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墩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368
颗粒名称: 林墩寨
分类号: K928.79
页数: 2
页码: 389-390
摘要: 林墩寨,位于长泰枋洋镇林溪村的一个小山头,四周住着林氏的后裔,林墩地区的林氏两座祖厝也座落在山麓。林墩寨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在倭寇骚扰我国海疆时为防备外敌入侵而修筑。林墩寨的占地面积近20亩,四周寨墙始建时用土夯垒而成,寨墙高2米。林墩寨成为高安军抗倭斗争的阵地。驻扎于后壁林社的高安军以林墩寨为据点,抗击倭寇,倭寇屡攻林墩寨,终未攻克。由此,林墩寨更为坚固。而后,凡有匪患、兵患发生,各寨便互相配合,共同抵抗。时光茬茬,世事变迁,寨中的房屋相继倒塌,仅留遗址。寨子的一座石拱门,保存基本完好,仍为行人进寨的路口。墙体虽布满青苔、杂草,但其构体犹残存往日寨子的风采。
关键词: 漳州 名胜古迹 林墩寨

内容

林墩寨,位于长泰枋洋镇林溪村的一个小山头,四周住着林氏的后裔,林墩地区的林氏两座祖厝也座落在山麓。林墩寨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是在倭寇骚扰我国海疆时为防备外敌入侵而修筑。
  林墩寨的占地面积近20亩,四周寨墙始建时用土夯垒而成,寨墙高2米。寨中建有房屋,供人起居。明监察御使林秉汉曾住寨中。
  古代,林墩寨是林墩墟的一处军事制高点,在寨中,可俯瞰周围状况,视野宽阔,进可攻,退可守。嘉靖年间,林墩地区组织了地方抗倭团练——高安军,抗击倭寇。林墩寨成为高安军抗倭斗争的阵地。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三月,冠大肆入侵善化里林墩地区。驻扎于后壁林社的高安军以林墩寨为据点,抗击倭寇,倭寇屡攻林墩寨,终未攻克。
  清顺治三年(1646年),由生员林承芳组织上、下林乡民,进一步改建加固林墩寨。四周寨墙改用条石垒砌,墙高3-4米,墙厚1.5米。在寨子的东、南、西面各设石拱门,随时启闭,寨门边的墙体修筑打击外敌入侵的射击口(即枪眼)。由此,林墩寨更为坚固。同时,林承芳还加强练兵,联络周边的13个寨共同作战,保卫乡里。而后,凡有匪患、兵患发生,各寨便互相配合,共同抵抗。据清《长泰县志》记载:“邑绅士避乱多归焉。”
  时光茬茬,世事变迁,寨中的房屋相继倒塌,仅留遗址。石寨墙仍部分保存,墙体旁长有20多株百年龙眼树,部分树根裸露于地表,有的着附于墙体,形成根缠石奇观。寨子的一座石拱门,保存基本完好,仍为行人进寨的路口。寨中用河蛋石铺砌的小道,可让人追寻古人的足迹。墙体虽布满青苔、杂草,但其构体犹残存往日寨子的风采。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大致以历代胜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三大部分构成,以县(市)区集束的形式展示,力图反映漳州古迹的基本分布和基础情状。

阅读

相关人物

林郁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