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芗江民众歌咏会的诞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497
颗粒名称: (一)芗江民众歌咏会的诞生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2
页码: 59-60
摘要: 一九三六年六至七月间,为了响应上海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号召,由芗潮剧社柯联魁、郭宽谅(郭佳)等人发起组织“芗江民众歌咏会”,运用歌咏方式结合抗日救国宣传。地点附设在龙溪县民众教育馆。首先从该馆举办的民众夜校入手,由柯联魁向夜校学员讲解抗日形势和国际时事,郭宽谅教唱抗日救亡歌曲。
关键词: 民众歌咏会 文史资料 芗江

内容

一九三六年六至七月间,为了响应上海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号召,由芗潮剧社柯联魁、郭宽谅(郭佳)等人发起组织“芗江民众歌咏会”,运用歌咏方式结合抗日救国宣传。地点附设在龙溪县民众教育馆(现西桥小学内)。首先从该馆举办的民众夜校入手,由柯联魁向夜校学员讲解抗日形势和国际时事,郭宽谅教唱抗日救亡歌曲。为了使歌咏运动更快地开展起来,选择易学、易唱、简短通俗,具有鼓动作用的歌曲,如聂耳的《打回老家去》、《大路歌》、《义勇军进行曲》,刘良模的《救中国》;陶行知作词的《锄头歌》以及《大刀进行曲》和《打杀汉奸》……等。这些歌词通俗易懂,曲调易学,群众学了几遍就会唱,一人唱百人和,愈唱愈热烈,愈唱愈激动,大大振奋和提高群众抗日情绪,同时也促进了歌咏运动不断高涨。
  为了使歌咏运动进一步开展,我们运用民众教育馆所属的各所民校在音乐课教唱抗日救亡歌曲,並在学员中编组成歌咏队。由于影响扩大了,一些工人如蔡生财、李溪水、周亚狮、方国华;音乐教员曾雨音、包三金、洪永盛、陈周祯、张雪琴、施有珍等人,都纷纷参加到歌咏运动的行列来,热心地帮助教唱和开展宣传组织工作。由于抗日救亡运动形势的不断发展和群众的迫切要求,当时各校音乐教师都运用抗日救亡歌曲作为音乐教材,取代当时不适合形势的歌曲。
  在抗战时期歌咏运动是个声势浩大的、影响深远的革命运动,它改变了人们的思想面貌,焕发了人们的革命精神。不到一个月,歌咏队巳发展到十多个,每星期日下午在民众教育馆的操场举行大会唱,那时队员有三、四百个,这就是“芗江民众歌咏会”的萌芽时期。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入了“打响闽南抗日第一炮”、“东山人民英勇抗战片断”、“日寇侵扰诏安纪实”、“诏安、东山、港尾三地之战”、“日伪侵占下的浯屿岛”、“伪军三个团在港尾反正纪要”、“日寇窜扰漳属罪行录”、“堵击日寇流窜闽南纪实”、“刺杀敌酋泽重信”、“对敌伪斗争二三事”、“盟军在缅甸痛击日寇见闻”、“漳州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概况”等32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