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盟员诚心发挥余热 迎难而上办光明学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937
颗粒名称: 一、老盟员诚心发挥余热 迎难而上办光明学校
分类号: D665.2
页数: 3
页码: 148-150
摘要: 曾六雍老师便计划在平和县城关举办“光明学校平和分校”。他把自己的想法和主张请示了民盟漳州市委,立即受到盟市委主要领导邱铁汉同志和其他有关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民盟漳州市委任命曾六雍老师为该校校长。学校于1987年2月7日正式开学,首批招收44名中考落第生,利用夜间上课,把光明分校办了起来。由于取得了显著成绩,在社会上振动很大,影响很好,从而引起了县委、县政府、县人大、政协和县委宣传部、教育局等党政领导的重视和认可,创办平和光明分校初战告捷。
关键词: 民主同盟 活动 漳州

内容

平和第一中学有位老盟员叫曾六雍,是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他于1986年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针对当时社会上有众多的高考和中考落第生一时无法安排就业和去处,不利于社会上的安定。为了把这些学生组织起来,进行复习和补课,以提高青年学生的政治文化水平,鼓励他们来年再参加高考和中考,为高一级的学校输送人才。曾六雍老师便计划在平和县城关举办“光明学校平和分校”。他把自己的想法和主张请示了民盟漳州市委,立即受到盟市委主要领导邱铁汉同志和其他有关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市委、县委统战部和市、县教育局的高度重视下,经批准,于1987年2月7日创办了“漳州市光明业余学校平和分校”,当时办校的宗旨是:发挥离退休教师的余热,对学生进行“四有”、“三热爱”教育,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政治文化素质。民盟漳州市委任命曾六雍老师为该校校长。在办校的初期,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一无教室,二无师资,三无经费。面对这些困难曾校长从不灰心,而是迎难而上,克服种种困难,在有关部门领导的协调和支持下,先向平和一中借教室(包括课桌椅),白天不能借就借用晚上教室来上课,有时平和一中教室周转不及就向平和成人中专借;而对师资紧缺的困难问题,曾校长通过多方物色,决定聘请素质较高的离退休教师和一部份在职的骨干教师来上课;没有经费就只好依靠学生缴交的有限学杂费来维持办学,并在校中建立了严格的财务制度,实行民主理财,经济公开,接受师生的监督,做到了收支平衡,大家满意。从而把主要的困难问题都解决了。学校于1987年2月7日正式开学,首批招收44名中考落第生,利用夜间上课,把光明分校办了起来。第一期结业时,有40名学员参加中考,录取率达100%,其中被录取中专的占30%,录取平和一中高中部占45%,其他普高、职高占25%,而且这一期学生的总分比1986年全县中考平均分数增加50分以上,其中增加最多的达96分。由于取得了显著成绩,在社会上振动很大,影响很好,从而引起了县委、县政府、县人大、政协和县委宣传部、教育局等党政领导的重视和认可,创办平和光明分校初战告捷。
  从1987年2月至1991年7月,经过4年多的努力,该校先后举办了初三年复习班三期,结业人数110人,升学率达100%,高三年复习班也办三期,结业人数达310人,高考升学率为18%,其中语文、政治、历史等单科的成绩分别于1988、1990、1991年创全县第一名,英语成绩于1989年创全县第二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1991年下半年,因在社会上已招收不到素质较好的落第生,于当年9月6日经校务会研究决定,秋季暂时停办高三复习班。
  1995年下学期,已是73岁高龄的曾老师又被平和一中聘请负责教初中语文一个班级的工作量。同时还担任厦门大学校友会平和分会理事,先后编印出版《会刊》7期,为做好海内外校友联谊工作发挥了宝贵的余热。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九五”成就、风雨同舟、见闻实录、彰台同根、史林漫步、艺苑缀珠等几篇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