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
唯一号: | 130720020220003854 |
颗粒名称: | 五、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 |
分类号: | R184.6 |
页数: | 2 |
页码: | 305-306 |
摘要: | 本病是由嗜神经性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起病骤急、病情严重、病死率高、是属自然疫源性疾病,蚊子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猪是主要的扩散宿主。祖国医学早就有类似记载,俗称“温热症”;1950年全国统一定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1942年开始在龙溪县流行,多见于儿童。1953年省卫生防疫站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疫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从昆虫媒介白纹伊蚊及台湾蠛蠓和患儿中分离出乙脑病毒株,确诊为乙型脑炎。1958年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芗城荣获四无卫生城市,乙脑发病率下降至0.9/10万。对本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着重抓灭蚊措施和保护儿童,普及卫生防病常识;按免疫程序注射乙脑疫苗。 |
关键词: | 芗城区 计划免疫 乙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