员题名:
  杨慕震(畏载)、苏郁文(眇公)、郑步云(瑞棠)、吴一鹤(偕琴)、陈兆龙、陈辛槃(石轩)、颜太恨、余高坚(仰中)。
  候补四人:郑张星(斗南)、孙宗蔡(次典)、陈庆馀、郑祥 (太奇)。
  4、各局局长、课长题名:
  民事局:许南英(允白)、徐振辉(飞仙)
  自治:郑张星
  禁烟:吴松亭
  实业:曾国恩
  教育局:郑藻山(勺候)黄嵩年(仲琴)
  交通:林我锵
  财政局:邱曾三、孙宗蔡
  清理:林子达
  田赋:吴智仁(乐斋)
  捐税:蔡襟三(潮初)
  收支:庄锡畴
  募集:郭远声(用中)
  统计:郑谦光
  执法局:王者渲(渭北)、陈庆和
  审判:郑世球
  司狱:杨书林
  警务:黄顺昌、陈之鸿行政:朱润卿
  执法:刘远源
  (二)关于法案漳州府参议员会(汀漳龙道附设)
  第一条漳州府参议员会,附设于汀漳龙道署内,以参议员八人组织之。议决关于漳州辖内各项政务。龙溪县不另设参议员会,以本会兼之。第二条本会对于地方司令官,除用兵防战外,一切军务,得有双方提议,共同议决之权。
  第三条各局正副局长及课长,须经本会推举之。
  第四条本会每逢星期日,召集各局正副局长讨论施行之方向及重要事件。
  第五条本会对于各局各县关涉事件,如意见不同及其他权限争议之事,得议决之。
  第六条本会开议关于各局事务,可知会该关系局派员到会舆议,但不加入决议之数。
  第七条本会对于各局各县事务,有审查监督之责任。
  第八条凡通达时务者,对于各项事务,欲对汀漳龙道陈述,可具理由书,由本会代达。
  第九条汀漳龙道遇有事故时,适有紧急,应即执行之事件,可由本会议决执行之。但事后须知会汀漳龙道。
  第十条汀漳龙道所发命令,及本会议决之事,各局及各地方官民,认为窒碍难行,得具理由,请汀漳龙道,交本会再行审议,经审议后,即为确定,漳州府参议员会议决事项.议决事项(一)
  1、公决,本日(十月二十三日)颜君太恨未到漳,俟颜君到时,选举会长。
  2、公推苏君郁文为临时会长。
  3、公推苏君郁文、余君高坚为审查员(审查参议会章程)。
  4、公推徐君丙森为书记长。
  5、请顾间官代表,欢送白君国华军队前往石码。
  6、通过章程,及议事、办事细则。
  7、推举苏君郁文,编府县编制草议。
  8、公推陈君兆龙,带同文件,往安南募捐。
  9、通过漳州府县编制草议。
  10、议决司令官提出新编军队暂时驻扎地址(城隍庙、玄妙观、北庙、岳内四处)。
  11、请司令官、道台,合衔出示,并派兵西溪一带梭巡,以便商贾往来。
  12、请商会召集各商户,研究维持方法,报告本会,以便议决。
  13、请司令官、道台合衔照会海澄富商邱君曾清、邱君扬阵,汪君以宽担任募捐。
  14、请道台札发本会取定章程于各县。
  15、公决照准华封社团,请留前任县丞林之翰。
  16、推举各局各课人员
  议决事项(二)1、成立办事处及各局、课分处。
  2、道台拟先办军工厂,从前归道之款,一切充公。
  3、请司令官、道台,担任组织北伐队,并照会南洋各处商会募捐。
  4、组织道署卫队,由陈君兆龙担任招募。
  5、义仓积谷,尽数发售,以济军需,而裕民食,俟来年补还义仓。
  6、军工厂仍归陈绅廷佐包办。
  7、饬司、书生,检查经理公款公产之绅董及名禄。
  8、核覆会计课,自道台到漳所开费,并进款。
  议决事项(三)
  1、由司令官、道台合衔出示禁赌,予限三天,自十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止,实行禁绝,以后不遵,定即严拿惩办。由道台函知镇、县两署,饬营汛差役及地保,鸣锣驱逐。
  2、黄振荣提倡组织演说团,由会议决赞成,并请黄君组织章程,预算经费,提出于本会。
  3、召集四乡耆老,欢迎安抚使蔡风机,并咨询关于武装自卫、财政自筹、应兴应革事宜,由本会与顾问官商酌,由司令官、道台转呈都督府核办。
