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接管漳州,建设漳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683
颗粒名称: 三、接管漳州,建设漳州
分类号: E831
页数: 4
页码: 47-50
摘要: 随着解放战争枪炮声的逐步稀落,革命红旗的迅速扩展,接管和建设新解放区的任务繁重、紧迫。根据中共晋江地委9月9日召集的南下干部、兵团干部、地下干部会师会议的决定,抽调安溪中心县委、边纵八支队四团所属干部百人到厦漳泉分配工作。18日上午由安溪人民政府县长谢高明同志致欢送词,并留影纪念。9月18日下午一行54人从安溪县城出发步行,当晚到达龙门。19日上午分乘两部木炭汽车至同安县城。当天中午,两支队伍几乎是同时到达角美镇。这样,安溪中心县委,八支队四团单单向漳州输送的干部就达130多人。这些同志相当一部分又调离漳州,但不少仍坚持在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各县党政企事业部门工作。
关键词: 漳州 解放战争 革命扩展

内容

随着解放战争枪炮声的逐步稀落,革命红旗的迅速扩展,接管和建设新解放区的任务繁重、紧迫。根据中共晋江地委9月9日召集的南下干部、兵团干部、地下干部会师会议的决定,抽调安溪中心县委、边纵八支队四团所属干部百人到厦漳泉分配工作。
  我是9月12日与朱汝安、朱振民、朱汝宁、张敏芸、林真、赵盾一起十几人,从玉湖到长坑,13日到湖头会同李伯力等多位同志,14日到安溪县城,住在县国民党部。15、16日,我到参内参加筹集军粮。17日,安溪中心县委确定了第二批(第一批是9月3日10多名干部战士带南下大军开往漳州)调赴漳厦工作54人,由中心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四团政治部主任叶森玉同志带队。我是这个队的卫生员,背了一个木头药箱,里面备有济众水、八卦丹、万金油、紫色药水、奎宁、阿斯匹宁、药棉、粘布等普通药品。18日上午由安溪人民政府县长谢高明同志致欢送词,并留影纪念(我有复印件)。
  9月18日下午一行54人从安溪县城出发步行,当晚到达龙门。19日上午分乘两部木炭汽车至同安县城。下午3点多钟步行出同安县城二、三公里处,遭厦门国民党两架敌机扫射,所有同志迅速散开,隐蔽在公路边的稻田、树下。面对敌机骚扰,心中只有忿怒没有害怕。也不知是敌机飞行员双手颤抖,还是胜利之师能避枪弹,敌机过后,清点人数,竟无一伤亡。为避免敌机再次骚扰,我们在附近一片榕树下休息到天黑才开始夜行军。天上只有星星,没有月亮。将近半夜才到达灌口镇,人人既饿又累,一停下来就在街道两旁骑楼下睡着了。20日清早一觉醒来,天巳大亮,而且围了很多人群。我们当即自我介绍是安溪游击队,要开往漳州工作。队伍集中到一棵大树下用过早饭,就继续上路,这时出现一支与我们同方向的解放军装束的队伍几十人,两支队伍分别时前时后,互相唱歌助兴。过后回想,这支队伍就是来漳的南下干部。当天中午,两支队伍几乎是同时到达角美镇。我们是在镇公所休息的。下午继续向漳州前进,大约4点多钟到达现在的农药厂,少事休息。队长叶森玉说:快要进漳州城了,大家必须衣着整齐,打起精神,并重申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与几位同志到九龙江边洗脸整容整装。其实当晚并没进城,只是驻扎在市尾的最末端的大榕树下庙里,抵达时已是万家灯火了,老百姓也极少来围观我们,是第二、三天与群众混熟了才到群众家交谈。
  23日上午,队伍整齐地顺现在新华东路路过园圈,经中山公园进复兴路(今瑞京路)到张贞公馆——地委所在地(整座公馆一大片房子,只剩一个看门人、一只猴子、一辆黄包车),地委组织部就在对面杨逢年公馆里头。我与陈清等7人分配在秘书处从事收发、财会等工作。未立工副秘书长找我谈话,“小林你在游击区刻腊板,让你到地委文印室于文印,有什么意见?”我说“一切行动听指挥,服从组织安排,没意见。”
  朱汝安、梅川夫、马鸣开始是在宣传部,后转到报社工作。林汉一开始就在宣传部工作。肖墙当第二任新华书店经理。叶森玉等9人分配到青年部工作。杜林等8、9人分配到军分区工作。力伯昌、林真等同志分配到专署工作。李伯力、邱志远等先到军管会工作,后回地委工作。朱振民、朱一天等同志分配到龙溪县工作。还有一部分同志到警备司令部工作巳记不起姓名。总之,大部分同志分配到党政军领导机关工作。
  前后只用两天时间全部到达新的工作岗位,开始投入紧张的接管,清理敌伪财产,清除国民党残余势力,组织生产等工作。
  9月25日,我参加了在寻源中学礼堂召开的解放大军、南下干部、游击队、地下干部的会师大会。卢叨主持会议,由31军政委、漳州军管会主任陈华堂同志作报告。主要内容是全国解放的形势,要求各方面干部团结一致,通过农村土地改革、城市民主改革,把漳州从消费的,手工业的、落后城市,改造建设为生产的工业的进步的城市,为新民主主义的彻底胜利作出应有的贡献。意思是解放漳州、改造漳州、建设漳州。我第一次听到这种不看稿件,内容精彩,语言生动,一口气讲这么多内容的报告。好多提法至今不忘。卢叨、李伟也作了加强政策学习、加强团结、建设漳州的讲话。
  至此,第二批来漳州54位同志全部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我个人也结束了短短的三个半月的游击队生活,开始了正规化的机关工作生活。但是,几十年来“游击生活”的优劣两方面在工作中、生活上还时有表现。
  由于当时54人分别来自安溪、永春游击区,来自后方机关、前线连队,本来就互不相识,只有三天行军相聚一起,以后几十年各自工作繁忙较少联系,工作调动失去联系,所以还有10人不知今在何处工作。
  大体是10月1日前后,朱汝宁、周甘棠又回安溪带陈君实、蔡仲明等同志第三批进漳,还有永春一批单独进漳,四团七营黄永华、林约等一批同志十来人是从长泰进漳,不久从漳平、华安又下来一批,一直到52年闽西南甘蔗整党学习结束调七、八位同志来漳工作是第七批,也是最后一批。这样,安溪中心县委,八支队四团单单向漳州输送的干部就达130多人。这些同志相当一部分又调离漳州,但不少仍坚持在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各县党政企事业部门工作。不少同志成为各条战线的工作骨干。这说明建国前中共闽西南地下党的“发展组织,开辟游击区,牵制国民党地方兵力,培养干部,积蓄力量,迎接全国胜利”的建党方针,开了鲜艳之花,结了丰硕之果。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文收录团结战斗克敌制胜、保林会师、从太行山麓到九龙江畔、坚持地下斗争迎接漳州解放、记龙溪人民解放大同盟的活动、漳州战斗、回忆从龙岩到港尾的战斗生活、以胜利的火花迎接大军南下、解放漳州纪实、横扫千里战芗江、我们来自安溪游击区、平和县的解放、接管和党政建设、漳浦解放前后的日子、有关云霄县和平解放的一些情况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林思放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