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头山古火山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282
颗粒名称: 牛头山古火山口
分类号: P317.2
页数: 2
页码: 130-131
摘要: 牛头山座落在龙海市隆教畬族乡白塘村东南约300米的海滨,孤峰立,面向台湾海峡,海拔58.1米。古火山口则处于牛头山南面海滨潮间带,成一圆锥形,直径约50米,中心位置有一凹槽,深约3米,槽口四周成斜坡状,中心部位有一眼直径30公分的圆形“喷气孔”。涨潮时,古火山口被波涛海浪所淹没,退潮时,则露出黑褐色的容貌。地质历史上牛头山火山口是经过多次喷发形成的。牛头山古火山口被国内外地质专家赞誉为“世界罕见的古火山口博物馆”。毗邻的龙海市镇海以及漳浦县的佛昙、亭前,还有不少古火山口和古火山堆,但唯独牛头山古火山口因保存最为完好,极富科学价值。
关键词: 漳州 名胜古迹 火山口

内容

牛头山座落在龙海市隆教畬族乡白塘村东南约300米的海滨,孤峰立,面向台湾海峡,海拔58.1米。古火山口则处于牛头山南面海滨潮间带,成一圆锥形,直径约50米,中心位置有一凹槽,深约3米,槽口四周成斜坡状,中心部位有一眼直径30公分的圆形“喷气孔”。涨潮时,古火山口被波涛海浪所淹没,退潮时,则露出黑褐色的容貌。
  据福建省地质测试研究中心对火山玄武岩采用钾——氩测年法进行绝对年龄测定,牛头山火山口是在距今1165万年±44万年(有说700~900万年或说2000~2200万年),从80-100公里地壳深处向上喷发岩浆的遗迹。地质历史上牛头山火山口是经过多次喷发形成的。从古火山口喷出落下的岩浆,因临近海岸,久经海水浸蚀,变得支离破碎,散布成一堆突兀交错的黑色岩礁石。这些在海滩上斜排着的无数粗玄武岩“岩柱群”,高约60-70厘米,此起彼伏,鳞次栉比,姿态各一,象千军万马列陈,似秦皇陵兵马俑,拱卫着万里海疆,分布面积达10多亩,人们称之为“神奇的海底兵马俑”。在怒涛汹涌,冲击岩群时,海滩上响起万马奔腾似的呼啸;而当旭日东升或晚霞夕照,岩群又如森严的剪影,壮丽而辉煌。自从20世纪60年代福建省区域地质测量队发现并测定后,不少专家学者及众多的游客,前往考察与参观,络绎不绝。牛头山古火山口被国内外地质专家赞誉为“世界罕见的古火山口博物馆”。这里的山、石、大海、蓝天、沙滩和各种景观,是大自然的一个缩影。
  毗邻的龙海市镇海以及漳浦县的佛昙、亭前,还有不少古火山口和古火山堆,但唯独牛头山古火山口因保存最为完好,极富科学价值。它不仅可提供为地质和地震学家研究大陆边缘构造和闽南沿海地壳深部结构的一个“窗口”,也是一处难得的滨海游览胜地,现已开辟为全国第一批的“漳州滨海火山地貌国家地质公园”主景区。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大致以历代胜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三大部分构成,以县(市)区集束的形式展示,力图反映漳州古迹的基本分布和基础情状。

阅读

相关人物

黄育东
责任者
林裕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牛头山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