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巷尾遍布“青年”牌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405
颗粒名称: 街头巷尾遍布“青年”牌号
分类号: D693.74
页数: 3
页码: 72-74
摘要: 三青团漳州分团除了一般的组织活动外,还打着“青年”旗帜,渗透至文化、旅运、医疗、企业等领域,广设各种名目的机构,进行活动,以扩大影响,广开财源,增加经济收入。並不定期举行青年演讲会、读书会、球赛等活动。系业余话剧社,吸收有戏剧兴趣的团员及青年参加。此外,还有一些“青年”牌号,昙花一现,如青年消费合作社等,就不——缕述。
关键词: 漳州 街头巷尾 牌号

内容

三青团漳州分团除了一般的组织活动外,还打着“青年”旗帜,渗透至文化、旅运、医疗、企业等领域,广设各种名目的机构,进行活动,以扩大影响,广开财源,增加经济收入。
  一、青年服务社 三青团漳州分团筹备处成立后,一九四〇年即委派杨拔萃任总干事,觅址漳州中山公园边原爱人医院(今新华西路195号)成立漳州青年服务社。以后石码、浦南也相继设立。该社设有招待所,书报阅览室,询问处,代笔处等。並不定期举行青年演讲会、读书会、球赛等活动。历任总干事有曾乃敦、吴正廷、郑华、林凯霆、曾昭贤等人。
  二、青年报 一九四一年三月创刊,八开周报,系团报性质。楼胜利曾兼任社长,陈郑祥曾兼任总编辑。经费除营业收入外,不敷部分由分团部补助。一九四六年三月停刊后改名先锋报。
  三、青年刷社 由陈毓光负责。系业余话剧社,吸收有戏剧兴趣的团员及青年参加。杨渭溪、沈汇川、陈大雨、陈开曦均曾任导演。在漳州光明戏院(今大众电影院)公演过《大地回春》、《此恨绵绵》、《汪精卫现形记》等话剧。一九四四年“青年节”(三月廿九日)举行一次话剧会演,参加者有石码、漳州、古县、龙溪中学等三青团组织的青年剧社。一九四五年漳州青年剧社曾赴华安县为“中美合作所第六特种技术训练班”(即华安班)作慰问演出一次。
  四、青年照相馆 设于漳州中山公园东门口,由徐曼祺负责,盈亏自负。
  五、青年医院初设马坪街(今延安南路32、34、36号),后移址太古桥(今澎湖路地区木偶剧团),开办费由分团部筹给。先后任院长者为何长明、陈林发、王淇海等医生。
  六、青年航民诊疗所设在澄观道航民小学(今龙江小学)隔壁,负责人陈毓光。设备由九龙江船民集资购置。船民和群众均可就诊,不收诊金,药费自理。
  七、青年电厂设在下营街漳泉戏院旧址(今北京路48号),机电设备由分团部筹集资金建置。收入除开支外,盈余上缴。杨锡麟、黄镜渊、许腾蛟等人均曾任厂长。
  八、青年工厂经营织布业,搞棉纱生意。由私人投资经营,自负盈亏,厂址设在顶田下陆金池家中,杨玉麟、汪锦、陆金池等人均曾任厂长。
  九、青年药品供应部设于少司徒(今北京路)由吴永祺负责,经营西药。
  十、青年旅运社由分团部发动招股集资购置汽船一艘,川走漳州——石码——鼓浪屿线,间日往返,客货兼运。盈利按股分红。负责人先后有曾国华、何金章等人。
  此外,还有一些“青年”牌号,昙花一现,如青年消费合作社等,就不——缕述。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天文学家戴文赛传略、神经外科专家赵以成、画家许敦谷生平及其作品、留日杂忆、嘘风学社与《嘘风月刊》、漳州师专沿革概述、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漳州组织发展史略、福建陆军干部学校始末、三青团在漳州的组织和活动、漳州解放前的米谷业、漳州火柴厂的创办和经营概况、“漳浦事件”后忆两事、郑成功争夺漳州纪实等15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文政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