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选调 光荣南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1921-1991》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081
颗粒名称: 组织选调 光荣南下
分类号: K266
页数: 5
页码: 5-9
摘要: 要求我党迅速地有计划地训练大批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工作的干部。在解放战争第三年内必须准备好三万至四万下级干部、中级干部和高级干部:向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及其一切反动势力的伟大号召並向中外宣布。于1948年12月决定从太行、太岳两个区党委选调德才兼备的干部,组建一个南下区党委(包括党、政、军、群团和地、县、区的全套干部人员)。共同组建南下区党委、行署、军区和直属各部门干部;对南下干部及其家属作出几点规定,女干部中不能跟随部队行军的暂不南下。
关键词: 漳州 长江支队 南下

内容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的1948年下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全面进攻,全国解放指日可待。9月,毛泽东主席在中央致治局会议上指出:“夺取全国政权的任务,要求我党迅速地有计划地训练大批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工作的干部。”①会议决定:“在解放战争第三年内必须准备好三万至四万下级干部、中级干部和高级干部,以便在第四年内军队前进的时候,这些干部能够随军前进..。”②中共太行区党委根据党中央和华北局指示,要求各级党委领导干部进行双线配备,积极为输送大批干部(包括成套调出)做好准备,这是“马上得天下,马上治天下”的组织保证。
  1949年元旦,新华社发表了毛泽东主席撰写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向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及其一切反动势力的伟大号召並向中外宣布: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1,月10日,淮海战役以消灭国民党军队55万人而全役告捷;31日,北平和平解放。至此,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胜利结束,由美帝国主义扶持和武装的国民党精锐师团丧失殆尽,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宣告解放,只有缓远、太原、大同、新乡、安阳等几个孤立据点处在我军重重包围之中。我百万雄师正在等待命令向长江以南进军,以完成解放全国的光荣的历史使命。
  中共中央华北局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于1948年12月决定从太行、太岳两个区党委选调德才兼备的干部,组建一个南下区党委(包括党、政、军、群团和地、县、区的全套干部人员),下辖6个地委、30个县委;每个县委下辖5至9个区委;每县配备120人左右。经两个区党委研究决定,共同组建南下区党委、行署、军区和直属各部门干部,並各组建了3个地委、15个县委和所属区委,而后分别召开地、市委书记会议传达贯彻中央指示和华北局决定。会议认为:此次调干任务重,成套干部调动还是第一次;数量多,4000多名干部,包括公勤人员近5000人;时间短,一个月左右时间要完成组织动员,自愿报名,审查批准;要求急,太行区抽调的干部,必须在2月底3月初集中在武安县城。会议公布调干条件:党性强,政治觉悟高,组织观念强,有斗争经验,有领导水平,身体好。对南下干部及其家属作出几点规定:南下干部(包括公勤人员)家属按军属待遇,家庭经济困难的给予补助,家中缺乏劳动力的,由区、村给予代耕;南下干部家属在农村的,可以批准回家探亲安家,限期回本单位;女干部中不能跟随部队行军的暂不南下,等待新区环境安定后,派专人接送。会上,还指定了各个地委负责选调干部的领导人。
  太行区、太岳区是抗日初期建立的两个革命根据地,位于平汉路(含沿铁路线县、市)以西,正大路以南,黄河以北,同蒲路以东地区。两区以白晋路为界,路东属太行区,路西属太岳区。太行全区7个地市委、42个县市,540多万人口。太行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长期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牺牲和巨大的贡献(只有13万人口的武乡县在八年抗战中就有14000名青壮年参军,牺牲烈士3200多名),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经受过长期的残酷的战争考验,同时也培养造就了大批干部。在解放战争时期曾派出多批干部,随军支援新解放区。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反对蒋介石进攻我东北根据地,调出大批干部随军出关,支援东北;1947年9月30日,由太行区党委书记李雪峰带领大批地方干部,随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新解放区,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③,打开了我军南进的大门;当年8月下旬,党中央决定从太行区抽调1600多名干部④,随陈(赓)谢(富治)大军渡过黄河,挺进伏牛山区,开辟了豫西新区,把蒋介石组织的东西线进攻我解放区的战场拦腰切断,粉碎了敌人重点进攻我解放区的阴谋。在解放战争的三年多时间内,光林县农民参军的人数就达22013人,从1945年8月到1949年3月,全县支前参战的民兵、民工达29万多人次,贡献是巨大的。
