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
唯一号: | 130720020220003624 |
颗粒名称: | 二、“少本多利”吸引男女老少嗜赌若狂 |
分类号: | D669.8 |
页数: | 1 |
页码: | 127 |
摘要: | 由于“花会”是一种少本多利的赌博——每押中一个孤字可得二十九倍的赔款,所以吸引了男女老少嗜赌若狂,如顺口溜的念词:。“花会二十九订(赔),尪(丈夫)也兴,某(妻子)也兴,米糕透夜蒸,枋仔底沿路钉。”这是形象地描绘一对夫妇为要押中一个字,忽忙地漏夜蒸米糕,祭祀鬼神,保祜他们的情况。甚至把“花会”的三十七个字编成歌谣,经常诵念,而且搬上戏台上演唱,以多种形式为这种赌博宣传,使得全城“四民”——士农工商,以及家庭妇女都狂热地参与打赌,几乎每时每刻都有人在谈论。“花会”的事,使得全城充满着为这种赌博而废寝忘食的恶劣风气。 |
关键词: | 漳州市 赌博 少本多利 |
本书收录了外科学家陈荣殿,爱国华侨韩希琦,爱国民主人士林仲姚,诏安县三位同盟会会员传略,台湾抗日志士张国明,第三党在漳州的早期活动,中国农工民主党漳州市组织活动概况,四十九师张贞部被改编经过,中美合作所第四地区指挥站,“中国新社会事业建设协会”龙溪支会概况,“义社”在漳州,邵蕙君之死,中统在漳州的组织活动,国民党《中央日报》(漳州版)“流产”经过,我所知道的漳州《南报》,第八中学和第八初级中学琐记,漳州华英小学校史,进德女子中学史略,漳州一所侨办中学,抗战期间龙溪简师内迁纪略,解放前龙溪暑期补习学校和厦大校友中学,三十年代初漳州报纸出版概况,我在《闽南新报》一年,忆漳州民歌演唱会,漳州木版年画与颜氏家族,“石溪金石书画社”小记,漳州业余京剧活动,解放前的漳州糖业,抗战期间龙溪县田赋收入和粮食管理,龙溪县银行概况,漳州驰名老牌刀剪,旧社会“花会”的祸害,浦头话沧桑,漳州市郊区钟姓畲族的族源及其习俗,解放前漳州武术门派的源流概述等多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