  4、因日来米价腾贵,民食难艰,议决发义仓积谷,平价发售,以维持米价,由道台函义仓董事吴廷玉等到署,询明积谷若干,以便招蓦米商承办。
  附:重申赌禁示文
  “为通告事,照得禁赌事宜,经参议会议决,由本司令、本道严禁在案,兹访闻外间欲开赌禁,租定赌枰等事,殊属深堪骇异。本司令、本道,用特明自宣布,倘有如此妄为,本司令、、本道,立即派兵严拿究办,并将租屋标封,尚望遵守,毋贻后悔。”
  五、漳州光复的武装力量
  (一)来自厦门的安抚军
  据《漳报》十月初三日(公历11月23日)所载消息,节录于下:
  “我漳自九月二十一日光复,一时少有恐慌,随即安静。二十七日厦门来一支军队,从事安抚,各界假镇署开会欢迎,到者百余人,先由镇军主席致词,嗣由该队代表白国华,提出六条议案,中有搜录功绩,及各界举代表组织内部事务办法,当场有黄、李、吴、杨诸君,先后发言,谓光复汉土,是汉人本分,漳于光复后,乃归汉,无所谓功,更无劳绩,此事可免。至组织内部,已临时推定,应候省方派员到后,再行开会讨论..(下略)”
  另《漳报》十月初三日还同时登载安抚军官长白国华、陈庆、陈铭、高义、许赞元、叶世春、陈子珊等启事,原文节录于下:
  “国华等奉厦门南部分府之命,带。队来漳,光复各郡县,以维持治安为目的,先后告成,秩序略整,其财政均由泗水书报社存捐,南部接济..(下略)”
  (二)漳州的学生军
  辛亥革命期间,设在漳州的中等学校有漳州府中学堂和汀漳龙师范学堂(师范带附小)。师范学堂及附小高级学生,久在宋善庆(宋系汀漳龙道署文案,又是师范学堂教员)教育之下,思想倾向革命,组织能力也强健。漳州独立前夕,已组成学生军数百人,由宋善庆向道署借出枪械,担任维持临时治安,补充地方军警所不及,装备虽不完善,士气却极勇壮,宋善庆实为不出面的领导指示人。学生军计一大队,分若干小队,领队人丘仁和、曾紫垣、林有壬、杨逢逵、陈济舟、陈家瑞等(均师范戊巳两班学生),还有张金波、管奋庸、朱自祥、苏鹤年、陈承仁、林春元、施大宝、唐长庚、黄咸江、施荫槐、黄绍庆、刘为霖、蔡毓淇等。
  同时,还有陈铸(寿西)、陈畴(寿田)兄弟,受商会长陈廷佐的委托,权代带领学生警察队,其佐理,有潘澄峨、孙绍武、柯文钦、包国材、包国梁、张厚坤、林金钟、张玉成、陈廷禄等,均属同学,还有几个已忘记了。这些可称为学生警察。以上学生军和警,为时至暂,自行解散。
  还有部分学生,请缨北伐,末成行。保送入海、陆军校,记得入省陆军校有陈铸、潘澄峨等,入马江海军学校有管奋庸、王兆庸等。
  据《漳报》十月初四日刊载,题为《武汉后盾》的报导节录于下。
  “近日漳泉志士某君等,组织赴武汉决心团一队,不数日,插血缔盟者已百余人,又筹有大宗经济,推员向汕头购买炸弹,俟到后即行奋进,现已一面训练云云。”以上消息,仅见报导,详情无可查,革命后,也无下文。
  (三)张国明统率的十四营
  张国明统率的队伍,实力比较强,张亦能军,漳州独立时,还接受了原漳州镇总兵马金叙第四子(马老四)所率的部分亲兵和缴获部分枪弹,增加实力不少,惜纪律不佳,刘蔚司令官来后,杂牌皆解散,或受编,该部虽也受编,但自由行动,不肯受刘节制,或谓有大力者暗中支持(指原镇总兵马金叙的第四子暗中支持),备作武装后盾云。
  (四)哥老会
  哥老会以张仪为首,左右为曹万益、李生春两部队,多湖南游勇;或绿营杂牌军,临时凑合,纪律比十四营更不如,曹、李不久即被杀害,张下落不明,所部如鸟兽散了。
  六、漳州光复期间的地方社团党派
  据《漳报》十一月初四日(公历11月24日)刊载题曰〈人才百出〉的报导,当时漳州有几个社团活动,节录于下:
  “南厢李梦周君,发起漳州共和国民会,组织几十人,借文川魏厝书舍,开研究简章会,公推卢陈巍君为起草员,议决初二日续开会,妥论进行办法。”
