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漳州文史资料 第20辑》 图书 |
唯一号: | 130720020220000500 |
颗粒名称: | 漳州烟草史话 |
分类号: | F427.89 |
页数: | 6 |
页码: | 92-97 |
摘要: | 据资料记载,漳州市有400年的种植烟草历史。同时,漳州府各属县也普遍种植烟草。十七世纪初年,平和县种晒烟多、质量较好;长泰县天柱山种植烟草,还在陈琮的《烟草谱》中有记载。清末民初,漳州地区的晒烟年种5—8万亩,总产可达8—12万担,算是晒烟生产鼎盛时期。后来,洋烟冲击市场,晒烟生产渐落。至1947年,云霄张合成烟厂老板张武渊引进烤烟种子试种。当时,“401”和“大黄金”占种植面积的90%,成为漳州烤烟的骨干品种,约种900亩左右,年产量1000担左右。90年代,由于农业结构变化,经济作物增多,我市种烟面积逐年递减,至1995年只有8000亩左右。 |
关键词: | 烟草 烟草经济 漳州市 |
本书是福建省漳州市文史资料汇编,包括等“腾云”特训班始末、云霄抗日民谣、台湾抗日义勇队和队长李友邦、漳浦抗敌宣工团与《漳报》、一枚盟军奖章的由来、战时的龙中生活、在诏安脱离伪军的经过内容。