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购救国公债支援祖国抗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511
颗粒名称: 议购救国公债支援祖国抗日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2
页码: 90-91
摘要: 我今年九十有三,在国内外义购救国公债行医也有七十余载,时逢抗日战争五十周年纪念之际,翻拣书支援祖国抗日箧,一纸“救国公债”,激起我思绪飞越,往事历历在目,那波沈国良浪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记忆犹新,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写下这段回忆。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为了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发起组织新加坡华侨筹赈会,被推选为主席。
关键词: 救国公债 支援抗日 文史资料

内容

我今年九十有三,在国内外义购救国公债行医也有七十余载,时逢抗日战争五十周年纪念之际,翻拣书支援祖国抗日箧,一纸“救国公债”,激起我思绪飞越,往事历历在目,那波沈国良浪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记忆犹新,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写下这段回忆。
  一九三七年“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时,我正旅居马来亚,在新加坡永生堂总行吉林丹(永生堂)分行挂牌行医。目睹日本法西斯军队铁蹄践踏我祖国神圣国土,妄图吞并我中华,爱国华侨莫不义愤填膺,矢报国雠。不愿做亡国奴的炎黄子孙,在忍无可忍之下,奋起抗战,海外侨胞的爱国救亡运动也风起云涌,激荡世界五大洲。
  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为了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发起组织新加坡华侨筹赈会,被推选为主席。次年,“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成立,陈嘉庚先生又被南洋八百万华侨推选为主席。在华侨领袖陈先生的领导下,南洋各属各埠的筹赈会加入南洋总会者达八十多所,属各埠的筹赈会又设分会千百所。参加筹赈会的有各邦、各行业、各团体;选为领导成员者有侨领、社会名流、记者、教师和基层群众代表,使华侨筹赈救亡工作形成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
  那时,我也被吉林丹各界选为吉林丹筹赈委员会委员,出席吉林丹商会和福建会馆联合主苏丹那一间大戏院举行的大会。会上,报告人说:“为了救国济民,祖国财政有困难,在此抗战严重关头,凡我侨胞自应精诚团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俾能增强后方力量,抗战到底。”在动员大会的激励下,我认识到这是关系民族存亡的大事,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为此,我坚决响应祖国的号召,一面积极发动侨胞踊跃认购救国公债,募款集资支援祖国抗日;一面竭尽我棉薄微力,也向领事馆义购中央银行代售的救国公债伍拾元。我深知个人能量有限,但集腋可以成裘,滴水可以成河。当年财政部向全国发行救国公债五亿元,而一九三八年,仅马来亚的华侨就募购一千五百万元。
  我珍视这张票面仅伍拾元的“救国公债”,历经半个世纪,它巳成为抗日战争的珍贵文物了,其中寄托着海外赤子惓惓之心,眷眷之意,传诸后世,教育子孙,热爱祖国,热爱宗邦。
  (平和县文史组注:归国华侨、名老中医、县政协委员沈国良先生,生于平和县九象乡里佳村(解放后,五十年代划归永定县),二十二岁开始从事医务工作。一九三四年至一九四一年旅居马来亚、新加坡、吉林丹,已行医七十一载,现年九十三岁,继续为人治病,编写中医学史、热忱爱国爱乡,医术高明、医德更高尚,是人民学习的典范。)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入了“打响闽南抗日第一炮”、“东山人民英勇抗战片断”、“日寇侵扰诏安纪实”、“诏安、东山、港尾三地之战”、“日伪侵占下的浯屿岛”、“伪军三个团在港尾反正纪要”、“日寇窜扰漳属罪行录”、“堵击日寇流窜闽南纪实”、“刺杀敌酋泽重信”、“对敌伪斗争二三事”、“盟军在缅甸痛击日寇见闻”、“漳州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概况”等32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沈国良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