  “东隅林荣周君,发起漳州国民联安会,组织十余人,在林荣周君处开研究章程会,公推黄嵩年君、施存宽君为起草员,亦议于初二日,续开会,妥商办法。又初二日下午二句钟,林荣周君处,开研究会,到会者三四十人,李梦周君亦在其中,向君连茹,将黄、施二君所拟章程宣布毕,李梦周君宣布联络一气,以共和为目的,向连茹君,林荣周君,将黄、施二君所拟简章,交郑君伏波、李君梦周,公决本冬至日上午十时,开评论简章会及设会场诸事云云。”
  “我漳改革伊始,庶政待兴,舆论机关尚未建设,爱集同志,组织国民协会,于十一月八日,假农会开大会,决定进行方针,同人为补助政治起见,期集思广益云。”
  按上报载,俱系照抄,其文字幼稚,内容空虚,实不能称为政党的活动。比较有政治意味,后此有所谓自由党之组织。自由党为阶层组织的党,省有省部,漳为府或县党部,不幸分裂为二,东、南各有一党,对立相争一时期,闻见略如下:
  东自由党,设今延安南路,李汉主之,推陈祖贻为党魁。陈为老绅士,不管事,挂名而已,党员数十人,多知识分子,比较与地方文化界接近,声望在南自由党上。南自由党,设今厦门路,陈兆龙主之,自为党魁,党员也数十人,多地方有武力、武器者,与十四营有联系,实力比东自由党足。两方不相上下,东以口,南以手。因李汉、陈兆龙均系独立革命首要,各有号召力,个性均极倔强,冲突在所不免。记得有一次,李汉在澄观道上,深夜为暴徒攒击,几乎身死,幸泅水,得幸免。此系陈兆龙所部的举动。两党经过时期不久,俱解散。
  漳州另有社会党,设今府学宫五王殿,倡江亢虎的社会主义,即空想非科学的社会主义,由上海本部派员来漳组织,陈家瑞等参加,参加分子多青年学生,因无经济基础,半年间也无形星散。
  七、漳州光复后革命风波
  (一)明伦堂会议(革命党的内讧)
  十月十二日(公历12月2日),开全漳团体大会,到者约千余人。会议是以林者仁、李汉为首的甲派,与以陈兆龙、朱润卿为首的乙派的内讧公开第一炮,漳州革命之不幸,亦即地方党派分裂为东、南两派,为争权夺利致革命巨大损失。
  (二)宋善庆之死据《漳报》十月十六日(公历12月6日)载,题曰《暗杀手段》,原文如下:
  “昨晚(十月十五日)八句钟,师范学校教员宋君善庆,在马坪街后巷被害,身带数伤,未审为何嫌怨,容后续报。”
  按:《漳报》后亦无闻。宋师被害后,我闻讯即往现场观看,同学们亦云集。宋师尚陈尸道左,血流满巷,体温尚未尽退,目怒视不瞑。部分学生留守在旁,未见官方来验尸。翌日,先父陈祖贻就马坪街(即今延安南路)自由党党部取来藤椅。众学生抬尸回师范学堂,安置于礼堂上,各界前来吊唁者络绎不绝,旋即入殓,棺厝校中。记得各界开会追悼宋师时,道尹陈培锟的挽联云:
  “折狱我无能,自愧载刍惟一束;
  盖棺君已痛,何堪燃豆本同根。”
  这表示得很委婉,又伤感。当时先父陈祖贻的挽联说的是:“看今日追悼先生,仇人亦称知己,..。”说得过激了,因而引起一些纠纷,几乎落在风波里。
  宋师死后,其弟宋善良(在清政府外交部门任职)来漳,运棺回浙江原籍安葬。
  (三)陈之鸿等被炸死伤
  陈之鸿、白植滋、林万山(林为警察局局长,陈已退为副局长,白任秘书)于宋善庆死后近两个月间(日期忘记了)的一个夜晚,陈、白、林同行至修文路霞芬里交叉点处(即今北京路)被炸,陈当场身死,白重伤送医院救治无效致死,林头额受伤,未死。
  按:此事或揣测因宋善庆之死的报复,但无证实。惟宋被暗杀,在晚饭后,系应陈之鸿之邀,在其所开“福南昌照像馆”小饮,出门不远,即被狙击,显有嫌疑。宋、陈两血案,迄未破获凶手。当局对两桩案情,也有所了解,其不认真穷究,惟恐投鼠忌器,因而亦不了了之。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1985年实行地市改制后,漳州市升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据此,原龙溪地区建立了政协漳州市委员会,原漳州市政协组织改称为政协漳州市芗城区委员会。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