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土雨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359
颗粒名称: 乐土雨林
分类号: K928.9
页数: 3
页码: 359-361
摘要: 在闽西南交界处的南靖县和溪镇乐土村境内的六斗山,有一片国内最小的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被世界林业会议认定为“世界上稀有的多层次季风性亚热带原始雨林”。这里有许多珍禽异兽,奇花异卉,珍稀植物和名贵药材。如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刺桫椤,二级保护植物观光木,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等,享有“小西双版纳”之誉。在五百平方米面积中有乔木五十八种,四千零三十八株,灌木五千七百零四株,草本植物一万多株,已接近热带雨林。密花豆藤的肩茎宽达五十二厘米,单茎长达一百五十米以上。
关键词: 漳州 名胜古迹 乐土雨林

内容

在闽西南交界处的南靖县和溪镇乐土村境内的六斗山,有一片国内最小的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被世界林业会议认定为“世界上稀有的多层次季风性亚热带原始雨林”。这里有许多珍禽异兽,奇花异卉,珍稀植物和名贵药材。如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刺桫椤,二级保护植物观光木,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等,享有“小西双版纳”之誉。
  乐土亚热带雨林面积二十七点二公顷,地处东经一百一十七度二十一分,北纬二十四度五十六分,最高海拔三百九十四米,年平均气温二十度,年降水量两千毫米左右,湿度百分之八十,为植物的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乐土雨林的地层主要由花岗岩构成,林地土壤属砖红性土壤,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更适宜多种植物的生长。
  亚热带雨林是一种由热带雨林、季雨林向照叶林过渡的亚热带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它具有热带雨林的许多特征,又地处亚热带,故称亚热带雨林。这片雨林的最大特征是植物群落结构的层次多,可分为六至七层。在五百平方米面积中有乔木五十八种,四千零三十八株,灌木五千七百零四株,草本植物一万多株,已接近热带雨林。上层有热带的黄桐、红桂木、白桂木、山龙眼、山枇杷、核罗树,还有亚热带红鲮核桃、观光木、红栲、厚壳桂、黄杞等树种。如此繁多的树种由于高度不一,形成参差不齐、凹凸不平、外形颜色黄绿相掩的雨林外貌。中层有红桂、杜英。中下层有碧掌树、毛红五月茶。大灌木层有柏拉木、罗伞树、文叶紫金牛、绿果榕等。小灌木层有朱砂眼根、福氏紫金牛、草珊瑚等。草本层有三叶新白菠、小扇形铁线蕨、芭蕉、南天星、观音座莲和窄米草等。在沟谷湿地和谷边有钩毛草、中叶穿靴草、二花耳草和卷柏等。
  雨林中有一千一百多种稀有植物,世上珍稀植物刺桫椤,又名树蕨,是木本蕨类植物,名列国家八种一类保护植物之首。约距今两亿多年前,它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与恐龙一起,同是“爬行动物”时代的两大标志。目前我国只有极少数地方有这种奇异植物。
  繁盛的藤本植物,是雨林一绝。腾空飞起的藤条,宛如巨龙攀附在大树上,穿行于林间。红栲、杜英常在地面上有辐射型的巨大板状根,最大的板根高达二点五米,在地面上延伸四米远。密花豆藤的肩茎宽达五十二厘米,单茎长达一百五十米以上。还有花皮胶藤、酸叶胶藤、扁担藤等一百八十四种,约占雨林中已知植物种类的百分之十七。在一百平方米内最多有十七种一百二十株藤本植物,密度之大是非雨林森林所见不到的。雨林中有一条全国最长的密花豆藤,总长三千八百米,人们形容它“不知从哪里来,也不知到那里去”,堪称“中华第一藤”。还有许多附生藤,如山药、葡萄九节木、络石、寄生藤和许多附生植物如斑兰、鹤顶兰、球兰、隔距兰、石豆兰、石仙桃及巨型天南星科植物附生于树干上,其附生部位有的甚高,进而显示了林内湿度之大,一些榕属半附生性的绞杀植物也在雨林中发育良好。
  雨林中还要七百多种名贵药材。被誉为“南方人参”的巴戟天具有补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补血等功能,《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上品,海外人士视为“小人参”。目前野生巴戟天已是较为罕见。
  雨林中树木繁多,许多都是参天大树,材积有数万立方米。其中有一棵最大的树,树身要十多个儿童手拉手才能环抱。另有一棵空心大树,里面可摆放一张八仙桌和八只凳子,供人们看书、写字、下棋。人在树洞里可透过树顶洞孔看到蔚蓝色的天空,人们称它是“树洞一线天”,为雨林一大景观。还有一棵大树独具一格,它树身粗大,要六七个大人手拉手才能环抱。树身周围长着密密层层如指头大小,高达二三米的小树,群众称它是“百子千孙树”。
  在雨林入口处有一黄姓宗祠“龙湖祠”,是旅居台湾台北、嘉义、南投、台南、桃园、彰化、高雄、宜兰、云林等地六斗村黄氏子孙的祖祠。清朝初期,六斗村黄氏子孙从第十世到十五世,有三百零五人迁徙台湾。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大致以历代胜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三大部分构成,以县(市)区集束的形式展示,力图反映漳州古迹的基本分布和基础情状。

阅读

相关人物

蓝海宜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