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私立中小学的接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737
颗粒名称: 五、私立中小学的接管
分类号: D267
页数: 2
页码: 113-114
摘要: 解放初期私立和教会所办的中小学经费来源发生极大困难,有的学校连工资也发不出去,因为我们宣布乡镇保甲长不能擅自摊派,保民小学供给陷于停止状态;靠“书田”维持学校经费的,又因土地改革,“书田”没收归公,分配给贫雇农,经费来源断绝。有的侨办学校侨汇中断,而教会学校经费停止拨款。因此有的学校巳经无法维持,纷纷要求政府接管。经省政府批准,对私立中小学分期分批进行接管。崇正中学校舍改办地区机关幼儿园,其操场由军分区盖建宿舍。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对知识分子我们坚持贯彻“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而且贯彻到接管工作的全过程中。文教部门的接管工作比较顺利,档案资财保存较完整,没有大损失。
关键词: 漳州 中小学 接管

内容

解放初期私立和教会所办的中小学经费来源发生极大困难,有的学校连工资也发不出去,因为我们宣布乡镇保甲长不能擅自摊派,保民小学供给陷于停止状态;靠“书田”维持学校经费的,又因土地改革,“书田”没收归公,分配给贫雇农,经费来源断绝。有的侨办学校侨汇中断,而教会学校经费停止拨款。因此有的学校巳经无法维持,纷纷要求政府接管。经省政府批准,对私立中小学分期分批进行接管。
  1951年9月调许镇坊、张苏生进驻寻源中学进行接管,把普通中学改为农业学校。1952年11月把崇正中学、进德女中合并为漳州第三中学,设在进德女中旧址,派林伟雄任副校长。崇正中学校舍改办地区机关幼儿园,其操场由军分区盖建宿舍。
  华英初中、厦大校友两所初中学校,创办于1949年9月间,华英初中设于新兴街(即现解放路)原协和医院旧址,厦大校友初中先借龙溪师范部分教室,后移姜圆亭一所祠堂内为校址。竹溪工业学校系漳龙汽车运输公司创设的,校址在下井街(即现民主路)。这三所中学设备差、学生少,缺乏办学条件,决定停办,学生转学,教职员工统一分配。
  1952年私立小学全部接收改为公立——崇正小学改为公园小学,进德小学改名苍园小学,航民小学改为龙江小学,西河小学改为华南小学,华英小学改为解放小学,后又改设漳州第四中学,崇友小学撤消,校址现汀观道航管处。育英幼儿园改名振成卷幼儿园,下沙幼儿园保留、育贤小学撤消,校舍现为市卫生局所用,养正小学撤消,校舍现为市府机关宿舍。
  教会办的协和医院,初办在解放路,后搬在马公庙(现市委党校。)1950年12月30日接管,1951年12月12日正式由政府接办,1952年2月1日与人民医院合并,为地区医院即现漳州市医院同时搬现址。协和医院附设仁恕护士学校同时接办。
  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对知识分子我们坚持贯彻“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而且贯彻到接管工作的全过程中。文教部门的接管工作比较顺利,档案资财保存较完整,没有大损失。学校安定,没有停学。因为我们迅速进城,19日漳州解放,20日李伟、卢炎随军入城,21日闽南地委进城,23日从华北南下的同志也到达。同时漳州地下党组织,在解放前夕巳做了不少工作,不仅有效地保护了学校的资财,对于人员的政治情况也作过必要的了解,这为接收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文收录团结战斗克敌制胜、保林会师、从太行山麓到九龙江畔、坚持地下斗争迎接漳州解放、记龙溪人民解放大同盟的活动、漳州战斗、回忆从龙岩到港尾的战斗生活、以胜利的火花迎接大军南下、解放漳州纪实、横扫千里战芗江、我们来自安溪游击区、平和县的解放、接管和党政建设、漳浦解放前后的日子、有关云霄县和平解放的一些情况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罗晶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