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救亡热血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591
颗粒名称: 抗日救亡热血沸
分类号: G46
页数: 2
页码: 80-81
摘要: 龙溪简师内迁时,正处于民族危机深重,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面对艰危的时局,学生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爱国热情高涨。在和溪的一年中,该校的抗日救亡活动极为活跃。一批进步学生与漳州的芗潮剧社和龙溪县抗日后援会有密切联系,师生同唱同演抗日救亡歌曲和话剧。师生经常有计划地外出宣传抗日。每逢二、七和溪圩集市期,各班同学轮流赶赴圩场宣传,有时还在圩内搭戏台召开抗日救亡扩大会;每逢周六同学们组成小分队,深入附近村社宣传。如在金山演出捉汉奸时,老百姓异常激愤竟起哄要殴打汉奸。十六、七岁的女生蔡恩和演了不少抗日小剧目,表现突出。叶子丁、杨蕴仁等人先后离校参加了新四军和抗大,踏上抗日征途。
关键词: 漳州市 龙溪简师 抗日救亡

内容

龙溪简师内迁时,正处于民族危机深重,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面对艰危的时局,学生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爱国热情高涨。在和溪的一年中,该校的抗日救亡活动极为活跃。学生在峭壁上书写“读书不忘救国”的醒目大标语以明志述怀。一批进步学生与漳州的芗潮剧社和龙溪县抗日后援会有密切联系,师生同唱同演抗日救亡歌曲和话剧。音乐教师高惠生经常组织师生学唱《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打杀汉奸》等激昂雄壮的抗日战歌。师生演出不少宣传抗战剧目,如《芦沟晓月》、《芦沟烽火》、《放下你的鞭子》、《骂汉奸》等,语文教师黄典诚(现厦门大学教授)在《芦沟烽火》中饰演过抗日将领吉星文。师生经常有计划地外出宣传抗日。每逢二、七和溪圩集市期,各班同学轮流赶赴圩场宣传,有时还在圩内搭戏台召开抗日救亡扩大会;每逢周六同学们组成小分队,深入附近村社宣传。为唤醒更多民众,师生还有组织地深入到水潮、金山、龙山、漳平、永福、迎富、乐土等一带,处于公路沿线的,与国民党驻军联系车辆协助;没有公路的偏僻地区,师生则爬山涉水前往。宣传内容在安排上大体是先演讲抗日形势,后演出抗日剧目。民众深受学生那慷慨激昂的爱国演说和生动形象的演出所感动。如在金山演出捉汉奸时,老百姓异常激愤竟起哄要殴打汉奸。十六、七岁的女生蔡恩和演了不少抗日小剧目,表现突出。这些抗日宣传活动既唤醒了民众的抗日热情,也锻炼提高了自身。在进步教师郑畴等指引和环境影响下,1938年3月间,学生沈耀昆(现名沈柔坚,原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文联副主席,名画家)、陈德矩(现名彭燕郊,湖南湘潭大学教授,名诗人)、王恭娘、袁文德。叶子丁、杨蕴仁等人先后离校参加了新四军和抗大,踏上抗日征途。
  在南靖山城时,该校组织有近五十人的合唱团,由曾雨音(现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副教授)和汪精辉老师指导,常在节日演出,唱的有《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开路先锋》等抗日歌曲。钟金增和沈汉祯老师指导艺师科及爱好书画的学生,常为南靖县制作抗日宣传标语,当时山城街上,常可看到靖师学生的作品。学校组织学生沈汉光等人经常撰写宣传抗日内容的散文、诗歌等,登载于《南靖新报》副刊上。在校内定期编写壁报、演出宣传抗日话剧、歌舞等。1944年冬,国民党政府提出配合盟军反攻,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发动国统区大中学生从军时,靖师许多热血青年,爱国心切,抱打败偻寇,报效国家之志,毅然投笔从戎,正式参加青年军者约有百人。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外科学家陈荣殿,爱国华侨韩希琦,爱国民主人士林仲姚,诏安县三位同盟会会员传略,台湾抗日志士张国明,第三党在漳州的早期活动,中国农工民主党漳州市组织活动概况,四十九师张贞部被改编经过,中美合作所第四地区指挥站,“中国新社会事业建设协会”龙溪支会概况,“义社”在漳州,邵蕙君之死,中统在漳州的组织活动,国民党《中央日报》(漳州版)“流产”经过,我所知道的漳州《南报》,第八中学和第八初级中学琐记,漳州华英小学校史,进德女子中学史略,漳州一所侨办中学,抗战期间龙溪简师内迁纪略,解放前龙溪暑期补习学校和厦大校友中学,三十年代初漳州报纸出版概况,我在《闽南新报》一年,忆漳州民歌演唱会,漳州木版年画与颜氏家族,“石溪金石书画社”小记,漳州业余京剧活动,解放前的漳州糖业,抗战期间龙溪县田赋收入和粮食管理,龙溪县银行概况,漳州驰名老牌刀剪,旧社会“花会”的祸害,浦头话沧桑,漳州市郊区钟姓畲族的族源及其习俗,解放前漳州武术门派的源流概述等多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慕方
责任者
黄大林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