  太行四地委、五地委和新乡市委,地处豫北地区,背靠太行山,面向华北大平原,是丘陵地带,下辖17个县市,道清铁路、平汉铁路从境内经过,交通方便,是战略要地。三个地市委这次抽调干部,共同组建一个南下地委、专署、军分区和五个县委及其所属区委。四地委主要负责选调专署各科室干部、人民武装部和两个县委、县政府及其所属16个区委;五地委和新乡市委(新建市委)主要负责组建南下地委机关各部门干部、军分区干部和三个县委、县政府及其所属22个区委。太行区党委会议后,两个地委分别召开县委书记会议进行传达贯彻,並立即在地直机关和各县干部大会上进行形势教育,组织干部学习《将革命进行到底》和中央指示精神。太行四地委在元月10日发出《关于调干部南下的指示信》。过后,很快掀起报名南下的热潮。元月20日左右,党组织经过挑选,确定南下干部和后勤人员名单。2月15日,四地委南调干部集中在地委党校、五地委和新乡市委的南调干部集中在林县曲山村进行学习、编队,建立党的组织。24日,五地委领导接见全体南下干部並合影留念。26日,在曲山村召开有数干人参加的欢送大会,专员李毅之代表太行五分区的党政军和全区人民热烈欢送南下同志,勉励大家团结互助,战胜困难;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建设新中国。南下地委书记李伟代表南下干部致答谢辞,並表示要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胜利完成南征任务,向太行党组织和太行父老汇报。大会结束,南下同志便整队出发。太行五专区干部子女学校学生,举着“向全国胜利进军!”“欢送叔叔南征!”横幅标语,八个学生提着写着“到江南工作最光荣”的五角红星彩灯,载歌载舞,高呼口号,热情欢送。南下同志在口号声、锣鼓声、鞭炮声中,告别了太行父老、亲人和战友,开始踏上征途。那个令人激动的热烈场面,使人终生难忘。
  行军三天,到达河北省武安县城。随后,四地委选调的南下干部也从黄河之滨出发,沿着巍峨太行山的东南部,经修武走林县而北上,行军六、七天到达武安县城。至此,从太行四地委、五地委和新乡市委选调的南下干部546人(其中党员472名)、公勤人员170人,共716人,组成一体,共同生活、学习,战斗在一起。在这批南下干部中,有抗战前参加工作的老红军、老同志,而近半数干部是在抗日时期参加工作,经过1942年整风,绝大部分同志经过1947年“三查”(查阶级、查立场、查工作)“三整”(整顿思想、整顿组织、整顿作风)运动审查和1948年“整党整风”学习教育,符合“党性强、觉悟高、能力强、身体好”的条件。这支队伍的政治素质是比较好的,是南征的一支工作队和战斗队。
  武安集训“长江支队”诞生太行区选调的三个南下地委干部,先后集中在武安县城后,于3月2日召开大会。冷楚同志(原太行区党委代书记,南下区党委书记)在会上向全体干部作报告说,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已经奋斗28年,迎来了全国即将解放的伟大胜利。我们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号召,担负起随军南下、解放全国的伟大任务。他勉励大家在武安待命期间认真学习政治军事和新区各种方针政策,要做一个听从指挥、服从纪律的好党员、好干部。最后,冷楚向全体干部表示:我愿和同志们一起接受这个任务,愿为党贡献力量,我们是毛泽东主席、党中央领导的队伍,坚决完成党的任务!会后,全体干部转入学习冷楚同志的报告,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觉悟,更加坚定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3月22日,集中在长治市(太行三地委所在地)的太岳区三个南调地委干部,到达武安县城,受到先前到达的太行区南下干部的热烈欢迎。30日,召开第一次南下干部大会,冷楚同志向全体干部作形势与任务的报告,刘尚之同志在大会上宣布南下区党委、行署、军区和六个地专成立。根据党中央指示,南下区党委要到长江下游以南地区工作,为了对外保密和行军方便,南下区党委对外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简称长江支队·下同),行署主任为支队长,区党委书记为政委;地专为大队,专员为大队长,地委书记为政委;县为中队,县长为中队长,县委书记为指导员;区为小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1921-1991

《漳州文史资料1921-1991》

本书记述了漳州文史资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深深地在闽南城乡植播了爱党爱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和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争取胜利的光荣传统。他们所创建的战斗业绩和精神财富,功垂史册,光照后人!它必将激励各界人上更高地举起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旗帜,结成广泛的统.战线,团结侨胞、港胞、台胞,推进漳州的开放改革,为建设漳州、振兴漳州,为促进台湾回归祖国作出新的奉献。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